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端变数未明,负债端压力加剧——2014年银行业展望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银行业,信贷
  • 发布时间:2014-03-17 09:28

  2013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货币政策从紧和监管趋严,银行业的业绩增长整体上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和回落。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资产规模、存款分别同比增长13%、11.9%和11%,增速分别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6.2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不良率较年初微升4bp(基点),达0.95%;净息差为2.49%,同比下降9bp;唯一表现亮眼的是中间业务,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8%,增速较2012年同期大幅上升20.5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增幅尤其显著,平均增幅高达60%以上。规模扩张及中间业务增长是前三季度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二者分别贡献净利润增速的10.7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四季度受信贷增速放缓和高利率的影响,业绩增幅会进一步回落,我们预计2013年全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为12%左右(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013年银行板块指数整体下跌2.4%,跌幅较上证指数高出0.85%;板块PB估值中枢从2012年的0.99倍进一步回落至2013年的0.89倍。当前由于宏观经济持续低位调整、利率市场化加速、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银行股的低估值已经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但我们认为作为周期性行业,股价的驱动因素在于行业趋势而不是估值水平。展望2014年,我们认为银行业的景气度下行趋势难以扭转,股价尚未看到持续性上涨的触发因素。

  宏观基本面相对较为明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并强调“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由此可以预期经济增长依然会维持在“7.5%”左右的相对低位,M2的增长目标预计与2013年13.6%的增速相当;这意味着银行业的表内资产规模扩张速度难有惊喜。虽然近两年表外业务规模增速较快,但2013年以来监管持续收紧,且监管当局一直在传递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明确信号,再加上基数因素,2014年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也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利率市场化与资金脱媒加速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利差净空间。经济下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的压力也将在2014年进一步体现。因而我们认为资产规模、息差水平和贷款质量在2014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基本面拐点尚未出现。

  来自资产端的挑战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趋势渐明,同业项下类信贷资产或面临调整压力

  根据银行业同业总资产和同业总负债之间的缺口,我们粗略地估计,目前整个银行业同业项下的类信贷资产规模大约为3万亿元左右。它们是银行利用不同会计科目的监管差异、规避贷存比考核、绕开信贷产业政策的产物,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该类影子银行业务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诸多弊端:首先,它助长了低效率部门(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侵占稀缺的金融资源,挤压了生产效率更高部门的融资空间,阻碍着经济转型的实现;其次,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风险集聚;再次,造成资本充足率虚高,信用风险被严重低估;第四,影响M2的稳定性,加大货币政策执行难度;最后,它还会使得激进的中小银行过度依赖短期批发性融资,脆弱性加大。

  为防范影子银行过度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在2013年3月出台了“8号文”限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后,监管部门又开始酝酿新的同业监管制度。进入2014年,更有规格更高的“107号文”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和范围、分类监管职责分工等作了框架性规定,并要求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办法。

  虽然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和同业业务的规范还没有更明确的监管办法出台,但事实上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预期监管部门将严控同业类信贷业务和流动性管理加强等背景下,上市银行普遍开始压缩同业资产,但其中类信贷业务并未明显压缩,而且投资项下的类信贷业务(应收款项)还出现超常扩张。可以明确地预计,2014年随着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监管趋严,银行同业项下的类信贷资产将面临着一定的调整和紧缩的压力。因此我们认为,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影响银行板块2014年业绩增长最不确定的变数。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令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地方政府债务是银行资产面临的潜在风险。审计署最新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包括政府或有债务在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为17.9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32%。我们基本认同政府性债务的总体风险可控这一判断。但是目前地方性债务主要形成于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最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作为滞后指标的不良资产将会陆续暴露出来,2014~2015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2.38万亿元和1.86万亿元,分别占债务余额的17%和12%。以地方政府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偿债基本只能依靠卖地收入和借新债,但是当前这两种筹资途径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事实上2013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已经显露端倪,虽然从账面上看,整个银行业的不良率只上升了几个bp,但这是在银行加大核销和清收力度,并对某些问题资产提供了展期的背景下实现的。值得庆幸的是我国银行业近年来拨备率一直较高,目前仍保持在290%左右的水平,当不良率上升的时候,银行可以暂时不必计提拨备,从而减轻对净利润的冲击,但资本充足率水平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来自负债端的压力

  2014年我国银行业在负债端将继续遭受资金脱媒深化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双重冲击,且冲击强度会超过2013年,两者都将导致我国银行业的负债成本显著上升。

  货币基金规模扩张驶入快车道,银行存款脱媒全面深化

  2013年下半年,货币市场基金余额从六月末“钱荒”后的低点3605亿元一路飙升至12月末的8943亿元,并创下货币基金余额新高。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市场基金将会持续替代银行存款。现阶段美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货币市场基金占存款比重分别为27%、8%和7%,而我国内地货币市场基金占存款比重仅0.85%,发展潜力和空间都很广阔。眼下内地货币市场基金在T+0赎回、提供支付便利等产品创新及渠道对接互联网等因素的催化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4年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将会突破2万亿元。理财产品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先行尝试,近几年来规模快速扩张已导致银行负债端存款出现一定程度的脱媒,货币基金的快速发展将会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最低的活期存款加入到脱媒进程中来,从而造成银行负债端存款脱媒全面深化。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基金其实质都是银行主动或被动用高成本负债来替换低成本负债,短期来看,货币基金扩张对银行负债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暂时有限,但其边际效应和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利率市场化继续加速,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压力显著

  从央行近期的表态来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2014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预计2014年央行将会进一步推进:首先,贷款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其次,由同业大额定期存单推广至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定期存单;再次,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最后,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性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普通大额定期存单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货币市场的交易品种,银行在揽储竞争压力下,预计将会通过发行大额定期存单来留住部分客户和大额存款,这将对银行负债成本造成一定的上升压力。

  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主要是扩大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自2012年6月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10%以来,中小银行已经几乎将存款利率全线上浮到顶,但存款利率过低仍然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障碍,许多中小银行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同业短期负债和发行理财产品来获得负债。近期,在货币基金和其他短期理财产品的竞争压力下,五大行也首次将存款利率全线上浮到顶。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央行可能会在年内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间,此举对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影响可能不大,五大行则会相应感受到一些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

  央行在近期的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最快在上半年便可推出。根据国际经验来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影响在2%左右,提升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约0.7%。

  谨慎寻找阶段性机会

  通过上述对行业基本面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2014年银行业资产和负债两端皆有挑战和压力,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来自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我们预计2014年银行板块利润增幅为8%~10%,资产规模增速7%~9%,存款增幅8%~10%,净息差2.42%~2.45%,不良率1.03%。由于对影子银行监管力度的不确定性,上述预测值的上限和下限分别对应监管较为严格和较为宽松两种情形。对整个银行股板块而言,我们认为2014年只存在阶段性交易型投资机会。

  文/李继民、陈建刚

  作者单位:中加基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