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的命运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犀利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07 09:11
“犀利哥”无疑是酷的。蓬乱如草的头发、迷离杀气的眼神,紧锁的眉头、硬朗的颧骨、拉碴的胡须,还有颀长的身材、叼着的纸烟、天成的“混搭”,行走于流动的人群中,彷佛西部来的彪悍牛仔,又如神秘的异域流浪者,整个城市的繁华,一时间都做了他孑然而漠然身影的背景,他怎么能够不酷呢?
这样的酷又怎么能够不夺目、不招人玩味甚至是羡慕呢?他没有华仔的一本正经,又用几分狂野粗陋超越了周杰伦的刻意。不是有学者说过,网络之后我们似乎重新进入了一个“游牧时代”,现在大家不是又在嚷着要“低碳”要“乐活”吗?想想也是,在欲望都市里我们做着一个卑微的“蚁族”,既梦想、追求着体面尊严甚至奢华的生活,又反感那些做作的教条带给我们的约束。我们也想卓然独立地酷着,可到头来却发现,我们的想象力却被压榨、逼迫得如此贫乏,所有的“酷”,无论是在裤子上还是耳朵上打洞,也无论“洞”的数量有多少,转瞬间都会被媒体吸纳、整编后放大,甚至标准化,你还酷吗?——当“酷”成了一种标准化的着装和行为模式之后,再说“酷”就是一件很天真的事。
于是,“犀利哥”就成了集体行为艺术的作品。“他”像一个密码,在集体改造和再造的传播扩散中,折射着我们复杂的内心。改用那句同样属于集体行为艺术但已经被集体唾弃的流行语,你说的不是“哥”,但是是哪里来的“寂寞”呢?于是,当“犀利哥”削去乱发、刮净胡须、脱下“混搭”之后,有的网友们才会大呼失望。
让网友失望的同样也是一场行为艺术,不过演出的主角是地方政府和媒体。从正常的角度看,相信即使那些失望的网友也会承认:让一个流浪者回到家乡,回到他亲人的照料之下,都是一种善意的举措,在行为艺术中作为背景的城市,永远只会把“犀利哥”当做背景,而且是角落里暗处的背景。但是说这种“善意”是行为艺术,是因为它带有即兴演出的性质。“犀利哥”还有那些远不够“犀利”的人,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如何生活、将怎样生活,在即兴表演之前,多大程度上成为政府考虑的对象?“犀利哥”之后,媒体“关注——救助”的模式还将会寻找出多少的“哥”?
“犀利哥”的名字叫程国荣,他是一个精神上有了些障碍的人,之前他和我们一样,曾经梦想着去赚钱、“当老板”。他的生活不是艺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