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君:负重前行,但求无愧于心

  是不是老板不重要,是不是大老板更不重要。这里,大老板无拘,小老板欢迎,来“打酱油”的打工仔自由进出。为什么圈子又叫江湖?因为人人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常常倍感孤单、无助,有如独行侠士在黑暗中等待黎明。本栏目搜罗故事、趣事,也不拒绝糗事,参悟几许心得、经验,无论用得上用不上,唯望养猪人不至相忘于江湖。

  有过不甘心,打过退堂鼓,更多的是把决心和意志拧成一股钢绳,心里眼里只剩下一个目标:推动企业发展,向国际水准看齐。这就是吴志君在畜牧行业航行30余年的内心写照。

  在一个企业31年,吴志君的追求很简单,就是无愧于跟着自己干的那帮员工,无愧于那份薪水。退休之后,归园田居,其他是非成败就让他人去说吧。

  企业家就像一艘巨轮的船长,时刻紧绷神经瞭望着前方,引领自己的轮船走对方向,穿越暴风雨,避开暗礁和冰山,抵达远方的目的地。经受了无数压力、焦虑和挑战,到达一个中转站,然而来不及享受荣耀和轻松,马上又要扬帆起航,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这就是企业家的宿命。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君就以这样的状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让企业和同事们信赖的是,这位船长以责任心和探索精神作为航海罗盘,前进的每一步都让人心里有数。

  1979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这一年的高考后,在广西合浦的一个寻常人家里,发生了如下一段对话。

  儿:“当医生是我的志向。”母:“当医生有什么好的,整天跟病人呆在一起。”儿:“当老师呢?”母:“也不好,费口舌去管那么多人,不自在。”儿:“那就读农学吧。”母:“不好,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大太阳。”儿:“读畜牧不会晒,猪啊鸡啊都养在饲养场里。”母:“……”如你所知,这段对话发生在吴志君和他那不识字却有主见的母亲之间。“畜牧”二字脱口而出的时候,这位18岁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开启了一个“魔咒”。于是,接下来的学业、事业再也跟这个行业分不开了。

  有过不甘心,打过退堂鼓,更多的是把决心和意志拧成一股钢绳,心里眼里只剩下一个目标:推动企业发展,向国际水准看齐。这就是吴志君在畜牧行业航行30余年的内心写照。

  总经理的就职仪式——扛饲料

  1961年,吴志君在广西合浦县出生。在成长阶段,吴志君聪明又淘气,不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面,让家人师长又爱又恼。1979年高考后,从小想做医生的吴志君准备去湖南医学院读医,结果被母亲泼了冷水,而且自以为分数不够,最终去了广西农学院读畜牧兽医专业。分数线出来后,发现其实分数够读人医,吴志君被命运撞了一下腰。

  不过在那个年代,获得一个读大学的机会殊为不易,吴志君按捺住内心的不甘,以自己的方式利用四年的校园光阴充实自己。1983年毕业的时候,吴志君被分配到广西农垦良圻猪场,担任农场二队猪场技术员,跟十来个同事打理120头母猪。

  对于这样的分配,吴志君并不满意,有个门路广的亲戚表示可以安排他去一个更好的单位,不料农垦局不肯放弃这个好不容易招进来的大学生。吴志君认命了,而且很快发现自己在猪场有事可做——改变单一饲料低效养殖的状态,采购原料,根据一定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配比,加快猪群生长效率。且大胆探索花生饼、芝麻饼(榨油后的残渣)在饲料中的使用,而在之前,因为无法消除此类原料对肉的气味的影响,猪场不敢轻易使用。

  到1983年底,第二猪场的效益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对吴志君这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领导打算委以重任。当时农垦局猪场整体经营效益并不好,每年都要亏十几万,临危受命的吴志君抱着“干了就要干好”的决心跟领导提了三个条件,“第一,把养猪当作产业来干而非副业;第二,把经营自主权给我,建立独立核算的畜牧公司,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第三,公司发展需要融资的话,农场给我做担保。”领导是“老革命”出身,面对初生牛犊般的年轻人也爽快:“好!你也答应我两个条件:一,养活50个人;二,不要找我麻烦(实现扭亏为盈)。”

