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载入艺术史册的苦艾酒风波

  • 来源:收藏拍卖
  • 关键字:苦艾酒,艺术
  • 发布时间:2014-11-04 14:02

  苦艾酒--因为它变幻莫测的绿色,带着危险意味的诱惑,尤其是那所谓的“轻度致幻”作用,使得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两百多年来,尤其是在“美好年代”(法语belleépoque),苦艾酒在诸多欧美艺术家、诗人、剧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都据有一席之地,他们不遗余力地赞美它。这里面就包括法国现代戏剧先锋剧作家阿尔弗雷德·雅里、画家梵高、亨利·德·图鲁斯·劳特列克、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兰波、波德莱尔,爱尔兰作家、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美国作家、诗人埃德加·艾伦·坡、毕加索、海明威……令这些艺术家和作家出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还因为他们放浪不羁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苦艾酒就是他们共同的宠儿。他们常常有惊人之举,其中一些甚至陷入精神疯狂的泥沼。而苦艾酒在其中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便不得而知。

  让英国人惧怕的“绿色恶魔”

  1859年,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以真实的人物--一个手拿苦艾酒的醉鬼入画,创作出《喝苦艾酒的人》(1858-1859年),这件作品在当时便遭到了沙龙评选委员会的断然拒绝。原因据说是因为马奈“失去了道德感”。苦艾酒在当时虽然方兴未艾,但是喝苦艾酒被看成是越过道德雷池的一件事。在稍晚的时候,1876年,德加创作了名作《苦艾酒》,画中描绘了两个眼神呆滞的人,面前摆放着一杯绿色而浑浊的苦艾酒。尽管画中的人物是由模特扮演的,这幅作品以它前无古人对现实入木三分的表现引起了激烈的讨论。1893年,这幅作品送往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做是“法国毒药”。

  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享乐主义在法国形成了一股风潮,比如人们纷纷加入红磨坊的波西米亚饮酒狂欢会。法国葡萄酒业因为葡萄根瘤蚜小虫的出现而大举受创,产量锐减,苦艾酒因此迅速成为了酒吧文化的宠儿。因此从这时起,苦艾酒成为了“红磨坊”、“享乐主义”的代名词。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两幅画为什么都引起过道德人士抵制的风波,就因为题材问题--在当时正统的社会观念里,令人上瘾、产生了大量街头醉汉的“绿精灵”(苦艾酒),几乎被正派人士视为“绿色魔鬼”。

  梵高因为苦艾酒而死?

  最广为人知的“喝苦艾酒的人”无疑是梵高。

  梵高的很多画作以赭石色和苍绿色为基调,实际上正是来自于苦艾酒的色调。其中更有一些画作直接取景于他品尝苦艾酒的咖啡厅,里面往往还画着面前摆着杯开胃酒的艺术家。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曾提到:“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和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很多人相信甚至曲解,认为是苦艾酒让梵高中毒致疯。然而,事实和真相往往比人们的传言更乏味、更复杂。

  梵高和高更一同住在阿尔乐的时候,就常常饮用苦艾酒。然而,梵高生前一直是个被歧视的人,同时为抑郁症、癫痫和精神病所困扰,素性行为举止异于常人。当他夜里画画的时候(尤其当他画《星空》的时候),竟然在帽子上悬挂着几根蜡烛。

  1888年,与他来往的人们惊骇于他怪异的行为方式,强行将他送到精神病疗养院。事实上,除了在某次精神病发作时割掉自己的耳朵以外,他并未对他人做出任何暴力举动。

  毫无疑问,梵高在饮用苦艾酒方面是毫不节制的,同时,他也的确承受着大量的精神困扰,但这些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他的家族本身就有精神病史,并且梵高并非只喝苦艾酒,他也喝过数次松节油。1890年,梵高在喝了大量苦艾酒后自杀。虽然有传言说是苦艾酒害死了梵高。然而,即使是当代研究梵高死因的医生们,仍有一部分认为是因为一种潜在的非典型的癫痫引起他的自杀行为。

  毕加索的四件苦艾酒作品

  相比其他只创作过一两张此类题材作品的艺术家,苦艾酒的出现贯穿了毕加索的创作生涯,并以不同形式的方式呈现。苦艾酒在毕加索的早期作品中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在毕加索被称为“蓝色时期”的阶段,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就是《喝苦艾酒的女人》。

