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换芯,银行不能贪心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芯片银行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7 14:48
据报道,本月底,我国芯片银行卡的使用将告别“刷”卡转向“插”卡,明年将逐步停止新发磁条银行卡。目前,银行卡换“芯”正在加速,然而全国银联磁条标准卡存量达34.42亿张,据核算,银行换“芯”一般要收取3至20元不等的工本费,也有银行称,换卡业务最高收费40元。而这笔费用究竟该由谁来买单,迄今仍有不小的争议。
到底这张小小卡片的成本该如何分担,目前看来,大致有三种看法:储户分担,银行分担,银行和储户共同分担。这三种看法中,真正赢得舆论支持的当然是第二种--银行分担,理由很简单:银行财大气粗,光是靠垄断的国债利息和存贷利差就足以分担制卡的一百多个亿的成本,况且是国有的几大行集体分担成本,所以不在话下。另外,很多人认为,银行卡的升级换代,是银行对安全系统的升级换代,这是属于银行内部的技术升级业务,本来就应该是银行来负担成本。
笔者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把磁条卡换成芯片卡本来就是银行为了防范安全风险而进行的技术升级,虽然储户在此过程中有机会拿到更安全的芯片式卡片,但是这种安全保障本来就应该是银行提供给客户的基本服务,储户把钱存在某银行,实际上就已经和银行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即“我的钱存在银行,银行必须为我的钱的安全负责”,如果出现被倒刷的安全事故,银行当然要负责,这其实是题中应有之意,根本无需强调,但是这种“天然的契约约定”却因为银行卡的一次更换而被重新强调,说白了,还是因为银行方面在接受充分的“储户就是上帝”的观念熏陶不够,银行的市场自由竞争度还不够激烈,试想,如果我们的银行都像香港或者国外的移动通讯服务商那样,有着充分的市场竞争机会,每个银行都要为招揽更多的大中小储户而天天绞尽脑汁,可能银行卡的发卡成本就不可能会考虑到转嫁到储户身上。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如果说我们的国有银行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以企业制度运行的话,那么发卡的成本分摊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采取第三种方法,即银行和储户共同承担,但是有一个前提是,采取自愿原则--不愿意升级使用芯片卡的,继续用磁条卡,愿意升级的,银行方面把制卡费用公开,然后确定分担比例,这样可能公众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至于有些人所说的银行的财大气粗,这种论调其实略略有点“孩子气”,需知,无论银行多么有钱,至少在管理层面,它还是要按照企业制度运行的,所得收入也是要上缴国库的,并不是说银行自己就能说了算随便开支几十个亿的费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银行和储户共担成本,到底比例怎么确定,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定论,但有一点必须明确,银行要负担大头,储户担小头,银行不能太贪心,因为在不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储户,可能会在将来完全放开市场时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反之,则容易影响企业形象,失去未来潜在客户。
文 王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