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俊:做中国的珐琅表

  • 来源:小康-财智
  • 关键字:珐琅表,第一夫人,中国制造
  • 发布时间:2014-08-20 08:06

  孔令俊希望有一天当人们都在议论“制造”这个话题的时候,对中国制造可以骄傲地竖起大拇指。

  孔令俊,孔子的第76代孙,祖籍山东,现任孔氏(北京)国际钟表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打造最好的孔氏手表是孔令俊的梦想,所以,从一开始走上这条创业路开始,追逐梦想几乎就成了孔令俊生活的全部。

  他很坦然地告诉记者,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很多,并且交了相当昂贵的学费,尽管目前看起来离梦想的终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他从没有后悔过,并且他相信,只要他坚持,梦想就在前方。

  而且,在追逐的道路上,他其实已经收获了很多。

  顺势而为

  孔氏珐琅表,并不是孔令俊的创业初衷。

  虽然我们今天看到,孔氏珐琅表在整个珐琅表界已经崭露头角,世界知名的表展、奢饰品展,例如:巴塞尔国际钟表展、“活现梵高”艺术展等都已经为孔令俊的孔氏珐琅打开大门,但在最初的时候,创建于2007年的年轻的孔氏珐琅表并不被大家所知。

  珐琅表,起源于欧洲,明代晚期传入中国,深受清朝雍正、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收藏界,一直是收藏家的挚爱,也是拍卖会上让人惊叹的逸品。

  珐琅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致,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历久弥新,不会氧化褪色,即使经过上百年,珐琅明亮的色彩也不会褪却。它们就像逃脱了时间的法则,得以永远年轻。

  随着制表工艺的发展,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已经越来越少,据说如今全世界掌握珐琅技艺的只有10人左右,并且都集中在几大奢侈表品牌里,如百达翡丽、伯爵、江诗丹顿等。

  而且,爱珐琅表的人对珐琅表的选择都相当挑剔,而珐琅表本身的制作工艺也是难度极高,所以,想要在珐琅表界取得不俗的成绩,对孔令俊来说,不仅是课题,也是难题。

  那么,明知困难重重,孔令俊为何还是选择了这样一条并不好走的路?

  这要从孔令俊赴欧洲旅游说起。据孔令俊回忆,在欧洲的商场里,他看见,中国人买奢侈品就跟不要钱似的,“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痴迷程度真的不得不让人惊叹。”那一刻,他突然有个想法,想要在中国做奢侈品,但是,这个品牌应该是中国本土品牌,而不是国外品牌。

  说干就干。创业之初,孔令俊选择的行业是制作题材手表,因为他设计的题材手表一直很受市场欢迎,所以题材手表生意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在看过欧洲市场,并且对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孔令俊想要制作珐琅表,这是款让很多人喜欢但并不能轻易入怀的高端表。

  “其实,选择珐琅表除了因为珐琅表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还有一点是因为,除了做手表,其他的行业我也不懂。”

  从那个念头闪过脑海起,孔令俊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在制作孔氏珐琅表的道路上,他摸索着、行走着,跌倒了再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前行。

  办法总比困难多

  钟表作家刘兴力曾说过:“工艺价值直接决定了珐琅表的珍贵。每一枚珐琅表盘要经过许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大多要凭借珐琅师的经验和感觉,一枚一枚画,一枚一枚烧,不能用机械设备替代,因此珐琅表的产量根本高不上去。另外,珐琅表盘要想达到理想的色彩和厚度,需要反复烧制很多次,在这个过程中,一旦珐琅盘断裂或者产生气泡,就意味着前功尽弃,目前就算是经验老到的工匠,良品废品比率也只能维持在1:5左右。”

  所以,对孔令俊来说,从题材表过渡到珐琅表,就好比是从金字塔的底端迈向顶端,这个过程是无比艰辛的。

  为了能找到绘制珐琅的技师,孔令俊几经周转,找到了两家北京最早的珐琅制作厂退休的经验丰富的师傅,以诚意打动对方重新出山。但当时中国的珐琅技术几乎都是运用在大型装饰物件上,要将这种手工艺细微到表盘上,需要叩开另一扇门。

  于是,孔令俊花费重金请他们研究表里的珐琅。与此同时,孔令俊开始在世界各大名表厂游走取经,他的脚步遍布瑞士、法国、日本……

  经过三年时间,研究终于开花结果。于是,孔令俊带着师傅和一班新收的学徒辗转从法国、德国、日本等地购买釉料回国,并邀请清华、北大以及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相关教授坐镇,继续研发珐琅表。如今,他不仅掌握了自己动手熬料的窍门,还重新研发出近70种釉料,“掐丝”等重要工艺环节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熟练。

  但是,对孔令俊来说,如今已经上手的珐琅表和最初他创业时制造的题材表相比,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领域,题材表突出题材,而珐琅表要的是品质。

  所以,最初的时候,孔令俊其实是交了不少学费的。他说:“单是表盘的玻璃,我就换了很多种。有一次因为是刚开始采购,对玻璃的鉴别并不在行,所以被骗,导致购买的玻璃全部都不能用,损失高达上千万。”

