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刚出生不宜免疫过多的疫苗

  ——勃林格在阳江举行“承未来·勇者行”养猪技术沙龙

  9月24—25日,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动物保健(以下简称勃林格)在阳江举行“承未来·勇者行”为主题的养猪技术沙龙,吸引粤西地区80多名养殖户参与。会议内容聚焦于蓝耳病的防控,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邓衔柏认为,疫苗是目前防控蓝耳病的最有效手段,在猪场内建立蓝耳病毒的优势毒株对该病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种猪公司技术总监陈小强认为,如需控制好蓝耳病,一胎母猪比例不宜太高。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邓衔柏介绍,虽然目前防控蓝耳病没有完美的办法,但疫苗免疫仍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并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邓衔柏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猪的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开始萌发直到出生后4—8周才发育得比较完善,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免疫系统不断完善,直到5周才比较完善。因此,生产中,仔猪刚出生就免疫疫苗是不得已的做法,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不能形成免疫应答,效果不会太理想。“但不免疫,到保育时猪将出现各种问题。”邓衔柏认为,目前仔猪刚出生就免疫疫苗是我国生猪饲养过程中不得已的做法。

  随着猪病监控方式的不断增加,不少行业人士都会监测抗体水平从而评价疫苗的防疫效果,对此,邓衔柏认为,蓝耳疫苗效果的评定不能完全依靠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率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个与猪瘟的评价体系不同(猪瘟的抗体水平与疫苗保护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抗体水平越高,有时候正是暴发蓝耳病的前兆。”邓衔柏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对于蓝耳病而言,抗体监测主要看抗体水平的整齐度,整齐度能够说明问题:整齐度高,证明病毒在场内是比较稳定的,高低不平,则有暴发蓝耳病的风险。

  “无论是疫苗免疫或是封群,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建立场内的优势毒株。”据邓衔柏介绍,美国封群建立优势毒株从而控制蓝耳病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是封群6个月,母猪封群4周后接种弱毒苗,4周后再免疫一次,仔猪在15日龄接种弱毒苗,3周后加倍再免疫。全场实行全进全出,空栏清洗猪舍。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种猪公司技术总监陈小强认为,猪群有几个时期属于蓝耳病易感期,比如母猪妊娠到1/3时,仔猪3—4周龄,6—7周龄母源抗体消失时,15—16周龄。“最好在这几个时间段做好防控措施。”据陈小强介绍,蓝耳病暴发时在猪场生产成绩方面都会有一些指针性的数据,例如:猪苗上市率长期低于95%,需要考虑蓝耳病的防控存在问题,育肥舍上市率长期低于92%,则有可能蓝耳病存在隐患。

  “合理的胎龄结构对蓝耳病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陈小强介绍,一胎母猪是蓝耳病易感群体,在母猪群体中比例不宜太高,同时应及时淘汰胎龄较高的母猪,增加群体的健康整齐度。具体各胎次母猪比例分布见下表。

  此次技术沙龙由农财宝典金牌经销商牧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之源)承办,据悉,牧之源是勃林格粤西地区的代理商,据牧之源总经理孔杏华介绍,公司团队共有30多人,为更好的服务粤西地区的广大养猪场,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在茂名、肇庆、江门三个生猪主产区设立公司。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李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