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阴谋谈商业

  中国是一个崇尚大的国家,各地的旅游景点、历史古迹,往往都以大或者“第一”而闻名。

  在汽车业来说,第一大市场的美名就很让国人感到骄傲。在不久前的巴黎车展上,看着诸多跨国车企老板纷纷对中国“献殷勤”,让身处异乡的我也颇为受用。

  但我们需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大?第二,还能不能继续大下去?

  中国很多方面的第一全都来源于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汽车市场的崛起,从根本上也是这一点。很多专家在计算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潜力的时候,喜欢用一个数据:千人拥有量。这说明,人口是汽车市场增长的基础。

  当然,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政策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而一些跨国企业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十余年峥嵘的见证和参与者。但是以中国占绝对优势的人口来说,成为第一市场只是时间的问题。

  同样的,面对着中国所谓“人口红利”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业究竟还有多少的增长潜力,未来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第一的名头?这或许已经不是危言耸听。

  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之下,来看现在争论颇多的一汽-大众股比调整以及合资不断续约的事情,似乎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就拿一汽-大众股份中一汽多持有的那10%来说,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起伏,大众对于它的态度也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这真的只是一个商业问题,不存在什么阴谋论。否则怎么不见一汽-大众不景气的时候,大众要求增持股份呢?二、既然是商业,合资本身也同样是一种权衡。如果中国汽车市场再不像现在这般前景诱人,相信你即便想续约,外方也未必答应。

  作为目前占有市场优势的我们来说,如果角色反转又会怎样?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就目前来看,汽车行业对于合资的依赖程度很难摆脱。

  即便没有失去市场的优势,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不断加深,此次股比调整已经释放出明确的信号,而且股比放开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取决于何时放开而已,到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股比放开的事情在今年曾经一度引发行业争议,在行业协会以及国企为代表的行业积极奔走之下,这一问暂问题时告一段落,然而车企们似乎再度松弛下来,忘记了自己已经戴上了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紧的“紧箍咒”。)

  好在,商业虽然无情,但它也是公正的。在今后的纯商业竞争中,实力强弱是惟一的筹码,运气或可一时助力,但终究不可长远。

  与其热衷于阴谋论,不如沉下心来,积攒实力角逐商业的战场吧!

  文/安丽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