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出行智慧

  智慧交通只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起步阶段。包头要想实现智慧城市,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包头市的杜先生最近迷上了微信里的一个公众服务号。自从开始使用这个微信公众服务号,每天清晨在家的时候,杜先生不再忙乱得像打仗一样,而是井井有条。轻松地打开微信,查询每天上班要乘坐的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站,再依据到站时间下楼、走到公交站台、上车。

  这个神奇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就是“包头公交便民查询”。只要关注公众号,通过“线路查询”、“附近站点”、“服务中心”,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任何需要的实时公交信息。

  公交站台所处站点有哪些公交路过,每路公交车的运行情况怎样,它们什么时候到达哪个站牌,离确定的某个站牌还有多久,某条公交线路首班车、末班车的时间和总里程……通过包头市公交公司提供的GPS数据,所有公交车和站点的信息都一目了然。

  “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介绍包头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时候,王俊峰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作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他对包头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情况充满自豪。

  公交先行

  贯穿包头市东西方向的钢铁大街,原本拥挤堵塞,但现在井然有序。在这条大街上,最醒目的是一条由绿色植物带隔开的、长达7.4公里的专用车道。即便在高峰时段,公交车也通行无阻,甚至只需一个信号灯便可通过路口,将经过这条大街的公交车单程时间缩短了10分钟。

  这条于2014年6月6日正式启用的车道,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条全封闭的公交专用道。用王俊峰的话来形容,在全国都是最“豪华”的公交专用车道之一。

  这条车道上一辆辆准时经过的崭新的公交车,是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为配合公交专用道,投资4500万元打造的品牌线路--由90辆单燃料天然气环保节能公交车组成的第5路公交车。不同于过去印满各种广告的的车身,5路车以全新的形象出现。车内外都没有广告,大约12米长的象牙白色车身上印着“低碳通行”。

  车道两旁,有包头市交管支队安装的32个高清摄像抓拍设备,通过电子警察的巡逻监管,避免了其他车辆非法占用或停靠公交专用道的违法行为,保障了公交车在专用道上的畅通。

  虽然每天有18条公交线路、1836辆公交车、26万市民要经过钢铁大街,但自从公交专用车道启用,钢铁大街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20%左右,主车道机动车车速提高10%左右,公交车车速提高30%,公交车的准点率也从94%左右提升到了99%。

  包头市专用公交车道的建设还在继续。除了钢铁大街,9月1日,包头市又启动了第二条公交专用车道。它是一条位于阿尔丁大街南北双向车道的最右侧、全长5.2公里的车道。东河区的巴彦塔拉大街是下一个目标,2015年底建成后,将贯穿钢铁大街、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

  实时监控

  在每辆公交车上,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都配备了实时监控设备和GPS。每一路公交车在路上的实时移动情况、实际行驶路线、公交车上的全程监控……这些类似于行车记录仪的监控数据,最终通过监测网络,传送到公交运输集团的数据中心,反射到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

  如果司机出现超速,公交车会自动发出提醒,在数据中心的屏幕上也会同时跳出黄圈配红心的闪烁标志。平均负责几十台车的调度员时刻对着屏幕,对公交车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与交警实现共享。

  根据这些数据,包头市移动公司、鹿城一卡通公司和包头公交运输集团联手,由移动公司开发了公交查询系统,建成网站,提供给市民查询使用。由于微信的普及,在2013年底,包头市联通公司介入,推出了手机微信的公交查询业务,即“包头公交便民查询”公众服务号。

  过去乘车时,不知道自己要乘坐的那路车什么时候来,需要去公交站牌等待、碰运气的包头市市民,现在在上班、下班、周末出行前,只要拥有一部能够正常使用微信功能的手机,都可以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系统进行查询,算准时间再去公交站,冒着雨雪苦苦等待公交车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

  为了方便市民更好地使用公交查询,包头市还打算将所有的公交车都实现上无线WiFi,提供给市民免费使用。“我们现在正在做,已经完成了前期论证及招投标。”王俊峰告诉记者。包头市经信委正在协调招投标运营商,预计1个月内便能实现公交车无线上网。

  除了道路和车辆,包头市还要实施智慧化公交站牌。公交车的情况、一卡通的情况和交警的数据实时共享,通过3G和4G上传到数据库,共享到电子公交站牌。等车的时候,只要抬头看看站牌,通过站牌的监控,就能知道每个公交站有多少人在等车和公交车上的情况。

