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抢食盛宴

  作为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8月29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他希望能够借助多年培育起来的运营商的支持作最后殊死一搏,但结果未能如愿,他再次被“赶出”雷士照明董事会。在这个临时股东大会上,同意罢免吴长江执行董事职务的票数比例已经高达95.8%。

  进入8月以来,围绕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吴长江和王东雷的隔空对战,宛如一部活生生的商战大片高潮迭起。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掏空上市公司、欠赌债4亿等字眼,不断刺激公众的眼球。

  8月8日,雷士照明一纸“罢免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吴长江”的公告,以及随之而出的打人事件,让他和董事长王冬雷之间的矛盾,曝光在公众视线之下。据王冬雷介绍,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吴长江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山东雷士照明、重庆恩维西实业和中山圣地爱司照明三家公司。

  而王冬雷认为,吴长江是上述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吴长江授权这几家公司使用雷士品牌20年,如果阴谋得逞将严重侵害雷士股东的利益,几乎将雷士变成一个空壳公司,彻底摧毁雷士的价值。

  但吴长江显然不能忍受王冬雷以这样的借口“夺权”。在他看来,王冬雷“喜欢越权”、“不断做违规的事”并且“从2013年6月起就将雷士照明的核心产品,即光源产品向德豪润达转移,以填补德豪的财务窟窿。”由于光源的销售收入占雷士照明总销售收入的1/4,因此王冬雷的做法对雷士照明有很大伤害。

  围绕着这个冲突,双方新一轮的内斗拉开了大幕。

  渠道争夺

  这已经是吴长江在公司高层内斗中第三次遭到驱逐。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当年雷士和德豪润达的“联姻”。

  德豪润达早年以生产面包机、烤箱等小家电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国。2000年~2005年,德豪润达业绩快速提升,营业收入平均增幅高达51%,并于2004年成为首批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企业。

  进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德豪润达业绩出现下滑。彼时的王冬雷决定带领公司转型,发展小家电和LED双主业格局。2012年,德豪润达的LED业务出现渠道问题,继续铺设下游销售渠道,因此开始寻求并购下游企业。

  2012年底,王冬雷认识了吴长江。双方接触后,认为两家公司的业务高度互补:德豪润达有技术,雷士照明有品牌和渠道。在王冬雷看来,这是天作之合。吴长江也多次发布微博,感叹这桩合作是强强联合。

  一周之后,双方就确定了收购意向。德豪润达累计以13.4亿元收购吴长江持有的雷士照明6.33亿股普通股。收购完成后,德豪润达持有雷士照明20.05%股份,成为公司最大股东。吴长江持股6.79%,成为继德豪润达、软银赛富和法国施耐德电气后的第四大股东。

  然而,短暂蜜月之后,双方关系迅速走向瓦解,直至今年8月,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上升成为雷士董事会的内斗。

  凭借其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经销商队伍,吴长江认为能够扼住雷士照明渠道“咽喉”的人依然是他。他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恢复自己的职位,谁都指挥不动这些经销商。毕竟前两次遭遇逼宫,都是这些经销商把他从悬崖边救了起来。

  然而戏剧化的是,事态的发展并不如吴长江所料,一年前还抱团“挺吴”的经销商队伍,瞬间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倒戈,成为王冬雷的支持者。8月12日,来自王冬雷方面的消息显示,已经有19家雷士照明的省级经销商签署了声明,支持王冬雷领导雷士照明。

  8月14日下午,王冬雷方面透露,又有10家经销商宣布支持王冬雷。至此,雷士照明36家省级经销商中,已有29家宣布“挺王”。这些经销商的合计销售额约占雷士销售总额的80%以上。

  对于经销商的相继倒戈,吴长江给出的解释是:“王冬雷胁迫经销商,不签就清除出去,毕竟经销商还要赚钱,属于无奈之举。”8月15日,吴长江在微博上发文称,德豪润达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不会坐视不管。如果王冬雷“欲置雷士于死地,则德豪润达会陪葬。”

  吴长江并不接受股东大会的罢免结果。31日,他在微博上公开表示,王冬雷实际上是自己以换股骗取雷士股份,以强制7个席位劫持董事会。目前,吴长江已经在雷士照明上市公司注册地开曼群岛提起诉讼。

  抢食盛宴

  在业内看来,无论有对于王冬雷还是德豪润达,雷士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其销售渠道。能够掌控住雷士的销售渠道,对于德豪润达而言,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在业内部分人士看来,德豪润达当初“联姻”雷士本身就是为其渠道而来。

