读书的快与慢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读书
  • 发布时间:2014-01-25 10:28

  【提要】:有人问,怎么读书才能快?这是个错误的问题。读书速度快慢并不重要,但读书的态度很重要。很多人读书读不出来,关键是因为心态,都是我注六经,不是六经注我。

  关键词:读书方法

  在我看来,读书大致分两类,一类精读,一类泛读。我先谈谈精读。

  从精读说起

  经济学的学习只需要初级、中级、高级这么一路下来就行,根本不需要读原著。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和文科的学者聊天,明明我们的智商更高,但总觉得有点没有底气。那就是因为人家肚子里面有经典,有“牛逼人物”撑腰。

  所以读经典的第一个作用是增加自己的胆气。《荷马史诗》你读过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你读过没有,康德你读过没有,海德格尔你读过没有,你连这都没有读过还跟我讨论,切。

  好比你见过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再看见自称经济学家的人,就不怯场了。我当然不如你,但我知道谁是真正的高手。

  读经典的第二个意义是从思想的源头起步。教科书是别人咀嚼过的馒头。经典是思想的源头。

  但经典难读就难读在这里。因为是原创性的思想,作者往往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写得很费劲。

  而且经典大多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跑题。大家都是这样,他们想的事情太多,说着这个事情,忽然会想起来那个,搞得我们跟得一头雾水。

  那怎么读?

  第一,要有历史背景。把自己尽量放在作者的shoes里。把自己想成李嘉图,假设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你的知识背景、历史背景、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大作家往往喜欢入世,你不了解他的时代背景,很难知道他到底想的是什么。所以在读经济学原著的时候,先看看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很有用。

  第二,要慢慢读,很慢很慢地读。一节一节地读,尽可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

  尤其是读英文原著,必须不断地总结段落大意,否则你再读,又得从头再来。

  第三,破除迷信。我们肯定不能完全理解经典作家的想法。希克斯能够完全凯恩斯?但是,没有希克斯,哪里有凯恩斯主义呢?所以大可不必灰心。

  原著是座宝藏,你进去带个小书包,就装一小书包宝贝出来,带个大箱子,就装一大箱子回来,怕什么,反正入宝山不会空手而回。

  第四,如果不是为了专业,读什么经典?

  我的建议是,读啥都行。读《荷马史诗》可以,读《金圣叹评〈水浒传〉》也行。读数理逻辑可以,读通论也行。

  关键就是必须要有慢慢读过经典的经历。读《资本论》也行啊。读完了,你可能会说,写的什么呀。胡说。我读康德就是越读越不服气(当然是我读得不对),但是你有过慢慢读经典的经历,再有什么大部头,都不会胆怯。读过《通论》,当然就能读《战争与和平》。一以贯之。

  哪些领域的经典相对来说更重要?我说的是相对来说。

  第一,经济学得再读原著,因为很多经济学里的东西被金融危机证明是错的,所以得折回去找了。利息理论、货币论、通论,都值得一读。

  第二,科学哲学值得读一些,至少要读波普、拉卡托斯和库恩。如果再深入读,读分析哲学更好。

  第三,哲学。做为中国人,最好得把《论语》、《老子》基本上背下来。反正它们逻辑性不强,好读、好背。但这是我们的血脉。《论语》我读了不下50次。

  但到《庄子》和《孟子》,就不必那么认真了。《庄子》有点装疯,《孟子》有点迂。

  西方哲学可走英国哲学一路,德国哲学、法国哲学什么的可稍微往后面放。

  第四,历史。中外皆然。人是短视的,历史总是重复的。你看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再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相似。你读读二十四史,再看看今日之域内,亦然。