  目前,电子公交站牌已经提上了议程,包头市要在2014年完成10个智慧站牌的示范点。“我们正在与移动公司进行协调,年底之前在10个主要公交站点安装上电子站牌,让乘客通过站牌就能知道下一辆车几分钟后到达。”

  多卡合一

  用一张小卡片就能解决所有出行问题。在几乎每一个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中,“一卡通”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包头市也不例外。

  包头市的选择是从公交的一卡通开始。为了推广一卡通的使用,包头市实行了公交一卡通五折的优惠。从昆区到东河30公里,是包头距离最远的两个地方,使用一卡通之后,只需要一元钱就可以坐全程。

  从2013年3月份推出鹿城公交一卡通起,包头市的发卡数量已经突破了50多万张,其中公交刷卡大约有30多万。以包头市270万的人口基数来看,一卡通已经普及了1/5左右的人口。

  “一卡通不仅承载着公交刷卡,我们已经跟鹿城一卡通达成协议,下一步要实行出租车全部刷卡。”王俊峰告诉记者。

  出租车刷卡在上海、杭州及珠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但是对于包头市来说,这个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包头市现在的初步规划是由一卡通公司提供免费的设备,由市政府负责日常维护费用,在出租车上推广,这一计划将很快启动。

  与其他城市的一卡通不同,包头市还将一卡通放到了手机上,甚至手机不开机也能够实现刷卡功能。包头市也因此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四个开通刷手机乘坐公交车业务的城市。

  想要拥有手机刷卡的功能,包头市市民只用去营业厅,免费更换一张具有鹿城一卡通刷卡功能的SIM卡。为了推广手机一卡通,包头市还为市民更换SIM卡提供了20元的预存费奖励。

  “目前我们只实现了中国联通用户手机刷卡,我们正在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两家运营商积极协调,力争在今年年底让包头市全部的手机用户都能够实现乘公交车刷卡。”王俊峰向记者解释着下一步的规划。

  现在正在策划当中的,就是公共自行车系统,这是解决包头市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包头的初步意向是整合进一卡通,通过一卡通或是手机来刷卡使用。

  王俊峰认为在包头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包头市拥有非常多的大型国营制造企业,职工居住的小区相对集中。如果在国营企业密集区设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员工下班的时候,就可以刷一下卡便骑着自行车回家。”

  为了更大化地节约资源、方便市民,包头市经信委希望把更多的功能整合进鹿城一卡通。在这个方面,包头可以借鉴的城市是杭州和邯郸,这两个城市都做过一种市民卡。

  邯郸曾经将大量服务都整合到一张带有芯片的卡上,类似于市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虽然在理论和技术上,这张卡的实现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然而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利益,整合变得异常艰难。

  包头曾试图做一张能够小额消费的一卡通,将水暖电费都整合进来,做1000元以下的消费。当时的王俊峰还在包头市经信委的信息办,他的想法是通过跟包商银行合作,直接整合纳入银联卡中,但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最终没有实现。“银行需要从它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这必然会和市政府的构想产生冲突。” 王俊峰告诉记者。

  面对困难,包头市所能做的就是继续积累和等待时机。“这些项目,只能在各种困难中尽可能的推进,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往一张卡上整合。”王俊峰向记者解释。也是因此,包头市智慧交通建设的下一步选择,并不是迅速将一卡通向其他领域延伸。

  云服务做支撑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将道路、车辆、市民连接起来。在包头市的智慧交通系统里,从监控和GPS反馈得到的实时交通数据,需要经过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传输到数据中心,经过云计算的处理,为市民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服务。

  早在2011年12月28日,包头市对于云计算中心的规划就开始了。帮助包头市建设云计算中心的,是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市青山区,占地30亩的云计算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各类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设备,500多个机柜在不停地工作。

  从交警支队获得的摄像头视频数据、从城市管理局获得的城管视频数据、从公交运输集团获得的公交车视频监控数据、从GPS数据中心获得的GPS数据,将来都会汇集到包头云计算中心,通过信息网络、空间地理、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处理。

  “云计算中心对于我们促进包头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会产生非常积极作用。在包头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云计算中心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之上,我们能够部署更多地应用服务。” 王俊峰告诉记者。

  对于包头市来说,智慧交通只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起步阶段。要想实现智慧城市,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本刊记者 刘静|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