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再塑辉煌——中国网吧20年沉浮录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网吧,沉浮录
  • 发布时间:2014-11-24 15:02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吧行业早已告别快速发展期,受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持续多年紧缩发展,网吧数量、营业收入以及用户规模都呈递减态势。网吧经营必然要向正规化、制度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惟其如此,才可能涅槃重生。

  隐忧:从巅峰到谷底

  十几年前,在个人电脑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很多人接触互联网都是从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网吧)开始的。网吧在中国红火了十余年,曾吸引和带动了PC、软件、游戏、数字内容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随着4G时代的来临,单个用户可以获得每秒100M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是20年前全中国带宽的1600倍,互联网的重心正在向移动端转移。而网吧因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经营成本上扬、用户数量下降及经营模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却渐渐没落。2011年年末,中国网吧用户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10年年底的1.63亿人减少了2000万;2012年年底网吧用户继续减少到1.26亿人;而截至2013年年末,这一人数仅为1.16亿。是功成身退,还是惨淡经营?抑或是创新求变,成为摆在网吧经营者与管理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1994-1998年,风起云涌

  1994年,就在世界上第一家网吧在英国伦敦开业不久,同年4月,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也有资料说,是在北京的工体附近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网吧)。这种高科技休闲方式很快被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所接受。自此之后直到1998年,网吧的发展进入到第一个发展高峰。

  北京海淀区魏公村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有一家名叫“刘家香”的浙江菜馆,这家店2005年开业,如果在这里将时间往回倒拨10年——1995年,一个叫张树新的女人曾经在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提供中文信息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科教馆,其目的是让国人体验“网上冲浪”的乐趣,并向来访者推销“瀛海威时空”软件,有点类似现在的苹果体验馆。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商业项目。

  当时,中国互联网与国际接轨刚满一年,中国公众大多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张树新不断向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推销Intrernet,她曾经在中关村南大街零公里处竖立了一块著名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在距这块广告牌1500米处,就是当时的“瀛海威”科教馆。虽然该项目不久即不幸夭折,但在19年前,这家公司曾经描绘过一副非常美妙的蓝图。而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教母”的张树新当时并不知道,她的后继者们就是站在她的肩膀上,创造了之后的中国互联网世界。

  1998-2002年,“黄金时代”引致的网殇

  曾几何时,网吧作为中国社会走进信息化时代的标志之一,承载着国人探求未知、寻找快乐的希望,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1998年,各部门对诞生不久的网吧行业的监管比较宽松,甚至最初“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都可以免费办理,准入门槛较低。伴随人们对网络生活追求的普及,以及排队上网的硬性市场需求,网吧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除了上网和包夜收入外,网吧的经营收入还包括售卖游戏点卡和Q币,中等规模的网吧一天收入过万元非常普遍。投资少、获利快的暴利方式,将行业推入了“黄金发展期”。

  正如硬币有两面,当人们在网吧里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快乐时,网吧过快的发展步伐在业内经营者疯狂逐利的原始驱动下,开始偏离正常的发展轨迹。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环境的脏乱差、管理的混乱,加上一些地方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中利用网吧传播扰乱社会安定的信息,注定了这个行业难逃多舛的命运。

  如果从行业业态的发展看,伴随网络游戏体系的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具特色的网络游戏如罂粟花般,对于未成年人的诱惑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上网的规定总体来说,还是张弛有度的,即便是2002年5月10日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仍然允许年满16岁的青少年在节假日的8时-21时进入网吧上网。于是,很多网吧里充斥着乐不思蜀的青少年,网吧门口则是四处张望和焦急等待的学生家长,网吧成为很多家长心目中吞噬自己孩子的洪水猛兽。借助媒体的讨伐声,网吧的社会负面影响逐渐扩大。

  终于,恶果在2002年6月16日爆发。北京“蓝极速”网吧的一场大火吞噬了25条年轻的生命,网吧曾经美丽的“羽毛”也因这场大火陨灭,整个行业被社会舆论口诛笔伐。同年8月14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日后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该条例中有许多针对约束管理互联网经营场所的近乎苛刻的条款,自此之后的十年间,网吧在该条例与社会舆论诟病的双重打压中痛苦地挣扎着,谁也无法预测,行业“涅槃”的起点究竟在哪里?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家庭电脑的普及,网吧作为上网场所的必要性急剧下降,不用去网吧,人们也能轻松上网。如果说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大火烧的只是网吧行业“翅膀”的话,移动互联网市场对传统网吧行业的蚕食却是咬进了网吧行业的“肉身”之中,固守在这块领地的最后的堡垒几乎只剩下了网络游戏。

  2003-2009年,“白银时代”的没落

  可能是整个网吧行业分布太广的缘故,北京“蓝极速”网吧大火波及范围的速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但是当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偏概全对网吧弊端的负面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宣告了行业被千夫所指的时代来临。同时,各地针对行业出台的政策与条例基本都是类似“网吧场所内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等不可逾越的限制门槛。业内有识之士建设“阳光网吧”的建议在上有社会舆论高压,下有部分行业抵制的双层夹击下被束之高阁。

