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广东养猪第一大市的转型路径

  业内人士想起茂名,第一印象都是猪很多。到底多到什么程度?用一个经典的类比,茂名用广东省6.4%的陆地面积,养了广东1/6的猪。猪肉总产值全省排第一。

  茂名的猪不仅总量多,据茂名市畜牧兽医局资料,2013年全国生猪出栏71557万头,人均生猪占有超过了0.5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3744.8万头,人均生猪占有约0.4头。茂名市是全省生猪养殖第一大市,2013年生猪出栏达到574.5万头,人均生猪占有超过了0.8头,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其中近300万头生猪是外销的,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

  茂名全市的配合饲料产量从2011年160万吨到2013年的220万吨,年均增长将近20%,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生猪养殖的蓬勃发展。

  茂名养猪业也在变化。产能在变,有人认为茂名在2014年市场容量将全面缩水,有散户退出也有环保整治。产业链在变,企业在茂名“无所不用其极”的促销战有所降温,而是在产品定位、渠道布局上更多深耕。藉第三届华南(茂名)畜牧业博览会召开之机,《农财宝典》从养殖概况、政策、产业链三个角度阐述茂名养猪行业,以飨读者。

  化州养猪户超过三万户

  2013年,茂名市生猪出栏574.5万头,同比增长0.6%,约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37.0万头,同比增长0.4%。全市有13家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省原种猪场7家,种猪扩繁场89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47家,约占全省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猪场3家,1万头以上的50家;500头以上的2065家。

  从数据看,茂名的高州市养猪最多,但当地人却常说化州猪最多,其实是化州养猪户最多。从规模场占比来看,整个茂名仍然是散养户为主,以化州市为例,2013年化州市拥有年出栏50-500头生猪的养殖场有1.6万多家,占整个化州养殖场总数的72%,但其生猪年出栏却只占30%左右。据2012年资料,化州市有生猪养殖专业户35000多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488个,年出栏量1万头以上20个。化州市同时是广东省3个生猪生产先进县之一。

  高州一向被认为是茂名养猪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省300家重点养猪场中,茂名有45家,而高州就有16家。按能繁母猪存栏量计,茂名母猪存栏量超过1000头的规模猪场也为数不少(如图2)。

  目前,化州市有养猪协会4家,养猪合作社4个。通过兽药GSP认证的兽药店有200余家,饲料厂8家。化州市有2家省级生猪良种精液供精单位:茂名市正田原种猪场和化州市新丰种猪场。化州市已经引进并成功投产的项目有:上海红马饲料厂、化州市桔丰肉品发展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肉食品深加工项目配置定点屠宰厂、广州畜牧总公司在化州市成立的广良畜牧有限公司等。

  扶持政策:育肥猪保险试点

  茂名市每年外调生猪近300万头,其中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电白县均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2年茂名市落实能繁母猪补贴61.8万头,补助资金6180万元。

  2007年至2012年,化州市争取到中央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7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28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35万元,养殖场自筹资金1845万元。目前化州已建立起省级重点生猪养殖场10个,省级原种猪场2个,省级种猪扩繁场30个,国家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个。

  化州市政府、财政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银行协商,拓展商业银行的 “三农业务”的信贷支持力度,化州市财政牵头中国人保化州分公司开拓能繁母猪保险规定投保业务。

  据资料,2013年广东省首个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在高州市正式启动,并以育肥猪保险为配套措施,每头育肥猪仅缴5元保费,农户即最高可获500元的保险保障。其中,每头育肥猪最高赔付比例根据不同尸重决定。《方案》规定,重20公斤以下的育肥猪最高赔付40%,即100元/头;当死亡育肥猪超过80公斤时,最高赔偿比例达100%。并计划在2014年对高州市140万头育肥猪实现统保。

