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艺术家的最终曲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艺术家,伦敦泰特,雕刻
  • 发布时间:2014-12-30 13:05

  伦敦泰特现代于2014年的四月到九月展出了马蒂斯剪贴画的主题大展,并成为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展览。随后纽约MoMA将这个展览引进到美国,目前正在展期当中。马蒂斯在他六十岁的晚期时开始致力于他自创的剪贴创作,他自己形容为“雕刻颜色”。

  终曲

  终曲(Postlude)一般指音乐作品的结尾章节,会与整个乐章的主旋律相呼应或将其提升。在教堂礼拜仪式中也指最后风琴乐器的一段独奏,在歌剧中也可以表示剧情发展的最终幕,往往会有冲突的高潮和结局带来的意外,是最灿烂、精彩的时刻,同时也是整个作品的最后一刻,完结后的寂静随之而来。虽然“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反映的是戏剧作品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但很少人的人生能真正像文学作品中的一样有着理想化的戏剧性,在尾声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艺术家的创作生涯更是如此,有太多的艺术家能拥有辉煌、精彩的一章节,但确极少有着完整的一曲,更甚者能拥有一个精彩的终曲。要拥有完整的一篇曲目不仅要求艺术家要有持续性的创造力,还要有不断创新的想法和胆量,这就对艺术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回顾艺术的历史,有太多的艺术家在其巅峰时期的创作被写进了历史,但很少有的名字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段重复的被提及。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人们最熟知的拥有着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的创作就已经可以被分类为风格各异的创作时期。在他最后的十年中,他对绘画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绘画上标注日期已经不足以区分,因为他一天就会产出许多作品。1968年至1971年他的风格已经逐渐脱离立体主义,更加的色彩化和表现化,有的批评家认为他当时的作品已经预示了之后到来的新表现主义风格,而且比他们出现的更早。蒙克(Edvard Munch)的一生时刻在与灾难和疾病做着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除了患上了西班牙流感,右眼睛还饱受内出血的困扰。但他却利用视觉上的阻碍,将其发展为晚期绘画中的一种符号化的元素,生前最后的几张自画像更表达出他对生命的担忧与消极。

  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艺术生涯也是如此,他不仅坚持创作和尝试,更是升华出了一种全新的媒介和创作手段——剪贴画法(Cut-out),近期MoMA和泰特现代都对马蒂斯这一时期的独特创作进行了展示研究。马蒂斯的剪贴画法,更准确应该称作“水彩染色纸的剪贴”(Gouache-coloured Paper Cut-outs)。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先将剪裁好的方形纸片用水彩染色;之后马蒂斯会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尺寸的剪刀来在纸上剪出形状;艺术家然后会在另一张纸上将剪出的图形排列,在位置固定后用大头针将图形固定在纸张上;为了记录和节省墙面空间,艺术家往往还会将图形的形状轮廓转印下来在另一张薄纸上;最后一步粘贴,以记录着位置轮廓的纸将图形复位,在简单地用胶水或粘合剂涂在图形背面然后粘在底下的纸上,最终可以配上镜框玻璃以便保存。

  这样的手法看似极其的简单,就如我们儿童时代所做的手工一样。但确是马蒂斯一生艺术实践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晚年,由于疾病和经受了一次大型手术,马蒂斯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再进行油画的创作。就连他最后阶段的剪贴创作,也从始至终有助手的协助,协助他准备好方形的纸,以及记录轮廓、涂抹胶水等等工作。马蒂斯基本只负责剪裁和安排图形的位置,以及指挥助手帮忙分部大尺幅作品中各个部分的位置。剪贴创作中粗糙的图形结构和各种突出颜色选择也正是马蒂斯所坚持的野兽主义风格的延续,其所主张的将艺术简化、平面化、色彩的极致化,都在剪贴画中表现了出来。马蒂斯常用的人体形象也在剪贴创作中保留了下来,如《蓝色裸替》系列(Blue Nude)。马蒂斯受到身体客观条件产生的剪贴创作就像是为了填补他绘画上想象力的一种应急机制。

