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络巨头的中国“命门”

  最近,通过和一位在通用电气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员工聊天,我无意中发现了国外网络巨头,比如雅虎、谷歌、eBay等在中国“玩不转”的深层次原因。

  先说说通用电气。按照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的标准,当一家公司的收入来源比较均衡的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市场,这家公司才能算跨国公司。在这样的目标下,上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开始了中国市场的探险。

  他们首先进入的是医疗设备领域。在几个深谙本土市场规律的高管建议下,杰克.韦尔奇同意了拿“技术换市场”的游戏规则--与中国的本土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这家本土企业有2000名左右员工,离退休人员有一半,剩下的一半也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美国总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通用电气决定承担更多的成本费用,同时为本土企业提供一些设备和技术。

  这样的姿态很快得到了中国主管部门的认可,相关部委也给予了通用电气相当的优厚政策。很快,通用电气的医疗设备业务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接下来,通用电气以此策略逐步把其他业务板块推进到中国市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通用电气在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市场。

  实际上,这也是当时一大批诸如汽车、机械设备、消费品等外企在中国市场拓展并获得成功的方法。简单讲,就是先给予自己的经验、技术、管理知识帮助中国本土企业成长,最后才是自己赚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互联网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屡屡失意、举步维艰。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首先是,互联网企业手里并没有太多实打实的技术来交换市场,所以“技术换市场”的规则难以奏效。其次,海外互联网企业的CEO们大多数是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更相信“全球一张网”的力量,但却忽视了各个国家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缺乏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

  那么,海外互联网企业到底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怪圈呢?事在人为,方法肯定有。秘诀就在他们最自豪的“全球一张网”--能联系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换个变通的方式,肯定就能获得中国市场的青睐。

  设想一下,如果eBay在中国不是把眼光只放在扼杀阿里巴巴上,而是反过来帮助中国的零售产业升级、让中国中小商家享受到网络的便捷,甚至帮助中国中小商家们走出国门,那么eBay最终的结局可能并不是现在这样。

  雅虎,如果当初的姿态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帮助中国被全世界了解,把中国的信息放到雅虎的页面进行推广,那么它的结局也将会是另一个景象。

  再如现在曝光度较高的LinkedIn,如果他们能把重心放在帮助诸如联想、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招聘到更多的优秀海外人才,也许它在中国的路途会更加顺利。

  正如通用电气的这位老员工所言,在中国做生意,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多方的利益,无论多先进的企业,都会失败。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黄河|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