  当时,移动互联网的步伐还没有提速,网吧行业内的绝大多数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与互联网的另一端IT业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但整个行业在众多用户惯性消费的需求下,仍有部分地区存在“坐等收钱”的空间。

  巨大的市场包容了一批低素质的经营者,也同样引来了互联网产业巨头的关注。同时,针对一些网吧提供用户的音乐、影视内容多为盗版产品,少数违规网吧为了吸引用户提供不健康的内容,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现象,文化部于2005年7月27日成立了网吧产业提升计划办公室。当年12月6日,“网吧产业提升A计划”宣布实施,旨在解决网吧发展中碰到的品牌电脑价格较高、售后服务跟不上、中间渠道不畅通等“硬件”问题。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方正科技、联想等六家知名IT企业抢得先机,成为首批签约厂商,也成为中国网吧产业提升A计划的硬件支持厂商。

  2007年年初,为控制行业的无序发展,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网吧牌照审批随即进入“冰封期”,这为日后业内网吧牌照的“爆炒”埋下了伏笔,也为同时期网吧的“白银时代”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到2009年,全国各地倒卖网吧牌照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牌照通常的买卖价格在30元-40万元左右,个别地区的牌照甚至炒到100多万元。网吧牌照在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尤其是网吧牌照暂停发放之后,对牌照的炒作一浪高过一浪。

  暴利的驱使使行业内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整个行业在充斥铜臭和背负社会骂名的环境中,醉生梦死。而此时,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网吧行业形成合围之势,正等待时机蓄势进攻。

  2008年,网吧首次被定义为娱乐场所——在2006年公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曾明确规定网吧不属于娱乐场所。但是,在各地的实际执行当中,不少城市的监管部门依然将网吧归入了娱乐行业,以《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管理。而在2008年,南昌市率先通过修改条例,将网吧正式定义为娱乐场所,这也是网吧首次被纳入娱乐场所管理,而娱乐行业与服务行业相比,高税收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当年的网吧行业。由于长期缺乏良性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遍布于业内的每一个角落。年复一年,竟出现了很多经营者对外不敢宣称自己是“网吧业主”的事实,绝大多数的社会优质资源不屑进入网吧行业发展和创业,整个行业从业人员中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20%。网吧行业似乎成为社会青年、问题青年的聚集场所,行业整体形象跌至谷底。维权和维护自尊,对网吧行业而言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压在行业头顶上的沉重条例和一些难以把握的界限,让众多网吧经营者不知何去何从。而各地针对网吧行业出台的管理制度依旧层出不穷,继续制约着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出台“网吧实名制”的规定,对行业的冲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整个行业客流短期内下降了50%。这一举措直接终结了网吧行业所沉迷的“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降临了,剧痛让行业的经营者明白,“坐等收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0-2012年,微利时代,路向何方?

  就在整个行业陷入彷徨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有“创新经营金点子”之称的蓝海战略,这是由中国网吧在线发起的活动,希望网吧行业在一片红海的环境下,开辟一片蓝海。很多网吧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南宁的网吧提出了“三高”的点子,即“高配置、高技术、高服务”的网吧运营模式,可谓一语道破网吧运营的实质。

  同时,增值业务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传统的增值业务利润越来越低,很多机构和企业正在进行网吧新增值业务的探索,例如百度、网吧院线、吉胜、北方电信、网维大师等公司都在增值业务上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长期以来,行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一直存在,有关企业联名提议价格战触底,竞争升级;网吧经营的成本越来越高,但为了吸引客源,很多业主都采取了降价的手段。现在网费的价格已经到了底线,没有了继续下降的空间,因此竞争再次升级,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十几年的发展,网吧行业孕育出了几大网游上市公司,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IT企业和网游厂商。巨人集团的上市,毫无疑问依靠的是网吧中一如既往的游戏玩家,网吧中的游戏玩家占据网游企业70%以上的客户群体。一些收费管理及游戏更新软件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网吧行业的支持。

  同时,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成立了网吧协会,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网吧在经营管理上也有创新举措,开设了网吧EMBA学习班,各地网协也对网吧从业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

  与培训相关的是,网吧展会成为潮流。展会架起了网吧业主和厂商之间的桥梁,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使厂商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了解网吧的情况和需要。一些企业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举办了近百场展会,为IT上游厂商、软件企业、增值业务等带来了大量的商机。

  网吧企业化、特色化运营的蓬勃发展,终于让行业清醒,告别了一根网线、几台电脑、几张桌椅的原始形态。如今的网吧大都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网吧多元化经营蔚然成风:在网吧里,提供饮料、零食甚至快餐,已经成为了各个网吧的基本配置,而在这些快速消费品之外,一些网吧还挖空心思想出新点子创收。