  剪贴式创作

  马蒂斯同样沿着印象派的轨迹在20世纪30年代拜访了塔希提岛。那里独有的风景和社会环境同样给予马蒂斯深刻的感触,在他剪贴创作里面一直重复出现的女性头像和植物叶子的形象都是来源于塔希提之旅。他也在此时开始尝试利用剪贴技术来进行创作。马蒂斯对舞蹈的热爱在绘画时期就十分明显,在他晚年因为他对芭蕾的喜爱,一家出版商想要将一本关于舞蹈的诗集出版为配有图画的书籍。马蒂斯于是接受委托,并尝试用剪贴的方式来创作插图。这本出版物名为《爵士》(Jazz),也是马蒂斯剪贴创作的转折点。经过这次委托创作,马蒂斯看到了剪贴方式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方式的潜力。

  《爵士》同样也是马蒂斯剪贴创作的信条和宣言的结合,也是其剪切技术的说明和范本。在1946年创作的大尺幅作品《大洋洲·天空》(Oceania Sky)中,马蒂斯剪出的鸟、鱼、珊瑚、落叶的形象然后在巴黎的家里面的墙上随意地布局,没有对最后的成果过度地设想。这些形象是为了怀念他的上次塔希提之旅,马蒂斯以自己家中的墙为大海和天空,将剪裁出的动物植物自然地、随意地散落在其中。除了《爵士》的委托创作,马蒂斯在晚年还接受了大量的委托创作,这也给了他机会充分地实践和展示他的剪贴创作技术。

  在1947年他接受了旺克(Vence)城的委托为当地的罗萨里教堂(Rosary Chapel)设计内部装饰和牧师所用的袍子。马蒂斯将重点放到了教堂的玻璃上,他需要想象将自己的剪贴风格转变为以玻璃为材料的样子,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工作室,进而整个屋子当成了教堂的模拟场地。最后的成果马蒂斯使用的叶子似的椭圆图案重复出现构成纹案。随着对剪贴风格的尝试,马蒂斯对此方式更加的熟练,创作的作品尺幅也越来越大。

  在1952年他创作了《长尾鹦鹉和美人鱼》(The Parakeet and the Mermaid),美人鱼和鹦鹉在各种颜色的马蒂斯典型的叶子图案中浸没。美人鱼的形象可以看出是马蒂斯一直在实践的蓝色人体系列的产物,长尾鹦鹉的形象也极度地简介和抽象。马蒂斯艺术生涯中的最后几件剪贴作品达到了技术和视觉效果的顶峰,创作出了纪念碑似的作品。《带面具的大型装饰》(Large Decoration with Masks)同样是长于5米的大尺幅作品。马蒂斯这次从他四十余年前看到的摩尔文化(Moorish)的马赛克纹案获取灵感,以几何似的对称分布,面具所指的人脸形象也可以看出塔希提岛居民的影子。

  在《蜗牛》(Snail)中,马蒂斯将剪贴创作的再现方式推向了更加抽象的方向上。观众很难从这幅作品轻易地看到蜗牛的形象。但马蒂斯的创作过程确是来源于对现实蜗牛的模仿,但在过程中他以更加粗犷的剪裁将这一形象分解、解构。《大洋洲的记忆》(Memory of Oceania)同样是马蒂斯对塔希提岛的回忆,描绘了当地的咸水湖和周围的风景,跟《蜗牛》相似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再现。《游泳池》(Swimming Pool)是马蒂斯的一件环境作品。灵感来源于当年马蒂斯因身体状况想去游泳而未成功,于是他决定将工作室变为自己的游泳池。抽象的泳者形象就像被水的折射影响一样,显得意外的真实,使观看者切身体会到身处泳池里面的感受。马蒂斯的艺术生涯的终曲可谓是精彩的收尾,同样也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积累的成果。在当代艺术快节奏、高资本的运作环境下,能拥有持续的精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而且能一直生存于艺术界的可能会更多。最近才开始活跃的黎巴嫩艺术家埃塞尔·阿德南(Ethel Adnan),年已接近90岁。70岁的装置艺术家费里达·芭洛(Phyllida Barlow)在近两年才被画廊代理。艺术家的年龄明显已经不是影响作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着持续坚持的实践和思考的积累才是谱写好艺术生涯乐曲的决定性因素。

  文 康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