  进入2014年,如果非要找三个关键词来形容LED行业的发展特点,那就是并购、并购还是并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仅在LED行业内部的并购重组,平均每月能够达到3起之多。知名案例包括清华同方7亿元并购真明丽、珈伟股份1.22亿元并购品上、鸿利光电1.8亿元并购斯迈得、长方照明5.28亿元控股康铭盛、飞乐音响18.5亿元并购申安投资等。

  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此起彼伏的并购大潮背后,是行业内的产能战、渠道战、品牌战纠结而成的行业洗牌。不可否认,并购和洗牌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是什么时间都在进行。但在中小企业聚集的LED产业,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已毋庸置疑。

  不少大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扩展实力,稳固龙头位置,中小企业则期望被并购得以保全。但是谁将并购谁,谁将被谁并购,依然会触动大家敏感的神经,毕竟这或许会影响到产业未来的格局,特别是发生在大企业之间的那些并购。

  在资深行业分析师吴荣光看来,在传统照明时代,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是比较低的,做得好一点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就只有1%~2%,但是在LED照明时代会有很大改变,而这个改变正在集中发生。

  “LED照明的电子产品属性决定了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采购、制造、渠道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摆在企业面前的实际壁垒也越来越多。”吴荣光认为,电子行业的属性逼迫各家企业必须行动起来,打破壁垒,找适合的对象补足短板 。

  在LED上游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这两年将会在下游应用环节体现得更加明显。随着强者与强者之间合作的加强,留给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对于业内企业,只要有合适的对象和机会,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联合都应该去做。因为不并购就没有快速发展的能力,如果其他企业都在快速前进,扩大体量,那么那些停止不前的企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无论是出于通过购买产品增强自身产品实力,通过购买品牌提升自身企业形象,还是通过购买利润型企业实现财务数据的并购目的,在资本时代的LED行业将为更加普遍。

  然而对于被并购的企业,在似乎找到一个很好的归宿之时,也许有着诸多的难言之隐。“对企业来讲,如能很好地经营下去,是不太可能把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交给别人的。”升谱光电市场总监尹辉表示。做演员的人肯定愿意做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人,而不是一个看别人表演的人,做企业的人也一样。

  今年以来,三安光电与鸿利光电、聚飞光电、国星光电签订合作协议,三家公司将在未来3年内向三安光电采购LED芯片,第一年的交易金额分别达到2.8亿元、2亿元和2.5亿元。鸿利光电、聚飞光电、国星光电均为LED封装企业,与三安的合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三安光电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LED芯片产品供不应求,经营层把产能扩张作为当务之急。

  对此,行业大佬欧普照明高层公开表示,现在LED照明行业确实鱼龙混杂,LED市场在迅速扩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都是必然现象。“欧普在做下一步战略决策的同时,我们首先依据自己的规划。”

  背后推手

  如果是并购是抢渠道、夺原材料,那与并购同样火热的上市公司扩展,则完全是一场产能扩张之战。

  今年8月19日,LED封装龙头鸿利光电披露公告称,拟在南昌投资约10亿~15亿元建设产业园区,并预计3年内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无论是业内公司并购还是扩产,资本运作才是背后推手。”吴荣光认为。今年上半年,多加LED行业上市公司,在国内芯片龙头的带领下,纷纷交出靓丽的半年业绩,既表示出业内的经营状况,也充分解释了企业并购扩产的资金来源。

  7月31日,三安光电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30.03%;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6.66亿元,同比增长43.87%。紧接着,雷曼光电、奥拓电子、国星光电、鸿利光电等7家LED公司也都相继公布2014年半年报。包括三安光电在内,这8家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全部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华灿光电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172.19%和239.24%。

  到目前为止,从前期LED行业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来看,21家LED公司无一亏损,除了5家公司净利润可能出现一定的下滑,其余16家公司净利润预计将实现增长。而驱动本轮LED热潮的因素主要是出口上升和上游成本下降,全球特别是欧美LED全彩显示屏市场需求旺盛是业绩增长的关键。

  8月份刚刚登陆创业板的艾比森同样交出一份靓丽的半年报,今年前6个月公司营收4.7亿元,净利7758.95万元,同比增幅均在60%左右。董事长丁彦辉直言,公司主营的LED全彩显示屏在国际市场上的空间还很大,甚至有很多空白市场等待去开发,如巴西、俄罗斯等。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正为中国LED企业带来更大的机会。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金额约为43.5亿美元,其中出口金砖国家约4.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50%。而俄罗斯市场仅上半年出口金额约3.2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571%,一举跃居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

   特约记者 王伟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