  “被骗的多了,就不会被骗了。”孔令俊说。如今的孔令俊已经是个专家了,从表的构造到表的材质到表的配件,甚至是一颗螺丝的选择,已经都了如指掌。

  今年孔令俊再次带着自己的孔氏珐琅参加了第42届巴塞尔国际钟表展,随后又在北京国子监博物馆举行了2014新品发布及全国巡展启动仪式。孔氏珐琅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真的能见到孔氏珐琅表的人其实并不多。“我们一年的产量大约是100块。”遗憾之际,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珐琅表的售价高昂。

  孔令俊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是100块珐琅表,实际上,制造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10块珐琅表,一般只有1块能够变成成品,其他的都是报废品。

  知名钟表媒体人、收藏家钟泳麟说:

  “我到日内瓦百达翡丽博物馆走了一圈,看到那里藏有二三十只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创作的珐琅怀表。看过之后,突然有‘悟’的感受,做一只万年历计时表难吗?难。但与这个级别的微绘珐琅表相比,那又实在太容易了。因为做高复杂表的机器和人不难找,能画出这种珐琅画的屈指可数。”

  所以,珐琅表才能如此抢眼。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珐琅表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还是人。但是,据悉,现在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珐琅大师,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徒弟,因此,想要让珐琅表继续传承,并不是易事,这对于刚刚在中国起步的孔令俊来说,他将怎样坚持下去?

  路会越走越宽

  “我有一个朋友,是公司老板,因为一个项目需要和外国一家公司签订协议,但是对方却始终高调,对朋友派去谈判的人百般刁难。没办法,我的朋友只能亲自出马,他只见了对方一面,聊了一个下午,协议签了。”

  这并不是因为孔令俊的朋友是谈判高手,而是因为他的朋友恰好带了一块孔氏珐琅表,而对方是一位珐琅表的爱好者。他的朋友告诉孔令俊,对方见到他的表,和他聊了一个下午的表,并打开身后的柜子,拿出自己珍藏的珐琅表和他的朋友分享。因为孔氏珐琅没有明显的标,所以当对方再三确认了他的朋友带的珐琅表是中国制造之后,什么话也没说,就愉快地送客了。

  第二天,协议签好了字,让他的朋友的持久战变成了速战速决。对方只说了一句话,一个相信自己国家品牌的人,相信对自己的产品也是非常用心,品质一定是有保证的。

  这件事,让孔令俊和他的朋友都感触很深。如果那天,孔令俊的朋友戴的是一块百达翡丽,那么,故事的结尾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所以,坚守自己的品牌,孔令俊信心满满。

  但是,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孔令俊告诉记者,技师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但是好的管理人才却很缺乏。一个想要成长为知名企业的企业,如果在管理上走在后面,那么,以后的发展就很艰难。

  所以,他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认同公司的文化,愿意和公司一同成长。

  关于未来,孔令俊有很多设想。但是他始终会坚持一个信念,做好中国珐琅表,让孔氏珐琅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他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我想做的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生意,所以,我不会走捷径,也许会比较难,但是我一定会走下去。”

  对话|Dialogue

  诚恳做事诚信做人

  ——专访孔氏(北京)国际钟表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孔令俊

  “一只顶级的珐琅腕表,追求的始终是世代相传、精益求精的极限技艺,而不是一时的市场价格,更不是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孔令俊说。

  《小康·财智》:您对珐琅表的市场如何看?

  孔令俊:珐琅表是个很小的圈子,玩珐琅表的人都是圈子里的人,比如一些收藏家,还有一些投资者。尽管这个圈子很小,市场却并不小,因为珐琅表的产量有限,一年全世界的产量就那么多,所以,这个市场不会萎缩,而是会越来越精彩。

  而且,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浪潮之下,机械制造蓬勃发展,手工艺创作逐渐消失。在制表行业,基本上完全依靠手工制作完成的珐琅腕表,其凸显的珍贵、奢侈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作为真正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它的价值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再加上未来定制消费的发展潮流以及消费者的不断分化,珐琅表消费市场的产值会不断增长。

  《小康·财智》:珐琅表是欧洲的产物,对中国制造的珐琅表,您对它的前景是如何看的?

  孔令俊:在孔氏珐琅表的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中,胎盘有瓷胎、银胎。陶瓷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孔氏做了很多瓷胎微绘珐琅表,包括动物、植物、山水、龙凤、人物等系列。而且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孔氏珐琅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这是国外不能比的。

  而且,习主席的上台让我们对中国制造更加有信心。你看,第一夫人彭丽媛穿的衣服,都是中国制造,哪一件输给国外了?而且,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本土品牌,这让我们觉得中国制造取代国外的品牌是迟早的事。并且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身体力行开始使用国货,就是想要制造一个好的氛围。我们中国文化积淀厚重,物资丰富,中国制造的东西为什么就不是好东西?

  《小康·财智》:孔氏珐琅的竞争力在哪里?

  孔令俊:在价位上,一块珐琅表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居高不下的价值一方面与大师有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珐琅本身是门槛极高的技艺。孔氏珐琅自己研制珐琅釉料,讲究细节,比如掐丝珐琅表“祥龙戏珠”龙身的细纹十分复杂,掐丝难度自然也高。孔氏珐琅每一个作品都是经过市场的沉淀及无数次的修改才日趋成熟。

  而且,我们要做有良心的企业,所有的用料我们都要求精益求精,绝不辜负“中国制造”这四个字。

  文|《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