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一门精深的学问

  中国生猪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较低,正处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全面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动态,取长补短,中国畜牧业者对此有着强烈诉求。一方面,囿于语言障碍和信息传递手段的局限,此种诉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海外养殖技术和行业发展状况只言片语的“夹生”报道,令从业者无所适从。

  《农财宝典》决定开辟“异域猪情”专栏,介绍海外最前沿的科技与行业信息。

  简介

  尽管目前各地对“动物福利”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囊括了以下三点要素:动物的情绪,生物学功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与此同时,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非对立关系。家畜福利委员会提出的“五项自由”标准与前文提到的三个要素基本一致,这项标准对大多数动物福利相关问题的判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实中的动物福利,“五项自由”的规定则更加理想化。包括不能使动物受到饥渴,不能实施导致其不适的行为,不能使其疼痛、受伤、生病,不能使其感到恐惧和害怕,并且保证动物享有正常行为的权利。

  本文旨在讨论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希望能提高猪只享有的福利品质。

  什么是动物的福利品质

  福利品质(www.welfarequality.net)是欧洲委员会资助的一项综合性研究计划。其研究期限为2004年5月到2009年12月。而动物福利是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在评估的时候主要根据四个主要的原则:良好的饮食,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健康状态和恰当的行为。

  1、良好的饮食包括两个标准:免于长时间的饥饿和口渴。饥饿可能导致动物营养不良。而长时间如此会进一步导致动物身体虚弱,出现免疫抑制并发生疾病。对于这项福利标准,怀孕母猪的饲养方面要尤为引起注意。与此相似的是长时间的口渴,也会使机体产生不适、容易引发疾病。

  2、好的居住坏境包括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饲养密度过大或者房舍不足都会使得饲养环境缺乏舒适度。而我们应该保证每个动物都有足够的空间站立、躺下或者转身。例如,猪喜欢将其排便区与躺卧区分开。如果栏舍空间不足,这些猪将不得不躺卧在自己的粪污排泄处。

  3、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动物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理解为使动物免于受到伤害、没有疾病和疼痛。而影响动物健康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某些不恰当的养殖管理方式。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生似乎与动物福利因素更为相关,因而这类疾病也被称之为“多因子疾病”。

  4、恰当的行为包括动物恰当地表达其社会行为,和其他行为,与人的关系融洽并且情绪良好。

  动物福利的评估方式

  对于每条动物福利相关的评估措施,我们都在猪场的实际生产中进行了鉴定和验证,并确定了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指标。因此,对每项评判措施,我们都会通过查阅文献或者验证试验来证明其有效性。也只有那些具有高效性的评估方法才会被我们列进操作规范。

  评估的可靠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个评估过程需要两位或者更多的人参与,且不同观察员的评判结果需要保持一致。而这些观察员都需要提前接受统一的培训。二是对于同一个观察员而言,其重复评判的结果也需要保持一致。三是对于每次重复试验,还需要考虑其外部因素是否稳定,例如时间段和天气。也就是说,这些结果必须代表猪场的普遍情况,而不是某个特定时期的结果。与此同时,整个评估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以检测出不同国家、不同猪场在不同周期的变化。

  可行性是指在实际条件下完成这项评估的可能性。评估过程要求一个观察者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对整个猪场的全部评估。

  以前的检测系统和法律大部分都仅仅以养殖投入的内容,和投入的多少来进行动物福利的评估。尽管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有效性极低。通过引入关于动物福利的相关评估标准,动物便可以在福利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即便动物品种、特性不同,饲养员的饲养经验不一致,动物也可以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由于动物福利评估的都是动物个体的情况,因此只要条件允许,福利质量评估的重点就会放在对动物本身(也被称为“结果”评估),而非仅通过养殖场的整体资源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大致的估计。相较于各种外在条件,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健康程度和行为特征更具有评估的价值。此外,这种通过动物来评判的方式适用于所有的猪场,更加公平与透明。

  为了保证动物福利评估措施的质量,基于猪场资源或者养殖管理模式的评估应仅当做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当确实没有适当的动物可以直接用于评估,可以此作为替代。举例而言,目前并没有有效、可靠、可行的基于动物表现的措施用于评价“持续口渴”这个情况。因此就本例而言,我们需要根据饮水器的布置、数量、清洁度和功能来做一个侧面的评估。通过这种评估方式,我们也可以找到关于动物福利的风险漏洞及导致动物福利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改进措施。

