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石论道,烹茶作禅 国石(北京)艺术馆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国石艺术馆,石雕艺术,紫云仙阁
  • 发布时间:2014-03-07 16:42

  吾中华文化,爱才赏珍,至珍至切。人才之至上者,谓之国土;文物之极至者,谓之国宝;山石之最可人者,谓之国石。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今天,在根本阻挡不住的机械取代手工、批量取代单件、模式取代个性的洪流中,包括石雕艺术在内的传统手工艺,都已成为大风潮中众人追捧的一种高品位文化现象。本期《时尚北京》就将与国石(北京)艺术馆馆长燕爱建一起“品石论道,烹茶作禅”,为大家谈一谈这“山石之最”。

  国石(北京)艺术馆馆长燕爱建,现为文化部所属国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宝艺术网特聘专家、雅昌艺术网特聘专家、北京电视台国石类节目特邀评论员。建立这座国石馆全凭个人对于石头的一腔热情。“就是个人喜欢,我从92年开始喜欢石头,甚至可以说达到痴迷的状态,只要有钱,唯一的用处就是买石头。”他说,也正是燕馆长对于国石艺术的这喜爱之心,才让我们有机会一览这么多精致、华美的艺术藏品。

  2000年,国石(北京)艺术馆成立,展馆2400平方米,并设有名家讲堂,目前馆内展出和所藏石雕精品多达200余件,在业内名列前茅。“我在2000年兴起建馆这个念头,因为在当时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国石。”燕爱建说:“人都有虚荣心,而且收藏的东西没有人看会感到可惜,对于这些艺术品而言这也许是一种埋没。理论上,展示出来也能显示出我们藏品的档次和品味,在这个全民收藏的社会,让大家学会了解什么石头品味高、文化价值高、收藏价值高。”

  国石(北京)艺术馆公司展馆坐落在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大街,本着弘扬中国石雕艺术文化为宗旨,经过多年的精挑细选、耕耘打造,汇聚了全国各地石雕大师的数百件经典作品.馆藏石雕作品的取材都选用中国“四大国石”产地的特有石种(即: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和内蒙古巴林),全部由中国石雕界的工艺美术大师精雕细琢,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步入国石艺术馆,你不禁会为其所营造的氛围所感动。伴随着潺潺流水声,美轮美奂的国石艺术精品更是多了一丝自然的灵气。而经馆长介绍后我才知道,这潺潺流水并非仅仅为营造气氛而存在。“北方天气干燥,玉石要求湿度,在地底时有水分涵养的,天气干燥时容易裂。”馆长解释道:“除了环境外,我们会有专门的人定期为这些藏品上石蜡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维护。”

  国石馆最大的优点在于两个字——全、精。也就是展品的种类全且样样都是精品,每一个都很精致。但是同样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石艺术由于我们的字画书法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画为平面艺术,而这个是立体的,在雕刻时就会想好,依据玉石不同的色彩、形状,赋予它生命。”燕爱建说:“可以说,相对于字画而言,国石艺术更具有可比性。对于字画的鉴赏,角度问题或者欣赏者的文化底蕴问题都决定了欣赏字画的感受,而国石艺术具有可比性,对比后就会发现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据馆长所说,馆内藏品并不涉及古玩,而且重点在于石雕艺术。“我们馆内的藏品不涉及古玩,不涉及年代。”燕爱建说:“古玩是年代价值决定了他的文化价值,而我们这个国石艺术并不涉及年代这个问题在里面。石雕不涉及古的东西,基础是玉石的好坏,另外就是创意。同一块石头找不同的人雕刻,即使同为大师,其结果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把每一块石头赋予它真正的生命,还原本位。有一句话叫做‘一相抵九工’,意思就是说,一块玉石你认真把它看懂了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了,剩下的百分之十就是用来雕刻的工艺,这个玉石被还原到什么程度,这百分之九十就已经决定了。”

  对于观赏者而言,就是观赏这些作品所带来的直观的愉悦感,以及雕刻大师所能赋予他们的寓意,也就是生命感。据燕爱建介绍,馆内他最爱的藏品之一就是一个叫做“紫云仙阁”的作品。此作品系大师牛克思成功之作,寿山石被赋予青田工艺,使之成为极具收藏潜力的石雕作品。

  “紫云仙阁”这个名字形容这个作品极为贴切,它所描绘的就是人人所向往的仙境之地。整个建筑仿照中国古代建筑,玉石红色部分被雕刻为红瓦琉璃,细观之下还会发现其中雕刻着精致的小人,所呈现的完全就是人们所向往的歌舞升平,人间仙境。

  燕爱建笑说:“当然就像吃饭一样,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喜欢的东西就会不同。对于国石艺术而言,个人底蕴不同,审美不同,你所喜欢的作品也会不同,因此最喜欢的不一定就是价值最高的。”

  而当我问到馆内的镇馆之宝时,他说:“每个馆都会有它的镇馆之宝,但是它可能不是价值上的宝,有一些人会认为镇馆之宝应该是最值钱的,但有一些人却最注重个人情感和文化传承。以我对这个的了解,所谓的镇馆之宝,主要是它的稀缺性造成这种东西特别稀少,所以我把他列为镇馆之宝。”

  让我十分敬佩的是,馆内的所有藏品都是百分之百燕爱建本人所有,没有人捐赠的。也就是说他几乎完全凭自己对于国石艺术的喜爱之情,将国石馆这一“福利”带给了大家。他说:“对于我而言,收和藏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收更多的是与功力挂钩,而藏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

  谈到对于玉石的鉴赏方面,燕爱建坦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石头与人一样,它的‘DNA’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物理成分是不同的、硬度也是不同的,而且单就玉和石而言他们就有很大的区别。想要鉴别石种没有10年很难达到,不止要看,而且要切,即使是想要初步成就也要至少5年时间,这还是你天天都要看的情况下,只有理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就像去医院检查一样,你可以检查到身体健康状况,DNA成分,但唯一检查不到的就是你的籍贯,对于玉石而言也是一样的,你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到它的硬度、物理成分,却检测不到它出自哪个地方。”

  讲到从事国石馆工作收获的话,燕爱建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快乐感。“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享受到一种快乐。”他说:“用快乐的心态来接受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很多疲惫啊,烦心的事情啊已经不算什么了。古人言,‘心能转境,境由心生’便是这样的。这就是心态问题,我在享受这种工作。”

  “居无石不雅”“石为寿者相”是中国石文化的精髓,而国石艺术馆在首都北京为广大石雕艺术的创作者、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石雕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世界各国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到我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石雕文化历史。传统古老又富于现代创意的石雕文化艺术在这里得到传承,并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文:本刊记者 卢亚平 图片资料提供:国石(北京)艺术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