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汽车技术大事记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汽车技术
  • 发布时间:2010-05-06 11:36
  1、国Ⅲ

  2005年乘用车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并于2008年7月1日全面实行。对乘用车国Ⅲ明确了对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对商用车全面考验国内车企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储备,就发动机技术而言,国Ⅲ标准的实施意味着要从机械式发动机向电子式发动机转变,其中关键是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升级。

  点评:国Ⅲ排放标准使得很多小企业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将中国汽车技术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一批汽车企业因无法满足排放标准而逐渐退出主流市场,技术标准的实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优胜劣汰最有效的方式。

  2、VVT、CVVT

  2008年5月13日,国内先进的两款全钒VVT发动机GW4G15、GW4G13在长城下线。近些年来VTEC、WTI技术开始大行其道,更加高效的缸内直喷技术也正大举拓展市场。

  点评:不只是跨国巨头热衷于此,包括长城、海马、奇瑞在内的一大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都投身与此,并实现了发动机技术的自主突破。

  3、ABS EBD

  2008年乘用车用ABS的普及率增至90%以上;在高端商用车领域,高端轻型客车~对ABS、大型客车及重型汽车对ABS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

  点评: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在最近五年来获得了极大的普及,让新老司机们不用再学习踩了又踩的刹车技术,更重要的是成为所有车烈提高主动安全性的标准装备,现在又有很多车型搭配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如今有哪个车型不装备ABS就投放市场,那就等着被骂吧。

  4、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自2008年来,刹车辅助系统(EBA)、急速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等主动安伞系统市场的小断扩大。在欧洲和美国强制安装的大趋势下,不少企业也将此技术装备到了中国生产的车型上。

  点评:相比欧美市场,国内的车身稳定系统普及率还很低,只有少数高配车型标配或选装,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对主动安全的重视,包括奇瑞、长城在内的一批企业开始在自己的主打产品上全系标配ESP,或许ABS今天的成就就是ESP的未来。

  5、自动泊车

  随着2007年7月大众将迈腾引入中国,原本属于科幻范围的自动泊车技术也随之引入中国。

  点评:对驾驶者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在各种情况下的停车入位,为此造成的摩擦磕碰不计其数,甚至酿成事故。自动泊车的出现解决了一大批马路杀手的棘手问题,发明的自动泊车系统让恐惧停车的人们脱离苦海。由于中国道路的拥挤状况及复杂程度,很多自动泊车系统成了无法有效使用,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相信会加以不断改进。

  6、安全气囊

  2006年中国引入NCAP标准进行新车碰撞测试,为了取得好成绩的企业都将安全气囊作为了标准配置,从此以后中国就少有不配安全气囊的车型。

  点评:从以前的驾驶员安全气囊,到前排双气囊。这项原本是高级车型普及开来的被动安全技术,如今已经是大部分轿车的标准配置,甚至在很多经济型轿车中都可以看到侧气囊甚至是6气囊这样的豪华配置,消费者对安全技术永远都不会嫌过剩。

  7、刹车优先系统

  2009年丰田刹车门,让“BOS”(Brake Override System)刹车优先系统红遍了大江南北。就足当汽车的刹车踏板被踩下时,不管加速踏板处是否被踩下,车辆的油门立即处于怠速状态。

  点评:是丰田汽车让这项技术如此的广为人知,约20年前美国曾发生了奥迪车突然加速问题,欧洲汽车公司以此为契机导入了BOS系统,现在终于在消费者的压力下开始向所有车型普及开米,或许我们应该感谢丰田,让我们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8、共轨

  随着2008年国Ⅲ排放的全面实施,各大企业都力推自己的共轨技术,博世的高压共轨、电装对中国的二次开发,国内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技术路线之争都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点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成本占发动机的1/4,ECU的价格更占整个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1/5左右。共轨技术是这五年来中国柴油发动机技术的主旋律,哪种技术从中胜出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背后企业为来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9、EGR

  2008年中国重汽针对国Ⅲ排放标准推出了EGR发动机,价格比博世的便宜,只是而对国Ⅳ国Ⅴ,EGR该何去何从?