  在网吧行业自身反省和自我整改的同时,变革的阻力却越来越大。首先是网吧全面提价遭遇巨大阻力。从2008年开始,国内消费指数就一直居高不下,而这对于网咖时代的先河。文化部《2010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网吧市场规模为771.169亿元,相比2009年886亿元的市场规模下降了12.96%;2010年,全国网吧总量为14.4万家,电脑终端保有量为1428万台,网吧连锁率近30%。

  其中,全国网吧连锁企业4家,省级网吧连锁企业351家,连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时隔一年之后的2011年,文化部发布的《2011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经营成本的大幅上扬以及网吧用户数量首度出现负增长的影响,2011年我国网吧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9.7%,为619.05亿元,整个网吧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2011年,全国网吧市场终端保有量较2010年的1428万台减少276万台,总量为1152万台,同比下降19.4%,首度出现负增长;国内网吧市场中品牌电脑的比例出现小幅下降,品牌电脑比例不足5%的网吧占全国网吧总量的76.7%。

  同年,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强制连锁,有些地方甚至宣称全市网吧连锁率达到90%以上。对比2010年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单体网吧的占有率在下滑。2011年,近25%的网吧处于亏损状态,有3.8%的网吧亏损严重,难以维持经营。另外,有32.2%的网吧也仅是盈亏持平。当然,行业中也不乏盈利的网吧,但占比仅为7.1%。经营网吧最大支出项目的前三位依次是房租、硬件维护与更新费、税费等相关部门收费。网吧多数位于商业区或居民区,这些位置的租金往往比较高,房租自然占了网吧每月支出的最大一部分。

  时间进入到2012年,据腾讯公司调查,2011年中国约有14.6万家网吧,2012年萎缩至13.6万余家,而且还将进一步减少。究其原因,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此类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上网需求;二是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和接入宽带的成本越来越低;三是网吧的安全问题令一些用户止步不前。

  2013-2014年,转型升级,提升形象

  2013年,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即全国网吧行业协会在北京挂牌。同年,文化部开始在全行业指导“转型升级、提升形象”活动。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多次赴网吧调研,他认为,上网服务行业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树立行业自信,改变行业形象。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所谓“网吧”往往是不健康的地方,是问题青少年的去处。虽然这些问题只存在于一部分上网服务场所,但它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一些连锁模式网咖在发展中开始注重自身形象的改造,但社会长期对网吧行业的负面印象要得到改善还任重道远。人们往往把脏乱差和网吧联系起来,造成这种认知固然有误解的成分和政策缺陷的因素,但是与缺乏行业标准、缺乏形象建设、缺乏能够吸引社会大众的业态以及缺乏良好的经营管理,也是密切相关的。

  站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通过环境的改善,提升行业形象是最容易做到的。但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仅仅改善行业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提高行业的服务素养,创造多元化、多业态的便民增值服务,是行业浴火重生的前提。

  纵观整个全国上网服务行业,其拥有约13万家经营业主、服务人员超百万、服务客户约1.2亿的庞大规模,可谓一个名符其实的“网络服务帝国”。如果把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发展潜力之巨大,增值服务空间之广阔,即便将其放在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布局中,也堪称为一匹黑马。然而,试问行业内的经营者们,如果有一天,政府开始加大对这个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时,你们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那就首先从树立行业自信,改变自身形象开始。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行业才能得到伴随政策调整进入这个行业的多业态便民增值服务资源的青睐。

  合力,赢回应有的尊严

  在当今中国,恐怕没有几个行业,像网吧这般,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仍受到社会舆论的妖魔化。

  在中国互联网过去蓬勃发展的20年中,饱受诟病的网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跌宕中,始终都是中国信息化社会的建设者和先行者之一。然而,正是由于完全衍生于市场自然进化过程,网吧行业与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相关产业相比,始终处于边缘角色。即便是网吧行业已经扩大到十几万家经营实体、近1300万台终端,每天客户流量近亿人次的规模之后,非但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反倒被信息化社会进展中的“负效应”一次次冲击。

  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进程中,与那些在政策扶持下壮大起来的信息产业“正规军”相比,网吧行业几乎是野蛮生长,各自为战,因无法形成产业的合力规模,导致庞大市场如一大片浮萍,沉浮与挣扎于市场经济与政府管控的双重挤压之中,无力自拔。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社会的多元化导致单纯以提供上网服务为盈利模式的网吧行业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降低,其结果是导致了行业生存危机的爆发。即使如此,网吧行业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现有的规模仍能对社会变革产生足够的影响。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和体制机制不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正确引导曾经长期被忽视的网吧行业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已经成为政府深化改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如今,网吧行业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向服务社会的经营模式转变,如整个行业按照这个思维发展下去,定会对社会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网吧营业场所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能以政策扶植为主导,将行业经营的佼佼者们合力整合,大力推动行业的社会(市场)服务职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曾经长期被社会舆论诟病的网吧将会实现华丽转身,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回自己应有的尊严。

  文/王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