  一个月后,良圻实业总公司畜牧公司正式成立,上岗的第二年,吴志君就当上了总经理。“挑起这个担子之前,我就考虑过,其他员工都是父母辈的年纪,不听我的怎么办,怎么说服他们开展工作。”因此,吴志君正式上任时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底气。果然,老员工明里暗里不配合工作的情况开始出现,有个老科长公开叫板“不过就多读了两年书,有什么了不起的!”

  新的考验来了。当时猪场的车早上到南宁拉饲料,晚上九点钟才能回到,饲料需要吴志君安排人卸下来放到仓库里,结果仓管不肯开门,其他人也以洗了澡要带孩子为由拒绝帮忙。吴志君二话不说,自己借钥匙开了门,单枪匹马把四吨饲料逐包搬进库房,一直持续了三个月。“当时觉得年轻人没所谓,搬完饲料睡一觉,第二天力气又回来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吴志君的实干态度、不抱怨的度量感动了围观、推脱的同事们,三个月后,其他人也主动协助这项工作了。

  就这样,吴志君以扛饲料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总经理岗位的就任仪式。五六年后,农垦局的众多农场统计效益,吴志君所在的猪场效益居于前列。

  当家三件事:找人,找钱,找猪

  身居要职,初试牛刀之后,成绩还不错,吴志君并没有志得意满,反而一心想着自己当了这个家,有责任带领企业发展,让员工们过上好日子。“如果跟我干十年还盖不起自己的房子,你就来找我。”他这样跟员工作出承诺。

  “画了饼”之后,当然是要兑现的。吴志君首先干的是理顺“生产关系”,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他从84年起就在猪场内部启用了“联产计酬”制度,让员工承包某部分工作,按照效益来计酬。

  接着就是优化生产资料了。吴志君观察到,农场原有的猪群以陆川猪为主,这种猪长到一定体重之后,肚子会凹下去,压迫胸腔,造成喘气病。全年下来,对生产成绩的影响不小。主意拿定之后,吴志君却发现农场腾不出那么多钱来引进优质种猪。

  遇到这种情况,抱怨和“书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此罢手也不是这位倔强年轻人的个性。头脑活络的吴志君找到一个颇有“江湖”气息的办法——兼职做猪贩。这个办法源于他捕捉到一个现象,当时各地生猪价格差异比较大,哪怕隔100公里的两座城市,都会出现可观的差价。于是,吴志君带着现金和采购员收猪,做起了贩猪的生意,低买高卖,一车肥猪可以挣到2000-4000元的差价。

  三个月后,吴志君拿着贩猪生意挣的6万元,从广西区外贸系统引进100头纯种种猪,同时附带一个条件:从第二年(1986年)开始,农场要为外贸系统提供一定量的出口生猪。

  不料细小病毒作崇,新进母猪所生的头胎仔猪几乎全军覆没,吴志君愁上心头:怎么完成出口生猪的任务?吴志君四处打听,想购进仔猪育肥交差。当时大批量的仔猪难找,好不容易打听到哈尔滨有一个大猪场出售仔猪,吴志君马上买了火车票奔赴哈尔滨。那时候没有过硬关系是买不到卧铺票的,吴志君拿着一张没有相应座位的坐票,颠簸了三天四夜来到那个猪场敲定交易。

  之后,吴志君先后两次带上几个帮手,把两批仔猪从哈尔滨护送回南宁,回忆这一经历,很多苦涩的情节让吴志君无法忘怀:几千里的距离,来回一趟需要十来天的时间,在这十来天里,几百头小猪在车厢的底层嗷嗷叫,吴志君跟他的同事们就睡在车厢的上层,在局促的空间忍受着噪音,每天要给小猪喂料,到达每个站点还得求着(求而不得就偷)要水给小猪喝。“第一批是两(火车)车皮,900头,第二批是三个车皮,1200头,两批猪育成后共挣了十来万。”创业艰难,吴志君带着手下的兄弟艰难地攒下一桶桶金。

