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信博:折一艘开往古代的漫船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包之记,设计,包装设计
  • 发布时间:2014-12-30 10:23

  第一次看到山口信博和他的折形研究作品,脑袋里一下联想到很多很多描绘江户时代的电影:武士的佩刀、优美的花道……总之,柔软的和纸和多彩的绳结中传递的,是来自那个古早时代的朴素温情。

  2014年11月底,山口信博夫妇在北京进行了超过一周的交流活动。他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讲座、指导同学们进行纸袋的再设计。在敬人纸语的“设计的变容”展览中,山口信博的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折形”研究再设计,与其他与纸相关的方方面面齐聚在一个小小空间之内。

  山口信博与折形的相遇纯属偶然。1995年,在一家古书店,他看到一本叫做《包之记》的书。这是一本江户时代的古书,作者是生活在将近200年前的伊势贞丈。这本书用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变体假名”写成,山口信博并不太读得懂这本书。但他站在书店翻看这本书,心中却涌起了巨大的好奇。除了文字,伊势贞丈用图片和步骤图,详细地将折叠“折形”的步骤介绍出来。作为平面设计师的山口信博,这才第一次得知“折形”这一礼法的存在。

  山口信博专门找到研究折形的学者,跟着他一个字一个字学习这本看不懂的《包之记》。室町时代,武士阶级掌权后,武士阶级的礼仪法度随之建立起来。具有自己独特美学的茶道、花道,也是从那个时代逐渐发展起来。在诸多礼仪形式中,“折形”是其中一种。武士阶层在赠送礼物时,会白色洁净的和纸把礼物包起来,再用彩绳打结固定并装饰。从室町时代确立到现在,“折形”的流传已超过600年。为了和大众游戏的折纸区别开来,昭和时代初期,“折形”的范畴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折纸中的带有礼仪性质部分才被称为“折形”。根据所送礼物是弓箭还是筷箸,被送礼对象是男子还是女子,和纸折叠的手法、方向,都会产生差异。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祝仪袋,折叠的方法也大有乾坤。祝仪袋的上下,犹如自然的天与地,将纸张两端折叠后,如果以“地”压在“天”上,则表示喜悦与祝福,反之则传达出悲痛与哀伤……此外,包装上的结是以一种被称之为“水引”的彩色纸绳为材料制作的,从1根、3根到5根,根数越多越能体现出对受赠者的尊重。红、白色的结可用于赠送朋友,金、银色的结则适宜赠送长辈。用水引打结的方式有很多,形态不同的结也各有不同的含义。

  越是深入学习、研究,越是让山口信博感到好奇又惋惜。除了《包之记》,伊势贞丈还写作了《包结图说》。这些古书,现代少有日本人阅读,关于“折形”的知识,泯没在繁杂的现代信息之中,而用“折形”包装礼物的手法,在当代年轻中并不流行。2002年,他成立折形设计研究所,不仅研究折形中的学问,还努力思考将这个古老的礼数运用到当代设计中的方式。

  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山口信博用当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折形这一形式。山口信博的折形设计研究所由四位平面设计师组成。通过与手工和纸手艺人的合作,折形设计研究所开发了一批原创的自主商品。研究所与中川政七商店合作开发的一款名片夹,完全由一张麻布折叠而成。与虎家合作开发的筷袋,将传统的漆筷盛放在半透明的柔软的和纸半截袋之中,再以彩色的水引进行装饰。在山口看来,折形传达的是人际间的交往,因而折形设计研究所研究的日式干果子包装、新年祝福礼盒,都用最韵味悠长的传统形式,载满了人际间温暖和情谊。

  在日本的传统折纸中,有一种名为饥饿“捻折”的,这是一种两张正方形的纸重叠,通过将上层的纸旋转、近而折叠的技法。山口信博试着将下层的纸由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他用传统的“山折”或者“谷折”手法,不断变换中间的正方形的折叠方向。在他看来,这种“折”与“展”的动作宛若呼吸时对肺部的收缩与扩张,也正是折纸的趣味所在。他把这一系列的自我研究命名为“Fold In Fold Out”。

  20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在东京举行。山口信博在“Fold In Fold Out”的基础上,用“折形”的艺术形式设计了本次大会的LOGO和宣传用字体。“折形”中对人情、冷暖的美好蕴含也被山口信博寄托在这组设计中:制作字体时需要把纸向中间聚合,通过设计这套字体表达了各国团结起来解决经济难题的愿望。这一设计作品获得那一年戛纳广告节设计类银狮奖。

  在山口信博眼里,超过600岁高龄的“折形”并非过时的“老古董”。这种传统形式中独有的干净利落,倘若如果能够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性因素,一样可以折一艘船,跨越现代与古代的鸿沟。“设计是有一定的规矩的,但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在规矩内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之中。”

  文 王菲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