  第五,西方文学。中国文学也就韵文可圈可点。诗经、唐诗、元曲皆美,个人对宋词的评价低一些。

  但西方文学是个宝库。有人曾让我讲讲俄罗斯文学。为什么要读俄罗斯文学,因为那里有中国文化中没有的东西,非常令人震撼的东西。

  读经典如同登山。真的登到山顶,没有啥好看的风景,但重在攀登的过程。而且上去之后,下来好吹牛。

  如何泛读

  我读书速度很快。有人问我,怎么才能读那么快。这是个错误的问题。读书速度快慢并不重要。

  但读书的态度很重要。很多人读书读不出来,关键是心态,都是我注六经,不是六经注我。

  我们天生对写书的人很敬畏,所以总是仰视。我要教给你们的就是要俯视,至少是平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书写得都不完美,只适合泛读。

  泛读的要旨是六经注我,即我想要什么就取什么。你敢不敢把一本500页的书只撕掉一页,因为只有这一页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你敢不敢把一辆车子拆掉,只拿走车灯,因为你只需要车灯?需要有这样的胆量。一旦你转变了这个思路,看书自然就快了。

  李敖说,如果想弄清楚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写一本关于这件事情的书。信夫。所以我为什么读书快、多,是因为我想写东西。

  这一招我是从钱钟书那里悟出来的,钱老读书,讲究拆,什么经典不经典的,统统拆,然后往他的那个《管锥编》、《谈艺录》中放。所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最重要的,即要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

  好比读论文,你马上要知道,我想要他的文献综述呢,还是模型呢,还是数据呢?你读一本书,马上要想,我是要他的观点呢,里面的故事呢,还是里面的论据呢?大胆地拿。偷!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电影《硅谷传奇》中有一句名言,一流的艺术家偷窃,三流的艺术家模仿。模仿是说,别人画了幅蒙娜丽莎,我也照样画一幅。偷窃是说这个东西太好了,要是变成我的就好了。

  还有一个心态的问题。我一直把自己视为职业读书选手。如同体育运动员每天训练,我们每天也必须看书。这是每日必修的功课。

  有人问阿西莫夫,你为什么能够写那么多的作品。他说,第一,你必须热爱写作;第二,你必须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写作。

  想要以学问为生,就要把自己当成职业读书选手。

  最好能够养成自己的一套批注、索引、笔记的习惯。所以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读书的时候,主要标注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潜在的题目,哪些是我想引用的故事和警句。观点画线,潜在的题目在旁边注上T,想引用的注上Q。

  在书后面做自己的索引,比如我正在读的一本《福柯》。索引大致是:康德的三论,P**;柏拉图的故事,P**;伊翁和俄狄浦斯的比较,P**。方便自己回头查找。

  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最好随手做些笔记,然后像中药铺子里一样,扔进不同的小格子。攒多了,你就发现写论文容易多了。

  但一定要记住哪些是你的观点,哪些是引用的。

  如果不是以学术为生,纯粹为了阅读的乐趣,该怎么读呢?

  我觉得最好是一段时间读一个系列。好书难找,什么排行榜、名家荐书,不靠谱居多。书你喜欢不喜欢,冷暖自知。

  那茫茫书海,哪里去找?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看到了一本好书,就顺藤摸一串瓜。

  什么书不要读

  读书无雅俗之分,话本和奏本一样可读。

  当年吴组缃到清华,别人怂恿他去问钱钟书,有什么英文的黄书,钱钟书顺手拿过纸笔,密密麻麻给他开列了几十本。真是牛人啊!

  但有些书是不能读的。

  一种是有强烈偏见的书,尤其是你自己可能认同的偏见的书。有人读书是为了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读书是为了强化自己已经有的想法。如果是后者,不如不读。

  第二种是那种带着糖衣、比较腻、装的书。比如那个什么苦旅的。

  第三种是那种讲成功学、阴谋论的书。除非是为了批判,不主张读这些书。

  那我怎么知道这书腻还是不腻呢?很简单,好的书初读会震惊你,有时候会惹怒你,但坏的书一定会让你接受起来很舒服。要是你一边读一边点头称是,说是啊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那一定是坏书。

  ◎ 何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