  点评: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EGR等后处理技术,事实上这些技术并不是说有多高深,从目的上来说使用EGR是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而不是为了降低油耗和增加功率。这点显然是EGR亟需弥补的。

  10、TSI+DSG

  大众汽车在2002年于德国沃尔夫斯堡首次向世界展示了DSG这一技术创新。DSG(Direct-Shift Gearbox)变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具有革命性的变速器系统,大众“TSI+DSG”的组合让中国消费者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变速器”所带来的颠覆式动力体验。

  点评:大众终于不再吝啬地把技术带入中国市场,尽管其中还是有少许缩水,但是连AO级小车都武装了6速变速器,大众对技术先进性的倡导也列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了促进作用,如今哪辆车用4速变速器都会被人认为是落伍。

  11、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政府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重点突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规划。

  点评:现在,作为汽车企业如果没有研究电动车,那就out了,如果没有混合动力产品准备投放,那就是不想未来了,新能源汽车看起来是如此的遥远又现实,现在只看国家的补贴力度有多大了?

  12、高顶卡车

  自2004年起一方面治超政策实施,另一方面国内高速公路也日渐发达。长途高速运输逐渐成为盈利的主要途径,企业经营者对司机的舒适性越发关注。

  点评:平顶驾驶室的空间小,司机只能坐在驾驶室里,无法在驾驶室中站立,而高顶驾驶室的出现,解决了空间小的问题,使司机生活的空间加大,有助于司机的休息。外形上增加了卡车的车身高度,使卡车外形可以和货柜有效配合,降低风阻节省燃油。

  13、大排量牵引车发动机

  2007年10月潍柴WD12大马力发动机已经卖出了10000台,此时距上市不过一年时间。以12升的大排量,480马力的大功率,成为潍柴动力领先行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产品。

  点评:相同马力下,大排量的发动机比小排量的持续扭矩转速范围更大,相应的最低比油耗要低,而在牵引车长期高速重载情况下,大排量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更长,大排量卡车发动机正成为高速物流的发展趋势。

  14、载重车平头化

  2005年一汽、东风推出了一大批平头载重车,以对抗传统斯太尔车型,国内平头载重车大有一统江山之势,长头车型在此后的发展几乎陷入停顿。

  点评:长头卡车的技术要求低,发动机在驾驶室的前部转向桥上,而驾驶室在变速器上,这样能够很方便地操作换挡,但是这样导致了长头卡车的整车长度较长,后面的货箱长度利用率较低。而平头卡车的驾驶室空间宽敞、驾驶室悬架高、视野开阔、乘坐舒适。在同样的整车长度下,能够使货箱的长度增加,平头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

  15、驾驶全浮减震

  2005年福田欧曼率先对驾驶室进行改进,最早生产出四点悬浮驾驶室。

  点评:以前卡车的驾驶室基本上上直接和车架相连,中间只有一个橡胶缓冲垫,在高速行驶时,坐在驾驶室里的司机感觉震动较大,像以前开东风EQ145、解放CA151的很多老司机,都出现腰部和颈椎问题。近五年来大多数重卡驾驶室都装有全浮四点减震系统,这样可以有效地吸收车震动产生的能量,使司机在车内能够感觉到很小的震动,配合上空气减震座椅,对司机的长时间驾驶起到很大的腰部及颈椎保护作用。

  16、《汽车产品回收技术政策》

  2006年2月15H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制定并于昨日发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在2010年之前陆续实施。根据该政策,2010年起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要负责产品回收:今后废旧汽车零部件除了发电机、起动机及微电机外,不准进口。

  点评:这项政策对我国境内销售、注册的新车型的设计、生产,以及汽车的维修、保养、报废拆解和再利用等环节都进行了界定。从政策上鼓励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可再生材料,维修时使用再利用零部件,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能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