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亦有价

  • 来源:小康-财智
  • 关键字:收藏,考古,赝品
  • 发布时间:2014-08-20 08:55

  鲢鱼效应

  到哪里去找“便宜的”,升值空间巨大的潜力投资品是全球投资人面临的难题。

  分析认为,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内的各国争先恐后实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为银行的储蓄池注满了水,各国央行还都在力推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两面受压的流动性在几近满溢的窘境下寻找获利出路,饥不择食的资金连欧债危机爆发时无人问津的希腊政府债券都青睐有加。据说希腊政府债券目前的收益率是17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四处流溢的巨大资本寻求投资凹地的焦灼中,被中国投资者相中的被认为具有“升值空间”的东西越来越多,一些原先默默无闻的品种几乎是瞬间被炒作成“珍藏”,而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成长更是令人咋舌。

  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是83亿美元(约合490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则报称82亿美元,这个数字令中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英国艺术品联合会(BAMF)认为,美国2010年度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34%,中国位居第二占23%,英国为22%,稍逊中国。根据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也有美国媒体认为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营收应为89亿美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超越2012年美国的81亿美元艺术品交易总营收。

  媒体普遍认为,2010年、2011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繁荣的一个顶峰,从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步阶段水平跃升了900%。中国国内的研究机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则认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有91亿美元(约合549亿元人民币)。但AMMA亦承认,2010年、2011年两年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泡沫化严重的高峰。

  根据纽约Artnet公司(艺术品市场消息调查机构)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2013年年初联合发布的报告,2012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总额大降到44亿美元(约合250亿元人民币),Artnet公司的另外一份更大范围的调查报告则认为这个数字是69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剧降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据AMMA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营收有640亿元人民币(约合1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6.45%,局势稍有好转。Artnet报告认为,艺术品市场骤冷原因,抛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政府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这两大因素之外,卖假盛行也是最主要的下行推手,赝品鲢鱼横行,吓跑了大量投资者。

  赝品鲢鱼有多厉害呢?鲢鱼踪迹是中国独有还是普世皆存?

  混沌迷局

  2010年,伦敦某拍卖行开拍一只标称清乾隆朝御用瓷的花瓶,该花瓶是在英国伦敦的西北部小镇Pinner皮纳的“一间平房里”(皮纳以铺满石子的小街和路边的平房为典型景观)意外发现的,被称为皮纳花瓶。

  这只花瓶2010年出现在拍卖品名录之前一直名不见经传,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过类似的物品。

  乾隆御用瓷的买主竟也是中国人,成交价码更令人咋舌:4300万英镑(约合4.3亿元人民币)。而在拍卖行列出的拍品名单内,预计成交价在80万~120万英镑之间,成交价比预期价暴涨35倍。疯狂而不合常理的交易立刻引来质疑,不少鉴赏家和收藏家对此拍品的真伪提出质疑。事后证明,皮纳花瓶的拍卖是一场闹剧,是无人付款的一次假拍。

  更扑朔迷离的是,以全球拍卖行巨头苏富比高层为代表的一批行尊给予了皮纳花瓶正面评价。用伦敦一位中国艺术品交易人士的话说“无法证明它(皮纳花瓶)是赝品”、“苏富比前主席汤普森Julian Thompson(已故)认为它是真品”。在Bainbridge拍卖会的竞拍者行列中,赫然在座的有宣称代表客户竞拍的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尼古拉斯·仇Nicholas Chow。

  假拍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无人知晓。苏富比高管的意见无疑成为皮纳花瓶身份的象征,苏富比高管参加竞拍也为皮纳花瓶注入强力的升值助推剂。最后的畸高出价也许是一个恶搞,也有人认为是一次“阴谋”,如果真如有人怀疑的那样皮纳花瓶是赝品,那在业界最富盛名的苏富比岂不是被打眼?

  而苏富比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中遇到的棘手事并非皮纳花瓶这样的个例。

  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艺术品拍卖会拍出标明为宋代大书法家、大诗人苏轼的书法真迹《功甫帖》,成交价820万美元(约合4900万元人民币),买家是上海富豪、著名艺术品收藏家刘谦益。刘谦益成立了一家私人的龙美术馆,计划在馆内展示这件稀世珍品。

  为谨慎起见,刘谦益在公开展出《功甫帖》之前,邀请上海博物馆专家团队对《功甫帖》进行鉴定,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公众在三位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鉴定观点文章中读出的关键字是:赝品,或者说“仿品”。三位专家认为,此《功甫帖》非苏轼真迹,而是19世纪的某位作伪者在1820~1871年之间根据石碑刻文临摹的。

  口水战即刻爆发,首先是刘谦益本人表示不接受这种结论。刘谦益认为,三位专家通过媒体透露“赝品”的鉴定意见的情况是“头一次见到”,2014年初刘谦益更激烈质疑这些专家缘何未能在拍卖前给出专业观点,等其花大价钱买回中国后才“事后中伤”。刘谦益还表明,如果这件拍品是“真的赝品”,苏富比当按规矩退钱。

