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汽车:成长的冰与火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安凯
  • 发布时间:2010-05-06 13:22
  5年布局,5年收获。在传统客车领域优势并不明显的安凯,却从未停止寻求突破的脚步。

  在安徽合肥,如果你向当地人打听葛淝路,似乎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它的准确位置,但提起位于这条路上的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可谓人人皆知。

  去安凯客车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十分健谈。说起擦身而过安凯公交车,语气十分自豪:“这上用的可是最时髦的新技术——新能源。”

  时间向前推进5年,那时的安凯客车在传统产业中,与客车龙头宇通、金龙相比,屈居第二阵营。“要想快速突破短期内难度很大。所以要正视现实,我们必须确立新的优势。”安凯客车党委副书记汪先锋告诉《汽车观察》记者。

  汪先锋是安凯这五年发展的见证者。2005年他刚到安凯时的职务是董秘兼总助,主抓企业的管理与采购,五年后的他已经身兼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董事会秘书等职务,而不久前刚兼任国际公司总经理的他又开始着手主抓客车板块的出口业务。职务多了,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汪先锋告诉记者,每个职务他都很珍惜,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最重要的是能与具有国际血统的客车企业共同成长,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客车第一撞

  安全,一直是衡量客车品质的核心要素。“可中国能够将安全做到骨子里的不多。”汪先锋说,全国各种大中型客车制造企业达百余家之多,各种价位、各种质量的产品充斥市场,在客车行业中目前低成本竞争还是很重要的手段。

  对于侧翻试验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但在5年前,安凯的侧翻在客车圈里格外引人注目。2005年,安凯将HFF6850型客车拿到湖北襄樊实车碰撞试验基地测试,完全按照欧洲ECE-R66客车强度认证标准进行,检验客车在运行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被动安全性及旅客安全生命空间。这在当时是国内首次客车安全可靠性的检测,这次认证也为我国安全质量标准国际化提供详实科学的证据。

  这不禁让人想起更早以前,当国内大部分客车仍然是货车底盘扣车身的原始生产模式,人们对客车的安全性能还停留在懵懂状态,安凯客车就具有前瞻性地引进了德国凯斯鲍尔全承载车身技术,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第一个引进此项技术的客车企业。

  实际上,在引进凯斯鲍尔技术前,安凯汽车上下都曾犹豫和彷徨过,当时全承载车身技术对中国仍然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不但需要投入巨资引进,同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消化吸收。这样一项技术革新的风险不言而喻。

  “客车的安全性将成为乘客、客运企业在经过中国客车市场多年的发展之后一个必然的选择。在越来越重视生命权的今天,客车的安全高于一切是中国客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汪先锋说。在今天看来,安全已经是客车技术上最基本但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使用过安凯客车的司机这么描述,在4车道的合肥市淝河路上,12米的安凯汽车,一把方向盘就能调头,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整车的转向、操纵、匹配等性能很好的表现。

  “使用世界最好的客车技术,造更好更安全的客车,是我们做客车产品的信念。”汪先锋说,这么些年,安凯都秉承这样的信念,哪怕是用1D0%的成本减少1%的安全可能;不安全的车他们宁可不做。

  德国品质中国价格认可和接受的,但出乎于公司整个团队意料的是进展如此顺利,是专家们的慧眼,没有让新事物在摇篮中扼杀。而后,安凯在新能源上又尝试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在不断探索中,最终确定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个方向。

  国家近两年特别重视新能源,推行“十城千辆”的新能源示范工程后,即通过连续3年对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并形成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规模市场,使我国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达到1万辆。合肥市是第一批试点城市,安凯客车已有专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线,产能1000—1200辆,生产规模达到300辆以上,电池成本将下降约30%。目前全国运营的纯电动客车约有200辆,其中162辆由安凯客车生产。2009年安凯共交付各类型新能源客车60余辆,贡献销售收入达1亿元左右。

  盛事不缺席

  这段时间对于汪先锋来说痛并快乐着。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们是世博会独家赞助商,其他车企能够分食一杯羹实在不易。

  “虽然我们无法像一些国际大企业一样,直接以冠名或者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在世博会的舞台上,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世博会的筹备和建设当中。”汪先锋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上海世博会项目用车招标结束,安凯客车凭借优异的车辆技术性能优势和良好的商业运营效果,获得了14辆“安凯宝斯通”纯电动旅游客车订单,并且世博会期间,将有60辆安凯宝斯通参与世博交通项目。

