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一轮回,大华房产十余年来依然坚守在越来越激烈的本土市场,依然坚守着那份“逆高周转”的执着,依然坚守着这份开发商应尽的责任,在这个充斥着大量外来房企的杭州市场上,大华显然是另类的,它的另类甚至是敢于用“25个亿的投入,给消费者做生活方式的改变”。谈话中,胡燕华表示大华作为本土房企对产品质量极度追求的个性依然没有改变。
Q:大华在杭州开发房地产项目已达十余年,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变迁,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我们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时期,市场供需关系已经产生了微妙变化,刚开始房地产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以前卖房子基本上坐销就可以了,很多人他们都吵着嚷着要进入房地产市场,此外这样的市场环境也给跟多投资者和自住的购买者提供了较大的增值空间和实际的获利。而近几年,市场的供需关系开始趋向平衡,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存量房看,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当然这里面也有宏观经济、市场经济、政策的引导,使之不断地在产生一些供需的变化,总体上而言,这十年的房产发展还是持续在稳步向上的。
Q:当大家都在奉行快节奏的开发模式时,大华房产是否也考虑转型?
A:本土房企和外来房企在有些操盘模式上是不一样的,本土房企比较讲究单项目的精耕细作,比如对单项目的经济效益的考核。我们认为慢工出细活,过于强势的追求速度一定会损失掉一定的品质,因为在管理学上有三角形原理,投入的时间、投入的成本和所产生的品质其三个相互制衡,所以在追求时间的时候,要么增加投入要么损失品质,才能达到时间上的一个快速。我觉得大华并不一定会向这样的方向去转型,因为我们还擅长比较传统的开发模式,然后把品质呈现出来,我认为这是本土开发商的路子,本土开发商在很多先天传承下来的管理模式、能源配备上可能不一定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他的转变可能会非常痛苦甚至在一定过程中会迷失方向,所以我觉得本土开发商应该走另外一条路,兢兢业业把每一个项目做好。我们发现在这个市场中永远都存在一批比较小众的客户,他们追求的是手工,是情感,是品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客群依然是存在的,而且是市场的一种细分,可以让我们非常简单就找到这批客群的存在,所以说有些开发商他会去选择做转变,但我们会依然选择做精做专。
Q:大华提出“环境地产”的企业诉求,这个概念应该怎么理解?
A:首先环境地产的概念是大华房产一直在追求的,很多人认为房子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是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方式赋予的。大华做环境地产理念,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希望你所买的房子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你的生活品质,如果钢筋水泥是硬件,那么赋予你的生活方式是软件,我觉得软件和硬件都要做好。以前太多人追求房子的结构、品质、户型等,但是忽略了很多房子以外的环境,所以大华在选址的时候追求好的环境,同时在营造的时候要保护下这片环境。比如,大华·西溪风情250亩的水域中,其中有50亩的中心湖原本就是可建设用地,按照该地区的地价成本,1000万一亩计算,相当于我们用5个亿的直接成本做了一个大景观,为的就是给消费者来一次生活方式的真正改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本土开发商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要追求太大的市场占有率,不要去追求过高的利润率,不要去追求快速现金流的分享,我们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不但应该对房子负责,还要对入住在里面的业主负责。
Q:大华自2007年起开展了代建业务,您觉得做代建和自己做产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除了帮政府代建也会帮开发商代建,我们有建筑单位,只是代建不是合作,因为我们在品牌输出上面还没有跨出这一步的想法。未来我们会稳健地发展代建业务,因为当我们以环境地产的理念打造产品的时候,很多开发商是下不了决心的,因为理念不同。比如大华先拿5个亿出来做景观,这对于其他开发商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拿了5个亿来做水池,然后要比别人贵一点”,对方可能两个都不认可。在他们看来,价格是王道,5个亿的地可以造更多的房子,卖得比别人更低。但对于大华来说,作为本土房企对产品质量极度追求的个性依然没有改变,未然我们仍然会坚持这一点。
本刊记者 俞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