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来源:小康-财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儒家,孔子,紫禁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0 08:59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孔子教书教出名堂后,孔子就成为了中国亿万读书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穷到了笔者尚未上学,就从父亲口中学会了一句以孔子为榜样的经典语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幼时的笔者,对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因孔子这个榜样离现代实在太远,而有些认识不清,因此读书也一直不是很努力——但这一切随着笔者第一次造访曲阜孔庙,阅读孔家在历史留下的点滴,而观念一新。
壮观的曲阜孔庙
可以肯定,第一次走入孔庙的人,都会被这座占地300多亩,拥有九进院落和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的,不亚于故宫博物院的气派所震慑。着实气派,是笔者参观孔庙后的第一观感。事实上,这个“榜样”可比干巴巴的读孔子故事形象多了——读书,就可能换来这样的家业,怪不得“万般皆下品”。
参观完孔庙之后,笔者开始对孔子及其后世子孙,如何能盖起这样气派的房子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蹲图书馆,四处借阅,力图梳理出这个“榜样”的自我实现路径,以便于效仿——笔者这时已经接受了一些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教育,不会天真到认为这样的房子真是靠读书读出来的。
不过翻看之下,笔者心中所受的震撼是越来越大:
什么?!孔家最多时在五省拥有土地一百多万亩?还搞过圈地运动?仅清咸丰年间,孔府借清查祀田为名,就在江苏铜山、沛县派屯官率众数千人私立屯庄二十五处,平地修盖房舍数百间,灭没村庄百余处,连地方政府都不敢管?
什么?!孔府有世袭名号“衍圣公”,并在其之下,设有三堂、六厅的微缩政府?在自己地盘内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三堂、六厅都按照孔府家规予以生杀予夺,而无视国法?而曲阜知县在唐代开始由“衍圣公”兼任,明代有了点进步,在“衍圣公”弟侄中拣选一人,送吏部委任,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有所改观,“不必拘用孔氏族人”,但人选往往也是孔府所推荐的——堂堂国家干部,一县之长,实际不过是孔府的一名家奴。
什么?!孔府佃租最高,因孔府的地租是祭孔用的,事关“圣祖血食”,因此“丰年不增,歉年不减”,被称为“万年租”,其征租手段比刘文彩还要残酷?清光绪二十一年黄河决口,郓城一带被淹。孔府屯官报告说:“南北东西约六十余里,共有一百余村,平地水深七八尺、丈余不等。二麦方入场中,遂就漂没。田地俱为水国,庐舍化为丘墟,淹死人数无算。屯民现大堤存身,糊口无资,栖身无所。”但孔府这个当地的实际政府接到报告,不但不救灾救人,反而催租说:“各屯应征祀银,原备祭祀之用,不得丝毫拖欠。即遇有水旱偏灾,亦向无豁(免)缓之例。所有本年秋征各名下应交银两,赶紧完纳,不得借词观望。如有抗限延挨者,就近追比!”地方日志中甚至不乏孔府催租打折板子、闹出人命的记载。
至于私自诬陷自由人为孔家“脱籍之人”,地方上强行掳掠人为奴为妾的事情,在《孔府档案》中更是屡见不鲜——可以想象,任何看过《白毛女》的现代人,看完这些资料之后,心中会将孔府与什么形象联系起来。
但无可否认,孔府的权势是令人艳羡的——虽然这个榜样,任何心智健全的现代国人都会认为是“不可复制和超越”的了,但估计并不妨碍一样可以激励人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恐怕写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句的作者,也是这样想的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许有人说,榜样的成就我们是学不来了,但榜样的德行高尚,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读书就是要学圣人的教化之道,力图做一个完人——对这样的说法,笔者表示敬佩,但小声说一句:难以苟同。
是,儒家学说历来被奉为帝王学说,汉、晋、隋、唐的历代封赏,成就了孔府偌大家业的雏形,宋代甚至给了孔家“衍圣公”这一世袭罔替的尊号,承担了曲阜孔府重建的全部建设费用,这是对孔子同学用功读书、努力教书的回报——但孔子的德行被其后世继承了多少,是否能对得起“衍圣公”这一世袭罔替的尊号,确实值得商榷。
别的不说,宋代赵家前脚刚给孔家盖好房子,奉上尊号,后脚金兵打来,孔端操(瞧这名字,多么高大上)立即代表孔府去向大金表忠心,而得以继续受封“衍圣公”。这还不算,金的封号题墨未干,金为蒙古所败,新“衍圣公”孔元用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民族成分,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宋、金“反贼”,不幸“以身殉职”。
之后,孔元措一系以既然归化蒙元,那么“衍圣公”的帽子颜色也应该改一改为由,开始了“夺嫡”,口诛笔伐,拳脚相加,刀兵并用,不可开交,闹了好久,连元仁宗都不耐烦了,决定“以帽取人”,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