  苏富比拍卖行迅速进行高调反击,2013年12月21日苏富比发表声明:“苏富比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至今没有接到近日媒体上所提到声称此件作品为伪作的所谓报告。我方对作品的真伪性一向万分认真,并将仔细研究这份所谓报告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作出任何所需的回应。”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专家们当然不会轻易退让,14000余字的相关报告以三位个人名义于2014年元旦发表在《中国文物》上。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刘谦益收藏的这幅《功甫帖》是用“双钩廓填”技法以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为蓝本“钩摹”的。

  有意思的是收藏界和拍卖行一边倒地支持刘谦益,而学术界与文物专家界则几乎异口同声述之为“赝品”,泾渭分明的格局引来第三方认为,作品本身的真伪已经被搁置,争的却是背后的利益话语权。

  还是无独有偶,刘谦益在2011年5月的另外一次大手笔竞拍同样遇到过类似遭遇,不过那次的拍卖行是另外一家国际拍卖巨头嘉德。嘉德2011春拍的压轴拍品:齐白石1946年创作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刘谦益以4.255亿元人民币(约合7000万美元)夺得,引发媒体轰动。

  更为离奇的是两年后因为竞拍者刘谦益先生拒绝付款,《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并没有从嘉德的仓库中被运走,拒付的理由是“赝品”。有艺术批评家在拍卖成交后撰文指出,此《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并非真迹。

  刘谦益先生因为在拍下《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付款前听到质疑声音立刻收手算是“躲过一劫”,在拍下《功甫帖》之后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钱付出去之后才有专家出来质疑“真伪”,除了千方百计维护其价值别无选择。

  事实上,中国大陆收藏界、拍卖界已经把齐白石老先生“透支”到了极致,有国内资深画院美术编辑认为:中国拍卖行拍卖的齐白石作品,“有一半都是赝品”。

  白石老人无疑是一位高产的大师,老人一生完成的画作据专家估计在1万幅到1.5万幅之间。有分析认为,相当一部分白石老人的画作毁于战火或者动乱,大约有3000幅已经被各种官方和民间机构收藏,据此推算,能够在市面流通的作品当不足万余。然而,有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的20余年间,在拍卖市场被拍卖的齐白石作品多达1.8万幅。要么是专家们严重“低估”了齐白石画作的产量和存世量,要么是伪作太多。

  有媒体引述过一位艺术品鉴赏家的说法:亲眼见过一个专门模仿齐白石画作的“车间”,有700~800人在批量生产“齐白石作品”。如果这些仿制品仅仅是作为仿制品出售给购买者装点房间倒也无伤大雅,但谁能保证不会被售假者拿到拍卖市场上去呢?

  中国艺术品真假之辩的乱局并非限于国内藏家,英国媒体报道,伦敦V&A(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众多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四分之三是临摹、伪造的赝品,这个比例相当惊人。而更为著名和显赫的大英博物馆也不例外,其间有500余幅从公元6世纪到20世纪的中国画,许多作品的真实性需要“打上问号”。

  媒体认为,V&A和大英博物馆为“避嫌”很少让这些作品陈列出来或者永久陈列,大英博物馆在举办中国书画展时甚至要不远万里到美国、中国同行处或者欧洲其他博物馆借展品。

  “假作真时真亦假”,赝品这条鲢鱼把艺术品市场的水搅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推手,在大大活跃了艺术品市场的同时,赝品也借机获取了巨大的收益,目前这种畸形的盛况尚未有收敛的迹象。

  假亦有价

  艺术赝品在一些人眼中“高大上”的西洋艺术品中也是一句话:风光无限。

  2013年5月,美国纽约长岛的画商格拉菲拉·罗莎莉Glafira Rosales被美国联邦警察拘捕,理由是罗莎莉通过克洛德勒(Knoedler&Company)画廊公司售出的一批抽象主义名家的画作是伪作,同时被捕的还有另外一名画商朱利安·威思曼Julian Weissman。

  这批画作价值不菲,有的单件作品售价就高达数百万美元,据称这批数十件假冒美国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共卖得8000余万美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罗莎莉被捕后承认指控其欺诈的事实,并且在受骗者提起的民事诉讼中还牵涉出更多的参与者,其中一位最基本的参与者就是伪作的执笔者——70余岁的中国老画家钱培琛。

  钱培琛幸运地未受到美国司法机构的追究,因为钱被认为也是一名受骗者,这个作假的过程时间比较长。10余年前罗莎莉的生意伙伴Jose Carlos Bergantios Diaz何塞·卡洛斯·伯甘迪诺斯·迪亚兹在华人艺术家聚居的纽约皇后区找到钱培琛,请钱培琛为其仿画一批现实主义大师作品,卖给“买不起真迹的普通人”,钱培琛得到的报酬是数千美元。

  纽约克洛德勒画廊把钱培琛的仿作当成了“真迹”卖出了好价钱,克洛德勒画廊被揭穿后的结局是毁灭性的,但其辩称他们的鉴定师“以为这些画是真的”,是伪作的水平太高还是画廊忽悠的水平不低?