  繁荣的生猪产业未必受茂名欢喜,生猪产销区之间的纠葛在茂名格外明显。在官方资料中已经提及由于近年来各级部门大力鼓励发展生猪养殖和2011年肉价飞涨的市场推动,使得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导致产能过剩。据统计,生猪税收未能与生猪发展同步。生猪主产区没有直接税收,而且要负担约10元/头的各类配套经费。而生猪主销区不仅无需负担配套经费,且每屠宰1头猪可为当地财政增加约60元的收入(其中税费约35元,加工费25元)。以此推算,茂名市外调的生猪为调入地增加的年财税收入近2亿元。

  环保:市政府督办减排

  茂名自2012年开始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2012年,广东省下达给茂名市畜禽养殖业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97家养殖场(含规模生猪场85家),其中48家(生猪45家,养殖量44.83万头)通过了环保部的减排认定,通过率为49.5%,居全省前列。2013年,省下达项目数增加到 579家养殖场,有 305家(生猪养殖场272家,养殖量85.71万头)通过,通过率为52.7%,认定数超过全省总数50%。在2013年减排计划中,有75家养殖场因减排进展不大而被挂牌督办;对列入2014年减排计划年出栏万头以上的18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实行领导包案督办。

  截止至2014年8月,全市通过环保部减排认定的养殖企业数达353家,约占广东全省总数的50%。

  茂名市对重点区域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关闭了东干渠沿线畜禽养殖场15家养殖场。

  2013年白沙河流域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项目全市52家(其中:高州市36家,茂南区16家)。高州市16家养殖场通过了减排认定,10家养殖场已经法律程序关停,1家自行关闭,1家已经完成治理并报台账,其余的6家继续纳入今年的整治计划。茂南区14家通过了减排认定,1家自行关闭,1家仍在进行治理建设。

  对于高州水库畜禽养殖场关闭工作,高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7个工作小组,正全面组织铺开库区248家养殖场的关闭工作。截止7月底,已经有211个签订关闭协议。

  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化州市养殖区域将会适当地往化州市中部和北部转移,化州市南部作为人口密集区,养殖量将会受到适当的控制。新建的养殖场,经过环保局、畜牧局、国土局、规划局、农业局、镇政府六个部门的审核,获得相关审批手续后,才能够正式投产。

  猪料需求量可达600万吨

  得益于庞大养殖量,茂名饲料业在粤西乃至整个广东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珠三角地区饲料产量占全省饲料产量的64%,达1514万吨,粤西产量591万吨,粤北130万吨,粤东121万吨。从各地级市来看,前五地区分别为佛山424万吨,其次是广州336万吨,江门321万吨,茂名219万吨,湛江176万吨。

  茂名市茂南区饲料行业协会会长、茂名市旭日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此前曾估计:“据市场估计,茂名地区年猪饲料需求量在600万吨左右,其中自给料、自配料、外拉料各占1/3。”

  基于“立足茂名,辐射湛江、阳江、海南乃至广西的考虑”,饲料企业纷纷在茂名设厂。自2009年始,茂名新投产饲料企业逐年增多。2009年茂名地区新增、扩建饲料厂4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53家。陡增约1/5。大北农、加大、扬翔、海大、双胞胎、中粮、通威、上海红马、谷维等饲料品牌相继在茂名设厂,其中猪料月销量排名前列的有大北农、扬翔、海龙、数码、化州旺强、双胞胎等饲料企业的分厂。

  以往一家饲料企业可以辐射周边100公里几个地级市地区,但粤西不同。如双胞胎、海大集团就在茂名、阳江、湛江分别设置一家分公司,深耕局域市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化州旺强饲料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根植于化州局部市场,仅仅依靠一个县级市化州就实现了猪料月销量过万吨。

  茂名本土饲料企业如数码、旺强、昌达等都有一批原有的老牌经销商。而为了开发茂名市场,双胞胎、海大等外来企业发展了一批“新入行经销商”,很多人原来没有畜牧业从业经历,而是从农资、石场、建材、养猪等生意转型投资做饲料经销商。这些新手们虽然多数不会有老资历经销商那般雄厚的资金, 但是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执行更为彻底,不少发展成为了月销量50-100吨的经销商。

