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公车的老人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区伯,公车,腐败
  • 发布时间:2014-05-13 16:34

  “广州聚德花苑的廉租房里,六十二岁的区少坤拿起刮胡刀片,狠狠割向自己的手腕。好在他没能杀死自己,虽割断三根肌腱,却未伤及动脉。”

  从2006年至今的八年里,他不断抓拍那些被私用的政府、公安、部队公车,用标志性的“质问”追赶躲避他手机镜头的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热情高涨,区伯像一面旗帜,矗立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向着超越权力边界的人--违规使用公车者大声说不。

  他也因为监督“公车私用”吃尽苦头:他自己曾被人打倒在地,母亲家曾被人投去冥币……很多人劝他放弃,他却仍要把“闲事”管下去。

  他借助媒体、微博直至法律进行抗争,成为备受公众追捧的名人,甚至获得一本红色封皮的居民代表证,助力这场充满艰辛的监督之战。

  在区伯扬名立万以后,麻烦来了。不是来自官场,却来自邻里。

  由于一些日常琐事引发的矛盾,不断累积,成为宿怨,个性张扬的区伯开始背负上欺负邻里的恶名,并被街坊举报,直至居委会最终要收回他无比珍视的居民代表证--这直接导致了区伯的割腕自杀。

  在写给有关部门的举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长期骗取低保、骗租廉租房的二级精神残疾人区少坤竟然当选居民代表和居民小组长。这不符合我们聚德社区居民的意愿,也不符合相关法规。”

  2012年,区伯接到了海珠区民政局的停保通知书。随后区伯用很夸张的做法改变了官方认定。他穿上一件白衣去广州街头乞讨,在衫上写上四行黑字:“阳光在哪里,无饭吃;公平何处寻,断低保。”

  反对者认为他在作秀,质疑仍在继续,直至区伯自杀明志。随后新的麻烦来了。他的朋友用他的微博,发起了医药费募捐。但两条募捐备注却引起了新的风波--“1、不会公开账目;2、款项使用区伯有完全支配权。”

  面对批评,区伯的回应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深思:“你要是让官员们公开财产,区伯立马公开。”

  反对者强调,区伯自己作为领取低保的“监督者”,同样有被纳税人监督的义务。

  曾经坚定不移支持区伯的媒体发生了动摇,发现他并非那个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他有着监督者的偏执,也有着小市民的现实。

  走下神坛的区伯再度被逼至墙角。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当公车在街头肆虐的时候,只有一个事后被证实有精神病史、性格偏执的老人勇敢地站出来,在监督渠道不畅通、成本高昂的背景下,履行着一个公民的职责,周围的人多数都在明哲保身,扮演着沉默的大多数。这充分证明:公民意识觉醒和成为公民仍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从这个角度上说,最初簇拥在区伯周围的欢呼者、喝彩者是值得自省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整整八年,那么多人分享着他监督公车的成果,却鲜有付诸行动者。

  当下遏制公车腐败之风初见成效,不少地方甚至国企都在集体拍卖违规超标公车,各地领导出行警车开道、封路扰民的现象已在锐减。消除公车之祸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现代政府和民众的最大公约数是法治,并在此基础上重建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公序良俗。

  【原载2014年3月30日《工人日报·社会》】

  石述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