当然,这期间“衍圣公”也没少在蒙古人那里搞政府公关——派出张德辉、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虽然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看懂孔老先生用汉字留下的学说,但还是非常愉快地准了他们的请求,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估计忽必烈决策时没少请翻译介绍孔老先生的名头和生平事迹,或许是被感动和教化了,亦未可知。
但好景不长,蒙古人入主中原未及百年,被一个穷小子朱元璋打跑了。这朱元璋估计读书不多——从他留下的一些亲笔亲言往往贴近现代的白话文,识字的现代人几乎都能看懂——未免对孔老先生有些不够了解,但为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大计,仍续封孔府后人为“衍圣公”,但要论尊宠,就很难比得上蒙古人在位的那个时候了。
不过,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朱元璋的子孙可都是读书人,于是孔府又开始显赫起来——明末“衍圣公”孔胤植,不但继续受封“衍圣公”,还被尊为大明朝的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但李自成一进山东,他立刻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
不过李自成得大位不正,得遭天谴,转瞬后金大军杀到,孔胤植倒也不含糊,立刻仿诸葛武侯《出师表》体做了《初进表文》,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并表示愿为所用。但后金国主那时估计文化也不高,汉字尚且需要翻译成满文,这文言文估计翻译得慢了点——没及时做出响应,而是先颁布了剃发令。孔胤植马上,立刻,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此令,“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顺治帝闻之大喜,于是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乾隆帝更赐孔家排辈所用“字”。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清忽换民国,袁世凯当政,号称要“共和”,但这难不倒孔府,连发两封“劝进电”劝袁“早日登极,以慰民望”。袁世凯虽然见电“甚慰”,无奈难敌生死关,张勋进京将“民国六年”改为了“宣统九年”,当值“衍圣公”孔令贻当机立断,马上拍电报改口说“恭承明诏日月重光毅力诛猷普天同庆”,“敬贺大喜”。
不过,孔令贻似乎与其先祖们比起来,论气节一事要有所持——1919年,孔令贻“入觐天颜”,在紫禁城里享受了骑马待遇,依然呈送“奏折”,自称“微臣”。1923年还派孔德成以“宣统十五年”向溥仪“叩谢天恩”。
但到了1928年,蒋介石至曲阜“朝圣”,孔府开始转向,殷勤伺候致使蒋公大喜,遂将孔丘老先生的生日定为“国定纪念日”,并搞了个《尊孔祀圣》决议,将决议“衍圣公”称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5年孔德成亲赴南京宣誓就职这个奉祀官不说,还说蒋介石搞的“新生活运动”是“拯救中国,振兴民族的良图”。
值得注意的是,孔德成亲赴南京宣誓就职奉祀官的同年,孔府还派出孔昭润远赴东洋,主持盖孔庙,开儒教大会和祭孔等多种活动。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孔德成先生作诗云“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宣传中日“同文同种”,谁入主中原都一样的国际主义理念。其后,孔令煜在还“恭逢”汪伪政权“还都三周年”,给汪精卫拍出祝贺电报,称“我主席旋转乾坤,实为从前所未有”,还在汪伪政权搞的纪念孔子大会上发表演说,呼吁“复兴各方文化”以协助汪伪政权“完成大东亚圣战”。
尾声
要说孔家唯一一次没有在政权更迭中倒向,那还是1949年,百万良田、300亩豪宅庭院说不要就不要了——没错,要的就是这股气节,细软一卷,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当然,也有人说是想要也要不了了,没准还会落得个刘文彩的下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孔家绝不会像陈布雷那样“殉国”,那是因为他有那一文不值的所谓信仰,而凭此信仰孔家得以荣耀千年。
不过到了台湾之后,孔府后人似乎于西方式教学有所不适应:1965年孔德成长子孔维益考大学居然落榜了!蒋公介石一看,这还了得?!马上批示免试入学,不过孔维益进入了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之后,似乎仍在适应新学,在政治大学读了六年才毕业。时隔一年,孔德成次子孔维宁再次落榜,蒋公介石再次大笔一挥,又将其保送进了台湾大学。也许是考虑到乃兄于新学不甚合宜的前车之鉴,孔维宁选择了考古人类学系。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台北慈济医院急救,随即被送进内科加护病房治疗,藉药物及呼吸器稳定生命迹象。然脑部缺氧严重,延至10月28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年88岁。
11月30日上午9时,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公祭,马英九亲临其覆盖“中华民国国旗”的灵柩前发表追思感言,“以彰忠荩”——至此,孔德成,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衍圣公”以及唯一的“中华民国”世袭官员,就此落幕。
文|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