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异国随笔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异国,见闻,随笔
  • 发布时间:2014-03-17 10:34

  前几日,从华盛顿回国任职的蒋旭峰送我一本他写的书--《驻在美国》。他在外交学院读书期间,曾旁听过我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此后一直与我保持密切联系,因此我非常兴奋,回到家后,一口气将书读完。很想写几句话,让大家分享我读此书所获得的精神愉悦。

  我觉得书的英文标题“一个中国记者的美国观察”更能准确涵盖本书的内容。旭峰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2010年8月被派往美国华盛顿,任经济记者(一年后任首席经济记者),两年内他向国内发回了大量有价值的中英文报道和内部报告。繁重的工作之余,还为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写专栏,每周一篇,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本出版于2013年1月的随笔,主要写了他在美国前两年(后来又延任了1年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虽然少数文章的素材在专栏中曾用过,但本书弥补了专栏受篇幅限制的遗憾。在我看来,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广泛。该书体现了作者的独特优势和职业特点,书中既有涉及美国政治运作和经济运行的大事(如美国大选、枪击事件、财政悬崖、美国医改),也有超市购物、驾车、旅游等亲身经历的小事。作为派驻人士,他自然要安营扎寨、关注柴米油盐;作为年轻人,他喜欢游走各地、体会风土人情;作为经济记者,更需要关注宏大命题,访谈重要人物。在这两年里他采访过不少美国华府高官、参众议员、IMF和世行官员、智库专家和知名学者,其中有些后来成了私交好友。他也常去旁听美国国会的听证会,获取最直接的材料。在记者会上,他非常活跃,总是抛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我在IMF会议的视频上,经常能看到他颇为专业的提问。

  二是知识丰富。在书中,作者对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知识的应用信手拈来、自然得体,我想许多在美国呆过多年的人也不一定那么熟悉,这当然得益于他在外交学院七年英语专业的良好训练,但更是他一直以来勤奋好学和大量阅读的结果。即便如此,他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努力地核实查证。这本是一本随笔,却写得像学术著作那样严谨。

  三是思想深刻。本书不是一本山水游记,也不是一本故作深沉的咏叹,而处处体现着理性的光芒。他经常与我讲,学者型记者是他追求的目标,在他撰写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他并非经济学专业,但学了大量经济学知识。参加工作后,他常与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交流,而在美国的这几年,他更是如鱼得水,有机会与众多大师要人面对面地交流,接触前沿思想。在本书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也能感受到他的同龄人欠缺的冷静和理性。

  四是文字生动。作为当年杭州市的文科状元,旭峰的中文功底非常深厚,在本书中得以展现。他翻译了数十本内容广泛的英文书籍,遂能得心应手地游走于中英两种文字之间。到美国后,他曾写邮件告诉我,每天都坚持看《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等英文报刊,就是想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语言是相通的,不同语言可以相互借鉴,我们就不难体会,为什么他既有中国文人文以载道的传统,也有西方学者知微见著的笔锋。

  2011年我在英国呆了10个月,研究任务并不繁重,也有许多见闻,零零碎碎写了一些东西,但始终没有整理付梓。原来还常常自责,但看了本书之后,觉得大可不必了,因为旭峰的许多优势是我没有具备的。

  文/欧明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