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成功进化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海马
  • 发布时间:2010-05-06 13:12
  在“蓝色引擎”战略的指引下,海马汽车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道路上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时的海马早已没有了刚刚“单飞”时的凄惶,它已经成功进化。

  2010年对于海马来说,是全面收获的一年,新年伊始就一口气推出了A级、A0级、B级三大平台7大产品系列,其中首款自主SUV产品“骑士”定价上市,实现了从A级向B级平台的升级。

  在“蓝色引擎”战略的指引下,海马汽车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道路上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京车展海马汽车展出的纯电动普力马以及混合动力海马3都以量产化为研发目标,此时的海马早已没有了刚刚“单飞”时的凄惶,它已经成功进化。

  沉稳转型“家轿专家”

  在推出福美来二代这一过渡车型不久之后,与日本马自达分道扬镳的海马汽车在2007年推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车型海马3,却又遭到市场冷遇。

  2008年底上市的“欢动”,是海马汽车推出的首款两厢车型,也是同级车中首款搭载了CVT变速器的车型,并延续海马3的欧洲风格设计。与福美来、普力马当初推向市场时扮演的“价格杀手”角色相比,海马3以及“欢动”的定价都没有能撼动市场。2008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为560万辆,同比增长近7%,而海马的业绩却出现30.58%的负增长,主力车型福美来、海马3和普利马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寻求突破的海马2006年开始挥师北上郑州建立微车基地,探索更为广阔的二、三线市场,形成了海口基地立足AB做精家轿,郑州基地立足两微打造微车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

  早在2005年开始思索脱离马自达时,海马领军人物景柱也许已经预见到中级车将在某个阶段遭遇品牌困境,而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海马的希望,因而在这年启动了微车战略。2007m3月,海马正式完成郑州轻型的收购并改名为郑州商务汽车公司,后通过重组郑州轻汽、产能扩建、新产品研发等举措,完成海马汽车产业链的中原布局。微客产品福仕达在河南中牟工厂量产,并于2009年5月上市,到今年1月份以来累计销售达2万辆,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景柱提出务实的战略,充分利用合资品牌流下来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自主”,稳扎稳打,没有急于明晰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内涵,而是尽量延续市场对马自达品牌和产品的认可,借势普力马、福美来及其升级产品等。这个战略在头两年非常管用,2007年海马产销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60%,而福美来则成为国内车市中为数不多的单一车型销量突破50万的家用轿车。

  但是,到了2009年,借势马自达的品牌恐怕再难有生存空间,海马的品牌塑造已成当务之急,经济危机继续席卷全球,景柱不得不再次思考将海马带向何方的问题。虽然他说这次危机算不上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但也承认对海马而言确实算得上是惊涛骇浪。

  2010年,海马长期在生产工艺、质量和成本控制、技术研发上取得进步,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3月23日,海马推出2010年款全系产品,包括A0级、A级、B级三大平台7大产品系列,精确覆盖了5到15万元的价格区间的家轿细分市场,并提出从“中级车专家”向“家轿专家”的企业定位转变。

  海马规划了每款产品的主攻价格区间。丘比特占据5万元家轿的位置,海福星守住6万元中级车入门首选的地位,福美来则精确地指向以凯越、伊兰特、赛拉图等车系为代表的7万元到8万元的价格区间,欢动则保持其作为8万元高品质两厢轿跑的独特个性,普力马进一步提高9万元全能家轿的影响力。而在10-15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海马3将主要承担海马新能源战略的实施,在前期纯电动车的基础上,研发油电混合动力及起停系统技术。而海马首款SUV骑士,则担当起海马向12-15万元自主品牌高端细分市场迈进的重任。

  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表示,为了实现“家轿进化论”,海马对做精产品与做透平台进行了系统整合,制定了TQF工程,即从技术、质量、配置三个层面对平台上的所有产品进行了全面改款升级。他对海马“家轿进化论”的前景非常看好,相信2010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销售成绩。

  新能源车成就“蓝色引擎”

  本届北京车展的主题是“畅享绿色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大厂商参展的热点。海马汽车将展出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成果——纯电动普力马以及混合动力海马3,而混合动力海马3将于2011年正式进入量产阶段,这标志着在“蓝色引擎”战略的指引下,海马汽车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道路上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9年的上海车展上,海马发布了“蓝色引擎”战略。吴刚解释称:“蓝色引擎”战略包含海马的自主动力总成战略和新能源战略,核心内容是:在传统动力方面,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改进动力总成系统的效能,达到更高的升功率、更低的油耗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在新能源领域,通过制定新能源战略目标与发展路线,实现海马汽车核心技术能力的大幅提升,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长期目标。

  2006年起,海马开始承担“纯电动汽车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开发”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项目。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海马首次展出纯电动汽车H12,即纯电动海马3,随后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海马又将纯电动微车Me推上展台。今年的北京车展,海马汽车展出的纯电动普力马以及混合动力海马3都以量产化为研发目标。

  其中,纯电动普力马在2009年11月一次性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查,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目前已经委托海南电网公司进行试运行。混合动力海马3的量产化也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它在原海马3纯电动轿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油电混合动力+起停系统,打造出海马3混合动力版车型,并使其具备低油耗、低成本、高续航里程、更加环保等诸多优势,续航能力超过500公里,最高车速可达160km/h,而油耗百公里不足7L,可以全面满足消费者高性能,低油耗的用车需求。

  目前,海马已经完成M1、Me、MPe等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样车试制,丘比特纯电动车也已经进入了测试申报阶段,海马首款B级车骑士也处在紧张的研发阶段。

  海马“骑士”

  自2009年4月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到2010年3月23日公布中文命名,接近一年的等待,海马旗下首款SUV产品——海马“骑士”将于北京车展正式定价上市,以B级车的姿态强势杀人中高端SUV市场。

  海马骑士完全由海马研发团队自行设计研发,是海马汽车凭借自身不断提高的研发与生产水平做出的新尝试,同时也是海马TQFXI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在目前的SUV市场上,自主品牌SUV大多集中在8万~12万元,合资品牌SUV则集中在15万至30万元的价格区间,海马骑士将填补10万至15万元高性价比商务休闲型SUV的巨大市场空白。

  骑士是海马自主研发的车型,拥有原汁原味的SUV底盘,并借鉴了国际知名SUV车型的成熟技术和设计理念,保证其在造型、性能和驾乘舒适性上不逊于合资品牌。从外形上看,骑士偏于欧陆风格,车身线条硬朗但不失精致;车厢内部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配置水平,都有典型的日系SUV风格,营造高档舒适的乘驾环境。空间方面,轴距达到2619mm,不仅可以满足商务接待,宽大的行李箱也能满足家庭休闲旅游的需要。

  之所以B级车首推SUV,海马销售部部长李伟胜认为:“SUV非常有市场潜力。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站稳,而且对我们品牌有非常大的提升和帮助。”他根据目前媒体报道分析,中国在一、二线市场进入第二辆车的时代,作为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来说,比如说已经拥有10万块钱左右的车,再买一款车首选就是SUV,作为家庭旅游,选择轿车的人则非常少。“所以,这一个市场的容量和消费趋势一定是往上顶的趋势。”

  海马骑士会非常慎重的推向市场。“骑士的商品性实验已经开展了,有一些城市可以看到这一款车型在跑,预计在5、6月份会上市。主要竞争对手锁定的是韩系车型,韩系车型每一个月销量是5千辆以上,短期内我们的销量和生产量不可能达到,但是我们相信将来一定能超过。”李伟胜对此充满信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