  和奥运时在奥运村的定点服务不同,世博会对于电动车的性能的考验更加严格。安凯宝斯通采用“双电”模式工作,是安凯研发的第三代纯电动客车,其采用锂电池+超级电容作为动力,两者交叉提供动力;通过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相互结合,超级电容器能起到功率调节作用,形成的电电混合系统,满足车辆启动、爬坡等条件下的瞬时高功率需求,又可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实现电动车动力系统性能的最优化;一次充电4个小时就可以保证行驶200公里以上。

  在奥运会期间,安凯就尝到过甜头,奥运会结束后,原本在北京销售不是很好的旅游客车,销售量几乎翻了好几倍,“这就是影响。”汪先锋说。

  事实上,不论是奥运、全国两会、中博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还是即将召开的世博会、亚运会,安凯都不曾缺席,“不应该缺席,更不能缺席。”

  显然,汪先锋对安凯的未来坚定而充满信心。

  五六年前是安凯的辉煌时刻,其占据着100%国内豪华客车200万元以上的市场。尽管优势明显,但国内豪华客车的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蛋糕很小。而当豪华客车的市场价格下降后,公司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汪先锋回忆当时那段很痛苦的经历,一线的技术人员很苦恼,一年做几百辆精品比粗制滥造大量涌入市场的客车他们花的心思更多,但为何得不到认可?有些管理干部也怀疑,花了重金引进的项目是否对路?

  在最迷惑、最彷徨时,安凯的高层非常清醒,他们认为,引进凯斯鲍尔这个项目本身没有问题,凯斯鲍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豪华客车,问题出现在产品策略上:产品过于单一。

  客车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汪先锋将其归结为“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所以对于买的人来说最关注的是价格,是最开始的一次性投入和油耗,而对于安全成本的考虑并不多。

  认识到这一问题,安凯决定全力突破这个瓶颈,当时他们思考最多的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真正做到德国品质中国价格?

  多年前的产品只有12米一个平台两个品种的豪华大客车,售价都在200万以上,经过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后,安凯已经有能力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后,在12米这个大客车平台上,安凯推出了售价180~200万元、130~150万元和80~100万元的三个系列8个品种的中高档豪华大客车。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对高档豪华客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把高档客车的产品线继续向下延伸,五年后,安凯逐步形成了价格从30多万元到200多万元的全系列产品体系。

  价格下降后会不会有口碑下降、品牌模糊等影响?汪先锋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行业间是可以借鉴的,飞利浦不是在小家电上也做得很好吗?“每个细分市场做得最好就是品牌,这与价格绝对值无关。”他说。

  在旅游市场,安凯和同类产品的价格不相上下,但品质却做到这个细分市场中的最好。这五年间,安凯客车已销售的GK88/89、K46、K57、GK39、K40等车型,产品覆盖了九华山、九寨沟、武当山、长白山、云南玉龙雪山等众多知名5A景区,基本垄断我国旅游观光用车细分市场。业内人士评价说,安凯客车当之无愧是景区专用车市场的一张名片。

  新能源领跑

  在传统客车领域,安凯并不具备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但他们很有前瞻性地看准了新能源客车领域。到2010年,安凯客车在新能源产品开发上已经进入成熟期。

  今年1月底,《新闻联播》一则安凯的报道引起行业内的注意,它以“国内运行线路最长,投入公交车数量最多的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安徽合肥正式运营”为题,报道了安凯生产的纯电动客车正式运营在合肥18路公交线路上,其单程近18公里,每车每天将运行200多公里,耗电200度左右。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从概念真正开始走进普通市民。

  早在2001年,安凯就开始研发电动车,对于电的理解,安凯的普通员工、一线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都和别的客车厂不同,汪先锋解释,从凯斯鲍尔公司引进了赛特拉S215系列豪华客车到S315、S415时,所接触的都是全世界最先进、最高档的客车技术,安凯通过对其中技术的消化吸收打造自己的产品优势。

  2004年全中国第一款电动车研制成功,当要上国家光盘时,专家们一时间还找不到标准,就以安凯既成事实的标准作为标准,上了光盘。那年的9月安凯12米和8米纯电动客车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国家发改委产品公告的纯电动汽车。

  汪先锋说,新事物的出现一时很难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