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汶:环保产业投融资没那么简单

  • 来源:中国资本
  • 关键字:王世汶,环保产业,投资,融资
  • 发布时间:2014-11-21 10:17

  项目不同 决定投资主体差异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主体一个是政府行为,另一个是企业行为。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指财政收入,各级政府的预算中也都会有环保这一栏目,“政府这一块称为投入更为恰当”,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同的项目,投资主体不同,或者说比例是不同的,资金的来源也就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这块应当是政府投资建设并负担运营费用,但由于财政的困难,我国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化改革,目前约50%的污水处理厂是由民间投资建设的。第二块是工业企业,王世汶举例谈道,“国家在这方面就需要进行一些扶持、提供一些补贴,比如脱硫脱销电价,但投资的主体应该是排污企业,国家更多的是出台标准,比如达标排放的标准,并且做好监管”。第三块则是民用消费污染,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这类问题的主体相对复杂,这是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涉及了燃油品质提升、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投资的主体就会有所区别。

  王世汶认为,国内目前在环境治理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资金瓶颈,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多项刚性的支出,尤其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的各项收入渠道或萎缩或吃紧,而且环境污染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积重难返,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动辄就上亿,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压力巨大。

  另外,环境领域缺钱,更多的不是表现在环保企业缺发展资金,而是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没有治理投资。由于受环境项目经济回报的限制,这些环境项目的直接经济回报往往不能满足权益投资的胃口,这也造成了一方面寻找投资的热钱在环境领域游荡,另一方面太多的环境项目又无钱可以启动。同时在环境界普遍的反应是政府的支付信用饱受诟病,大量的社会资本不敢涉足其中。

  “要想解决目前的两难窘迫,一方面政府要改善财政的收入结构,另一方面要系统性地解决环境投融资的机制和政策配置”,王世汶说,“这需要顶层设计”。

  PPP模式第二轮热潮来袭

  从融资的角度来讲,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较为流行的典型例子,王世汶介绍“是所谓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的英文缩写,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实际上这是在02、03年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后出现的,它可以允许社会资本进行投资。”

  PPP模式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伙伴关系,参与方有共同的目标,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第二是利益共享,公共部门更多的是实现公共福利,民营部门除共享社会成果以外,还要分享到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第三则是风险共担,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事实证明,追求整个项目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模式,要比公、私双方各自追求风险最小化更能化解准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风险。

  “最近两年,第二轮的PPP热潮又已经开始”,王世汶谈道,这一轮更多是集中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股权和经营两方面的融合,更多地涉及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等方面。在广义的PPP模式中有一类是BOT形式,就是通过项目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项目融资是典型的从资金的角度涉及该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在地方政府和治污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借力资本 还有很多路要走

  王世汶接触风险投资比较早,在1995年前后开始试水风险投资,“当时风险投资还处在一个概念普及阶段,我自己曾经拿到过两次风险投资,那时候很少人了解风险投资”。

  到目前来看,国内环保领域在运用和借力资本方面一直是个发育迟缓的“后进生”,尽管这几年汹涌奔波的各类投资机构也开始扫荡环保产业,也不时有某某公司被投资的风声传出,但从根本的价值理念和对资本的认识上,“大多数环保企业家仍处于扫盲阶段,对资本的态度参差不齐”,王世汶表示。毕竟,资本走近环保产业、环保产业运用资本已经开了头,环保产业也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各类投资机构中平均排名三甲之内的重点看护领域。王世汶认为,我们的环保企业家需要清醒地认识资本的本性,明白手拿资本的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对待资本还是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在环保产业做投融资 没那么简单

  我国环保产业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保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现在已经是股权投资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了,有些基金甚至把环保领域的投资摆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对于投资基金,王世汶认为,环保产业的投资在各个类别的投资领域中是最复杂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既是政策的高敏感区,也存在多如牛毛复杂多样的技术,而且市场的买单人很多是政府或政府的骨干型企业,市场分散度高,各种关系复杂交错。在这样一个领域要想挖掘出有潜力的投资的苗子,非常考验投资人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挖掘精神,“因为这是一个令本行业的人都深感迷惑的产业,外行人要想摸清楚不绞尽脑汁、跑断腿是根本做不到的”。

  相反,环保企业面对形形色色投资人和他们背后的各类基金,怎样去识别他们也需要格外小心。王世汶特别提道,“确实存在着一些基金公司,他们对环保产业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样的基金往往比较容易谈,但这样的基金入驻后,后续的增值服务可能比较有限,更多的是帮你找点官员关系,在技术资源、渠道资源、协作资源上可能并不能给你带来太大的帮助”。

  在王世汶看来,环保领域的投融资难度比较大,需要很多的资源,需要对项目本身进行梳理,并参与进去做后服务,需要把大量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资本角度方面来看,需要从种子期开始,到VC、PE、上市、并购等,把各种资金资本的资源进行整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从政府投入开始,到形成市场、产业链,再到后期的资本市场,往往就是整个产业链条资源的整合。

  环保产业是个会持续大发展的产业,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个产业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现代竞争环境下,一个产业要发展,特别是快速发展必须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而各色资本也需要选对好的产业和好的企业从而获得良好的增值回报,所以投资机构要好好研究环保产业的各个环节和奥妙之处,反过来,环保企业要想获得投资的助力,也需要了解投资的原理、投资者的心态,综合地驾驭机会和把握分寸,用最小的股权代价融到更多的钱,并充分利用投资机构的经验,从融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不足,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稳定团队,吸引人才,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是值得环保领域的企业家孜孜以求的。

  文/陆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