  “优先推广教槽料”、“人海战术”、“称猪实证”、“大力促销”一直是厂家开发市场粤西的常见策略,相对于其他地区,“力度更大、时间更久,十送一、十送四向来不新鲜”,企业竞争激烈导致的利润微薄已经成为饲料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所有业务员对粤西市场的一大感受是“相比其他地区,在粤西促销打折很容易起效果”,其原因可能是当地规模化程度仍较低,养殖户群体整体还未成熟。

  而自2014年起,不少饲料企业集团开始反思,如扬翔推出“前期料+高架网床”推广模式,在推广自家产品的同时,更是立足于传播高架网床清洁健康养殖理念;海大集团则在2014年6月份推出小猪料新产品,主打“料好价不高”的实惠料“薄利多销”概念。

  动保厂家被迫渠道下沉

  以散养户为支撑的茂名猪业在去年动荡明显。上半年,一方面是饲料、兽药厂家“买十送一”、“买一送一”的疯狂促销,一方面是经销商不断累积的赊账。高州一名经销商往年营业额2000-3000万元,2014年下半年主动调低到1000万元。

  据介绍,茂名当地比较著名的动保经销商包括化州市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茂南东方象兽药有限公司、高州市金锋兽药饲料经销部等。

  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粤西区域经理尹锦成介绍说,茂名、湛江两市的销量额目前占公司广东市场的总销售额40%左右。公司在2012年进入粤西市场时,以腹泻苗为切入口,第一个月销售额才有2万,全年也只有15万元,到2013年已经超过40万元。“不止一家公司,2年来,整个粤西市场的腹泻疫苗份额翻了几番,包括吉林正业、海利、南京天邦、诺倍威都已经建立了影响力。而且因为腹泻有正规批号的厂家只有7个,技术还未成熟,市场竞争小于其他种类疫苗。”

  尹锦成还认为,近年在整个市场上的一个趋势是“高价动保产品的省代模式日趋没落。”其主要原因是疫苗厂家的增多,国内较高价格的疫苗的推广必须更贴近终端,即渠道下沉到县级以下。

  而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经理张治涛认为,低价疫苗也面临市场推广难题。整个茂名有《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商可能只有20多家,所以疫苗厂家在开发经销商时面临的难题更多,迫使一批厂家将渠道下沉,实现“人海战术”密集开发策略。但是密集开发成本很高,一些本身定价就比较低的疫苗厂家反而不好承受。

  对于目前市场的主流疫苗产品种类。尹锦成认为,以三大市场苗“蓝耳、伪狂犬、圆环”为例,肯定是伪狂犬疫苗总销量最高。圆环疫苗市场容量经过2年的快速增量已经趋平稳,蓝耳疫苗近年由于天津株的搅局,市场有新的波动。腹泻疫苗相对来说是新的蓝海。东方象总经理柯华莲表示,近年来猪肺疫疫苗的使用量已明显减少。

  四川纳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业务经理何荣智认为,在粤西,化药类产品卖得好不好取决于能不能赊账。化药厂家产品同质化早已毋庸置疑,营销方式也摆不开“会议营销”的藩篱。

  “最可能的营销创新是推出更有新意的产品。”何荣智说公司今年主推一款能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检测蓝耳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尹锦成也说公司进入市场时是先推广腹泻疫苗再逐步切入其他产品。

  在茂名的规模猪场中,母猪用疫苗,尤其是蓝耳、圆环疫苗市场,勃林格、梅里亚等外资品牌早已形成了影响力。但是肉猪疫苗市场则基本被国内厂家占据。“存栏100-200头肉猪的猪场就是疫苗厂家的命根子。”尹锦成说。

  《农财宝典》记者 高勇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