  猪场的养殖量在增加,且老员工逐渐到了退休年龄,吴志君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但当时人们对去猪场工作并不热衷。吴志君就踩着自己的那辆破自行车,到周边的村镇招聘,“我跟他们描绘养猪的前景,把来猪场养猪和留在家中种田的效益做对比,而且答应帮他们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结果,这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宣讲会”为吴志君吸引来12名生力军。

  公司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额资金支持,银行却对农业不感冒。1991年5月,吴志君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用能力和学历向“吝啬”的银行行长证明了自己,行长批给他80万,拿着这笔钱,吴志君按照国外的理念起了一个600头母猪的猪场。公司进入新的发展轨道。98年11月,吴志君带队从加拿大引进260头种猪,为种猪场的基因储备奠定基础,从此再不缺优质种猪。

  与此同时,企业实力和信用也成比例地提高。“2002年之前,我追着银行要钱,2002年后,银行争着要给我钱。”吴志君感慨道,至此,当家人终于给公司带入“不差钱”时代。

  锱铢必较的“学霸”

  在校的时候,吴志君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不爱死读书,给不出标准答案。跨出校门后,为了独善其身和做好工作,他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自学和游学。

  “84年公司新来的老会计告诉我,他做的账可以让我哭(显示亏本)也可以让我笑(显示盈利)。”吴志君顿时傻眼了,为了了解报表的秘密,他捧起了会计方面的书。之后为了更好地规划猪场基建,他自学了土木工程。而为了争取银行的贷款,他无师自通地研习了财务知识,用标准的财务手法结合猪场的特殊情况,把精确的投入产出情况呈现给银行。

  这些学习都发生在日常工作以外,别的员工看电影、逛街、娱乐、社交时,吴志君闭门看书,在35岁之前都以标准“宅男”的形象示人。强烈的责任感是吴志君能够沉下心来的理由,“我经常想,别人为什么愿意跟着我干?就是相信我有本领,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我本人怎样都无所谓,如果辜负了他们,我就觉得于心不忍。”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吴志君多年自习英语终于迎来用武之地。1990年,吴志君争取到国际农业交流协会的项目支持,到澳大利亚学习1年。在澳大利亚那个350头母猪的农场里,这位国有猪场的领头羊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现代农业,先进的基建、设备、养殖理念、流程管理都让他耳目一新。

  这之后,吴志君开始拓展国际交流机会,1999-2002年间,他频繁前往美国游学,遍访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爱荷华大学等知名高校。高强度的学习和交流使吴志君在养殖资讯和理念方面跟国际同步,同时培养出凡事用“数”说话的思维习惯。比如在猪场的生产报表、猪群的性能测定方面,吴志君对数的准确性要求到了苛刻的状态。

  2003-2004年,吴志君提议做猪群的伪狂犬病毒净化,因“成本高、难维持”受到阻力,吴志君拿出纸笔估算出只要维持4年就可以达到盈亏平衡,遂力排众议实施该计划。目前,该集团旗下良圻种猪场使用的全封闭、空气过滤、病毒净化、堆肥法处理死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和管理工艺,亦是在吴志君的主持下,围绕投入产出比计算出投资效益,有利可图才上马,而不是为了争“率先”、“首创”的虚荣。

  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企业,从业31年,吴志君的追求很简单,就是无愧于跟着自己干的那帮员工,无愧于自己领的那份薪水。退休之后,归园田居,与自己钟爱的钓鱼、爬山、象棋等活动为伴,其他是非成败就让他人去说吧。

  《农财宝典》记者 林远康 杨明

  统筹 钟怡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