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猪两年难觅另一半

  ——再访大学毕业后回乡养猪的“招亲哥”

  在茂名高州一个果林掩映下的猪场里,28岁的锡海带着四个工人经营着自己的猪场,每天七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冲栏、喂料、打针、配种、接生……晚上八九点给母猪喂完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这才回家洗个澡陪爸妈看看电视,之后回到猪场睡觉,算起来一天在猪场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而在两年前,他还是个天马行空的大学生。

  “锡海”这个名字让你似曾相识吗?没错,他就是两年前发帖“寻一畜牧相关专业的女孩回乡创业”的主人公,2012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南方农村报曾以一篇“大四学生征女友回茂名养猪”的报道揭露他的心路历程。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锡海用800个“朝七晚八”的日子践行着自己创业的理想,经历了很多不可预料的困难,仍不改初衷。现在猪场存栏母猪已有160头,配合50亩鱼塘,效益不差。更大的困扰来自于在封闭的环境里难找对象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干这一行比较封闭,很难认识女孩子,主要靠亲戚朋友安排相亲,这两年见了十多个,可惜没有下文。”锡海介绍,当地适龄的女孩一般在珠三角上班,过年或“年例”的时候才回家,相亲也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在十几个相亲对象里,保持联系的不多,有几个甚至很快结婚了。

  跟两个女孩较近距离的接触给锡海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在南方农村报报道后,一个粤西猪场的女技术员主动联系,见面之后以友情收场,现在仍经常互相探讨猪场技术问题。另一个是粤西一名女老师,相亲之后处得比较热络,锡海便带她到猪场参观,结果看到满场乌压压一片的猪群,女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是找一个可以帮你养猪的女人,不然太辛苦了。”

  “一般女孩子都喜欢更高大、外向的男生,而且过不惯猪场的生活吧,”锡海平静地分析,“所以现在不要求她跟我一起养猪了,能接受我养猪就行,她可以有自己的事业,这样比较可行。”

  除了感情烦恼外,养猪方面也不如两年前预想的那么简单、光明。一方面,种猪引自三个不同的猪场,对做免疫和生产管理造成不便;另一方面,猪场结构和设施对猪场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局限;更为头疼的是人手难找,老板需要比工人干更多体力活,猪场的四个工人是广西来的一家子,要是过年都回家了就剩锡海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了,所以还要想办法说服他们不回家,或者轮流回去。

  不幸中的幸运,锡海靠“组合拳”度过了入行的第一次危机。在2014年上半年的行情低潮中,鱼价却大好,50亩水面的鱼塘出产形成了杠杆作用,缓和了猪价的冲击。此后,锡海没忘了把“猪鱼不分家”的经验推荐给自己的一些行业朋友。

  孤身创业殊为不易,不过,这位腼腆的年轻人有着外柔内刚的个性,选择了养猪这条路就打算走下去。锡海打算暂时把母猪存栏量稳定在目前的规模,把育肥场扩大一些以增加自繁自养量,更换种猪的时候从单个种猪场引种,并尝试猪群“净化”。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林远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