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实现特色发展的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特别是在一些民族地区,由于受制于民族风俗习惯及生产技术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迟缓。所以需要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加快推动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区域农业经济来讲,民族农业经济其涵盖面较窄,而且缺乏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是以各民族特色、文化和风俗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经济。当前相对于我国普遍的农业发展来讲,民族地区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其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民族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相对于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讲较为滞后,所以需要针对当前民族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快推动具有特色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从而更好的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没有形成农业规模化发展。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相对较为闭塞,这就导致这些地区受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水平严重落后,耕地数量有限,无数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同时,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农民都是以粗放式的开采模式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对生态资源无序的开采,不仅导致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而且自然资源破坏的也较为严重。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缺乏深入的认知。在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仍沿用传统的自产自产销售模式,对市场经济缺乏必要的认识,不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规模化,处于粗放式的经营状态下,而且农产品质量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导致农产品在竞争中缺乏价格的优势,再加之一直以来民族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上都局限于民族地区内部,这就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

  仍沿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民族地区的农民在进行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其收成往往需要根据天气及土地情况来确定,这就导致农业收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之自身生产技术落后,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往往达不到标准的质量要求,这就导致农产品自身的价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农民的收入。另外,民族地区农民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用于销售,不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这就导致农产品的收入较为低廉,与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二、民族地区实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对耕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由于民族地区农民传统思想较为严重,耕地处于分散性经营状态,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所以需要将民族地区的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各级政府通过对土地承包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对土地承包活动进行规范,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农民基本权益,同时给予土地集中化的使用者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扶持,加快推动耕地规模化的发展。

  加快推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传统农业的农户家庭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随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大量闲置、分散种植地块的规整合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发挥规模优势,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搞特色经营,创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劳动者就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管理经验,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方式,不断开拓视野,培养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产业。当土地承包出去以后,农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但收入仍然是微薄的。如果农民仍以土地承包的费用作为生活的来源,则不会促使农民生活变得更好,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应该积极的支持农民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创收的第二产业上。民族地区具有着民族的特色性,这个特色性可以应用于产业当中,通过特色产品的加工、制作来为居民的生活创造额外的收益。也可以通过旅游中的民族特色民宿等的经营来,形成第二产业的创收。往往,民族地区的农民常以粗放型的生态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作为第二产业,这无疑会对生态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浪费。对此,可以通过人工养殖野生植物、水产品、动物等形式转化农民对于生态自然资源的破坏,从而为民族地区的农民保留第二产业的创收,并成为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

  加快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特色民族品牌。由于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用作销售的话,无法将农产品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而如果通过自己生产、自己加工、稳定的销售渠道这三个过程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民族地区的经济利益、农民的经济收益实现最大化。这需要民族地区政府以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常规产业发展为辅,进行招商、引入企业,开设特色发展资金,打造特色的民族品牌,在民族地区扶持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利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更好的引领民族地区的农民实现经济的双赢。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因其特色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城镇居民有着很大的吸引性,所以以民族地区的特色作为卖点吸引城镇居民到民族地区旅游来实现民族地区创收的第三产业的形成。旅游业不仅能够作为第三产业为民族地区的农民带来收益,还可以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起到促进的作用。采摘园作为旅游的一个特色,可以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获取更高的价格;民族特色的手工产品是作为农民第二产业的创收,而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吸纳手工产品的销售,可以是为手工产品的一个销售渠道。而民族地区的特色菜、特色民宿等都是民族地区的农民进行第三产业创收的主要手段。

  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针对民族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民族地区特有的特色,来推动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农业的创收创造诸多有利的条件,从而确保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为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包海霞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