  符合有效、可靠、可行性原则的措施已被整合入动物福利评估手册。表1列出了操作手册中针对育肥猪的评估措施清单。

  为了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所有的动物福利评估都应当利于信息搜集和评级,从而将可靠性最大化。为此,大多数评估都使用三点法0~2分进行评分。0分代表动物福利措施良好,1分代表动物福利方面有所不足,2分代表动物福利措施非常恶劣。在其他一些案例中,则采用二元法(是/否)或者基数尺度法进行评分。

  福利评估的具体内容

  关于动物福利的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展开,并邀请养殖户针对猪场的常规信息进行作答。问卷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疾病防控、饲养方式、卫生管理、温度调节、阉割规程、安乐死标准以及生产死亡记录。

  第二阶段,我们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动物本身的状态作为评估标准,首先应依分析其栏舍和群体特征相关的数据。

  例如,母猪和育成猪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记录:情绪状态(由QBA装置进行评估)、群体和其他行为表达(通过扫描采样装置评估)、癖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和热舒适性评定(颤抖,气喘,抱团)。针对福利品质的评估应错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包括动物身体状况,体表卫生情况,是否有粘液囊炎、肩部疼痛、外伤、咬尾、外阴病变、跛行、喘气(呼吸困难)、扭鼻、脱肛、子宫脱垂、皮肤健康、便秘、子宫炎、乳房炎、局部感染、震颤、张腿和疝气。

  整个评估时的样本需要包括约30头妊娠母猪,10头泌乳母猪及其仔猪,以及被划分为10个栏的150头育成猪。与此同时,部分样本还要求样本动物处于妊娠的特定阶段(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或生长/肥育期的不同阶段(混群后至少一周开始,以避免争斗的影响,并在空间不足时结束)。

  尽管妊娠或育成阶段的动物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行为的评估,但是为了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简化了对样本的选择过程。我们发现在许多猪场内,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都是通栏饲养,这种情况可以使得样本均匀分布。但如果养殖场对相同饲养阶段的动物进行了分区管理的话,我们则需要将样本进行划分,并分开来选择。

  为方便第三方使用福利评估系统,福利精品工程专门编辑了一本有关于猪福利的书籍,内容涉及标准化测量的描述、数据采集、样本大小、评价方法和福利分数的计算。一旦确定了协议,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即客观和可重复的评估,将会做统一的诠释和应用,特别是评估这些需要直接观察的动物,因而建议提供前期的规范化培训。

  如何广泛评估动物福利

  评估福利标准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能让这项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养殖环境。例如欧洲和拉丁美洲,由于其地理条件有差异,养殖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评估。至于选择哪个猪场作为调查的样本,则需要依据猪场的管理模式、规模和兽医记录进行评判。

  我们对190个猪场(90个母猪场和100个育成猪场)进行了测试。母猪场的评估参考了大量的室内外饲养环境因素,包括地板、垫料和喂料系统的种类。而针对育肥猪场的评估也参考了一些类似的因素。

  通过这些实际的评估案例,我们发现,在福利质量评估中,以动物为本的评估灵活度高,表现出较高的差异性,而各农场之间也不尽相同。针对猪场育肥猪的评估,平均需要6小时20分(±51分钟)才能做完全部评估,具体从5小时15分钟到9小时30分钟不等。在评估过程中,有部分内容需要农户参与,这部分大约平均需40分钟。由于农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这部分的完成时间从25到60分钟不等。此外,农场的大小也会导致评估时间的不同,最大一个农场达到200分钟。农场面积和建筑物间的距离也会影响到评估定性行为、饲养、住房和医疗措施记录的时间,后者也会因每栏动物的数量、密度、恐惧程度、污秽和建筑物内的光照强度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总结发现,Welfare Quality建立的动物福利评估标准结果运作良好,可行性强。与此同时,养殖户对这项调查接受程度很高,反馈良好。这或许是因为这项调查几乎不需要养殖户们来填写内容,从而不会占用他们太多时间。另外,这项评估也几乎不需要他们对动物进行挪动、驱赶,操作过程简便。当然,更重原因的可能是养殖户本身对这项调查也很感兴趣,愿意积极地给以配合。

  A Velarde,X Manteca等西班牙,巴塞罗那,UAB大学动物行为学部,兽医科学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