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利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转型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广东,大数据,政府治理
  • 发布时间:2014-12-06 14:48

  改革不应当被歪曲,神圣不应该被亵渎。借混合所有制之道,践以小博大和金蝉脱壳之行,这是对改革的不尊和对参与民企的不公;以混合所有制之名,行“崽卖爷田”和利益输送之实,这是对法律的不敬和对所有民众的不公。防止“正经歪念”之举,根本还是要将改革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2012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后,一场“大数据”技术性变革风起云涌,逐渐演进为一场席卷全球的观念性、社会性变革,并正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及挑战。

  “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借助数据思考,用数据说话,推进数据化系统管理及服务创新,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我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数据资源,将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综合配置、合理利用数据资源,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服务性政府建设的便捷之道。在此,以广东省的具体实践为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创新公共服务手段,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水平。

  广东作为率先推行大数据战略的省份,2012年年底制定了《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坚持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拓宽数据搜集渠道、推进数据信息共享、打造智慧城市、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政府管理现代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积累了新经验,开拓了新思路。

  广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广州市政府大力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感知网络,建成一个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全球领先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并正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以智慧型技术为主干,推动高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攻关;以智慧型产业为骨架,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打造网络商都,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以智慧型应用为目标,初步实现公共安全、电网、地下管线管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程招投标等城市管理智能化。

  ——大数据构筑“广州芯”。依托大数据,广州市政府建立统一联动的数字化社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社会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智能化、人性化,开通了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市民网页,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险、公积金、交通违章、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便民信息服务,34个政府部门的143项政府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办理,41个部门实现与市民的网上互动交流服务并向市民提供电子邮箱、网络硬盘、资料库等服务;整合非紧急类政府服务热线为12345,努力实现热线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打造“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政府从被动服务、分散服务向主动服务、一站式服务、直通服务和云服务转变;发放社会保障(市民)卡150多万张,实现了社保、民政、卫生、交通、公积金、图书借阅、公园门票等8项应用,使市民少走路、少排队、少花钱;建成全市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库,为45个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支撑。目前,智慧广州建设的相关规划、配套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大数据催结“惠民果”。广州番禺区全力推进基于“大数据”模式的电子公务建设,建立“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市民、面向家庭”的电子公务运行体系,建设“智慧番禺”和“四个民生”(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工程。民生档案整合公安、流管、计生、民政、房管、残联等职能部门采集的人口信息,建设全员人口信息库,建立涵盖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外国人的全区居民电子档案,为之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目前民生档案已完成平台搭建工作,接入了计生、流管、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并结合民生卡(政府或企业兑现各种免费服务或优惠的载体,融汇了信息档案、金融服务、医疗和停车、广电卡等五大应用)身份认证、货币结算和积分管理三大功能,将全员人口信息号、民生档案号、民生卡号“三号合一”,以身份证号作为时间信息轴,民生卡卡号作为地理信息轴,成为“可控、可管、可信”的科学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及番禺居民享用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智能凭证。2014年1月起,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在辖区市桥街道发放民生卡约22万张,年内将向全区16个镇街全面发放,为广大居民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全方位服务。

  佛山: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佛山市顺德、南海等地,凭借大数据技术,搭建政务云服务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共享,突显协同作用力。

  ——政府领跑,数据支撑。顺德区政府各部门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超量的数据,在政务云服务平台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注册、发布和管理,使有需求的单位取得授权后可通过平台调用,这对数据提供方来讲,只需发布一次即可满足其他所有部门对相关数据的需求。而相关数据还保存在自己单位的服务器上,其他部门通过平台来访问这些数据是可控的,数据提供方可以随时查看有哪些部门访问过哪些数据,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并且,数据提供方发布的数据内容,可与自己单位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实时的同步更新,数据的时效性也得到了保障。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功能作用,促成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并逐步将数据公之于众,实现数据的社会化,这是顺德区政府提升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完善平台,数据效力。南海区政府依托大数据,成立数据统筹局,完善“ITVA”行政服务云平台,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智能化决策。在行政服务的云平台上,根据企业注册资金、银行贷款、用工数据、纳税额等信息,准确了解南海各类型工商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利用平台及时掌握道路交通堵塞的清晰情况,为智能交通建设积累依据;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实时显示市民对职能部门的投诉状态,并根据投诉情况去解决问题等。同时,启用“南海区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整合医疗信息及专业救治资源,使辖区居民享受“私人定制”式大数据医疗服务。目前,南海区正借助“三网融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等方式,连通市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尝试构建“云端”社会诚信体系、扩充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将行政权限下放到更多村(居)、社会组织以及有条件的企业总部中,既提升为市民和企业服务的效能,也缓解政府的行政压力,促进当地行政体制改革。

  省地税局:利用大数据推进管理转型

  广东省通过率先建成的省级地税集中征管信息系统,使海量数据的即时获取和精准分析及使用变为现实,全省地税系统共用一套服务器、一套程序和一个网络,拓展了税收执法、税源管理、涉税提醒服务等100多项业务,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融合大数据,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广东地税通过建立省级数据应用大集中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对每个行业、每家企业、每个税种进行精细化掌控,实现了税款自动入库、自动划解和实时监控,取得了税款的稳定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了税务办证服务创新,从限时办证提速为即时办证,从原来填写100多项登记信息,升级到填写8项必要信息内容,甚至可享受免填服务。此外,通过该平台又推进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明确了28个部门共享涉税信息的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互通、共用相关数据信息,税务管理逐步由传统、粗放化管理向现代、精细化管理转变。

  ——立足大数据,提供多元化办税业务服务。依托大数据平台,按照纳税人类别、涉税业务类别、办理时段等信息,提供服务大厅、网上办税、纳税热线、自助办税、短信服务等多渠道服务。通过自助办税终端系统,纳税人可以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自行完成代开小额发票、打印缴款凭证、清缴税费、申报缴纳车船税等凭证类税收业务。通过开通短信服务,有针对性地对目标群体提供发票开具提醒、逾期未申报短信提醒、未到期未申报短信提醒等多项主动短信服务。通过互联网电子税务局,纳税人可足不出户,轻松采用“零接触”方式,上网5分钟就可完成办税(业务),真正实现了由单一、工作日服务向多元、全天候服务的转变。

  ——用好大数据,促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紧扣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较易产生“暗箱操作”或“庸懒散贪”现象的几个重要关节,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惩防信息管理系统和绩效考评体系,对广东地税干部的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进行全程跟踪、分析、监控及评价,实现“人机互控”、惩防并举、弹赞有别,有效防控了各类执法、效能和廉政风险。国、地税分设近20年来,全省地税系统违法违纪发案率基本控制在0.5%以下的较低水平,没有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数据”管税的效能得以较好地释放,从而实现了由风险自控式行政向风险防范式行政的转变。

  大数据管理,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管理具有的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特征,大数据模式一旦被创造或建立,就可以快速在其他区域、其他部门予以复制和推广。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投入力量,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挖掘、汇集、数据资源,探索开放、分享公共数据资源的有效途径,建设行政服务云平台等社会综合服务智能化平台,对内交换数据共享信息,对外协同管理配套服务,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交通、安全、医疗、培训、社保、卫生、税务、环保等多方面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多元化、优质化、现代化发展,进而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与转型。

  作者系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文/余贞备 编辑/罗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