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权威的勇气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质疑,权威
  • 发布时间:2014-02-19 10:04

  我们常常犯迷信、盲从的错误,尤其面对某方面的权威时,便认定人家是金口玉言,不容置疑。其实,正是这样的不敢质疑或不愿质疑,有时会让我们错失良机,有时还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看过莫小米的一篇短文,颇受启示,文中谈到这样一个故事:他很优秀,对他的事业造成障碍的,是他的身体。九岁那年,突然膝关节剧痛,不能行走。母亲带着他四处求医,做了手术后,双腿的长度相差七厘米,每迈一步,残腿都要往外翻一次。天空、房子、树……所有的美景,在他的视野里都是摇摇欲坠的。过了退休年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自己的腿当年竟然是被误诊的,也就是说,本来他可以不是瘸子,本来他可以有信心追那个美丽女孩!本来……唉,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重新做了手术,因为时隔多年,手术的难度相当大,但还是恢复得非常好。

  听了他的误诊经历,我的第一反应是痛恨那个庸医,一次误诊害了人的一生。可是他说,要真是个庸医倒好了,偏偏他遇到的是个名医,是个权威。五十年来,不乏有医生对他的腿病发出质疑,但问及手术是谁做的,他报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他们就缄口不言了。他们正是那个名医的学生,老师的结论,他们不敢瞎猜疑。

  名医的误诊,封死了所有的改正机会。

  冲破迷信权威的藩篱,才能让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聂利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一次,他在学校学习了关于蜜蜂用翅膀发声的知识。回家后,他发现家门口有一只停着不动的蜜蜂,仍在发出“嗡嗡”的声音。他便将蜜蜂捉住,将它的翅膀折断,而蜜蜂仍在发着“嗡嗡”的声音。他认识到教科书上的知识是错误的,蜜蜂不是用翅膀发声的。经过实验,他知道了所谓权威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他将这一观点告诉了许多人,终于,权威人士证实了他的发现。

  还有个著名的轶事,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音乐行家,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却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杰作。三十多年前,在《中国青年》上,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对此诗却发出了质疑。华罗庚先生说,“朔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朔方下大雪的时候,群雁早就飞到南边了,“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他有不轻信古人的精神,用一个数学家的严谨,发现了这首诗的问题,他说北方下大雪的时候,群雁早就飞到南边去了,哪有大雁啊,自己想象的吧?还有月黑风高之夜,什么都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那个时候又没有手电筒,你哪儿看见是大雁高飞了,完全是自己瞎想吧。《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华老这首质疑诗一发表,有一个中学生就给华老写信,也写了一首诗,对华老的质疑进行再质疑,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胡天八月雪,大雁未必归。月黑不见影,寻声知高飞。”就是说,因为古代“胡天八月即飞雪”,大雁还没来得及往南飞。你根据现在的知识,说这个大雁早南归,这是不可靠的。还有你说“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人家也没说看见啊,虽然是“月黑不见影”,看不见,但是可以听见声音啊,“寻声知高飞”,听见大雁在上空叫,就知道飞得很高啊。最后他还对这个大科学家表示不满,加了两句说:“今人论古事,岂可用意推?”怎么可以主观判断呢?

  伟人说,要怀疑一切。先哲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产生力量,质疑推动进步,让质疑来得更猛烈些吧。

  张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