  这幅画创作于1901年,画面上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女人,双手和手指都夸张伸长,坐在咖啡馆的桌子前,面前摆放着一杯苦艾酒。在1905年,毕加索还创作了另外一张《喝苦艾酒的人》,蓝色的色调显得诡异苍白。

  再到后来,毕加索最早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也同样被苦艾酒题材所吸引。1912年创作的《贝尔诺酒瓶和玻璃杯》,就是直接以一张在当时无所不在的查尔斯·梅赫的宣传画为蓝本,画上是一只苦艾酒瓶、一个玻璃杯和一张折叠的报纸。

  或许可以认为,毕加索的作品中跟苦艾酒有关的最伟大的作品,也是最后一件,因为在稍后不久的1915年,也就是苦艾酒流行最旺盛的时期,苦艾酒被法国政府禁止,相关的一切也销声匿迹。这件作品是一件立体主义雕塑,创作于1914年,《苦艾酒杯》。

  一个被划成六片的铜杯,每片都不一样。雕塑的底座是固定的,好像一个玻璃杯,而雕塑本身则是张开的,开裂的。下面还放了一把真正的苦艾酒勺,以及一块黄铜做成的“糖块”。

  魏尔伦:苦艾酒能给予的最后一点慰藉

  除了艺术家,诗人作家们也都非常爱饮用苦艾酒。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苦艾酒徒。他的家庭生活也异乎寻常:魏尔伦的母亲将她三次小产的残留物收藏在食品储藏柜的三个短颈大口瓶里。一天,魏尔伦借着他母亲喝苦艾酒喝醉了的机会袭击了她,并将这些短颈大口瓶砸烂。还没接触过苦艾酒之前,魏尔伦已经是个酗酒的人,即使这时他还年少。他与兰波暴风迅雷般的关系,加重了他的酒精中毒和精神方面的失衡,最终导致他因“蓄意谋杀罪”而被判刑五年(1873年,在争吵中魏尔伦向兰波开枪,因为兰波说不愿意再一起漂泊)。

  在监狱里,魏尔伦戒掉了苦艾酒。出狱后多年,他只喝啤酒,并在诗歌创作上笔耕不辍。然而,到了1890年,魏尔伦再次沉迷于饮酒,并且成了拉丁区里的名人和被嘲弄的对象,他终日坐在圣米歇尔大街一号的弗朗索瓦咖啡馆的角落,或者拉坡考波咖啡馆,一杯又一杯地俯身喝着苦艾酒。

  魏尔伦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频繁进出于医院,被肝硬化、肺炎、风湿、淋病和梅毒所困扰。在他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护士们都假装没有看到他的朋友为他藏在枕头下的小瓶装苦艾酒,因为在这样糟糕的状况下,剥夺这一点小乐趣对于他的疾病于事无补。魏尔伦于1896年去世,可以说至死不渝地喝着苦艾酒。尽管,他在去世前一年出版的《忏悔书》里面,深刻忏悔了自己对苦艾酒的严重依赖。

  王尔德:苦艾酒将我带往幻想之处

  奥斯卡·王尔德在法国旅居期间,也是个苦艾酒的拥趸。他曾经有一段关于苦艾酒的名言:“苦艾酒有一种独特美妙的颜色--绿色。一杯苦艾酒大概是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东西。一杯苦艾酒和一抹夕阳之间有什么区别么?”

  王尔德还详细描述了苦艾酒的致幻效果,他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与喝一杯普通饮料无异;到第二个境界,眼前看到很多极其残忍恐怖的景象,但如果坚持下去,就渐入佳境,达到第三层境界,这时候,就可以如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一些不可思议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一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坐在皇家咖啡馆里喝酒直至深夜,此时我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这时刚好有个侍应生过来,开始堆放桌椅。’打烊了,先生。‘他冲着我喊道。然后,他拿来一个喷水壶,开始往地上洒水。’结束了,先生。我看您还不打算走啊,先生。‘我问他:’侍应,你是在往地上浇水么?‘但他没有回答。’侍应,哪些花儿是你喜欢的?‘我又一次问他。’现在,先生,我不得不请您离开了,店已经打烊了。‘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我说道。’我肯定这些郁金香就是你喜欢的花。‘我说。并且,当我站起来,走到大街上,我感觉到大簇大簇轻柔的郁金香花瓣,在我腿弯处轻轻擦碰而过。”

  文:薛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