  这种案例在西方艺术品市场已非个别,乃至考古界都对其刮目相看。

  最早和最大的电商平台eBay由于交易模式便利快捷曾经令国际收藏界倍感忧虑,认为会为艺术品小偷们开销赃方便之门。然而,一位美国学者经过观察认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活跃在电商平台上的“艺术品”更多的是赝品伪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学教授斯坦尼斯根

  据对eBay文物交易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电商平台培育出的并非文物非法走私交易,而是相当繁荣的赝品艺术品买卖,斯坦尼斯甚至与缉私部门合作追踪这些艺术品交易的来龙去脉,发现绝大多数是中国、墨西哥、秘鲁等赝品作坊的产品,这些赝品最大的优势是价格极为低廉,迅速在网上艺术品交易市场攻城略地。分析表明,10年前网络文物艺术品交易有50%属于赝品,如今这个比例是95%。

  考古专家们反而感到十分欣慰,在线艺术品文物交易在赝品的冲击下快速萎缩,买家对在线文物交易极为谨慎,真正的藏家几乎不愿意出手。线上交易如此,线下拍卖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也如此。

  然而,赝品真的“一钱不值”吗?

  2006年,英国伯明翰圣保罗(St Paul’s Gallery)画廊举办了一个赝品专场,展出名气颇大的作伪者约翰·买亚特(John Myatt)的赝品画作。买亚特被认为是一位“真正的赝品”画家,其“创作”颇丰,1986~1994年间,买亚特“创作”了200多幅赝品,被其仿画的画家都是声名如雷贯耳的大家,如梵高、毕加索、夏加尔等。

  买亚特的作品能够成功以“真迹”的名头卖出,并非其作画的水平有多么高,买亚特承认,其作伪水平不高。“每张画都有瑕疵”,所用的颜料竟然是现代的多罗士装饰涂料。但与其合作的经纪人约翰.德鲁(John Drewe)用假冒的出处证明骗过拍卖行,买亚特于1995年被判坐牢1年,实际监禁4个月。

  10年后买亚特制作的赝品还在市场上流通,据称有将近70件(接近买亚特全部赝品的三分之一)至今依然在被人收藏和转手,售价在1000~10000英镑之间(约合1万~10万元人民币之间)。

  但买亚特的作品的值钱程度比起赝品中的“大腕”仅仅是小巫见大巫,在西方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价值连城的“真正的赝品”并不在少数,这些赝品甚至被视为艺术藏品中的珍品。

  比如一幅仿维米尔Vermeer的名画《The Headof Christ》(基督的头)的伪作就受到了堪称收藏界稀世之宝才有的待遇。201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Springfield Museums(春田博物馆)举办过一场题为《Intent to Deceive:Fakes and Forgeriesin the Art World》(欺骗的意图:艺术世界的赝品)的展览,这幅《The Head of Christ》从荷兰鹿特丹Boijmans Van Beuningen(博伊马斯·冯·博尔宁博物馆)借来的基督画像光是保安费用就高达1.9万美元。这笔费用包括雇请一位专业管理员每天检查该幅赝品的状况并写出报告的开支。

  《The Head of Christ》之所以如此名贵,在于其作者是名画作伪界里程碑式的人物Hanvan Meegeren(汗·冯·米格伦)。在本次春田博物馆的赝品展览会上,还有两幅米格伦的名作,一幅是仿维米尔的《The Girl With the BlueBow》(戴蓝色蝴蝶结的少女)、一幅是《The Procuress》(老鸨)。

  米格伦最富盛名的伪作是仿维米尔的《Christ and His Disciples at Emmaeus》(基督和他的爱茅斯门徒),这幅画的名贵之处据说其中的一个人物是以当时的好莱坞巨星Greta Garbo(葛丽泰·嘉宝)为原形。

  米格伦与维米尔等上世纪20年代的现代派大师同时代作画,因为感到其坚守的保守派风格在当时未能获得经纪人和拍卖行的注意而迁怒于同行,遂大量仿作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以期“报复”艺术品市场的掮客和交易商们,没承想把自己搞成了另类大师。

  二战期间,米格伦居然用一副仿维米尔的伪作骗过有掠夺大师艺术品嗜好的纳粹魔头赫尔曼·戈林,换得100幅荷兰大师的作品。这次交易在二战后被法庭追究,理由是米格伦“通敌”,米格伦辩解说其是在“保护国粹”,但还是被判坐监。

  在二战后受审期间,证人指控米格伦出售那幅维米尔的伪作给赫尔曼·戈林是出卖“国宝”,米格伦则当庭作画,表明自己高超的作伪水平。被米格伦惊倒的一些人认为其的确是从戈林手中得到100幅大师真迹,保护国粹的“豪侠”,但事实上米格伦的确是纳粹的同情者,而且继续以欺骗方法牟利1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米格伦当年在法庭上现场献艺仿画的《Christ and the Scribes in the Temple》(基督与记录员在神殿),1995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3.95万美元(约合23万元人民币),这是20年前的价码,现在恐怕又升值了。时至今日,有人甚至认为,伪作比真迹“更真实”,称赝品是“Great Art of OurAge”(我们时代的伟大艺术),这也许是从哲学意义上给赝品的某种“肯定”。

  文/老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