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里有位实习生试用期结束,对我说想要换一家公司。我第一反应是留住他,因为他在几位同期的实习生当中,能力算是不错的。我问他是因为薪水的问题,还是在这里工作得不顺心?他坦白说都不是,只是觉得自己每天做最基础的工作,一成不变的日程令他觉得浪费时间。他说,没准儿换家公司会见识到更多的东西。
我说,即使换一家公司,以你初入职场的能力,也一样是做同样的事情,何必操之过急呢。他摇摇头说,正是因为我刚刚毕业,所以才急需多经历新鲜的环境,这样才能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才称得上完整的人生。
我不禁沉思,在大部分人眼中,视界狭窄就代表着见识浅、能力低,沦为弱势群体的想法根深蒂固,而经历不同环境所带来的阅历上的“充电”,是正常且理所应当的。然而,人们似乎都刻意在着重“经历”的获取,而忽略了阅历并非只要经历过就会拥有这件事。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朋友从台北寄来的明信片,正面是雄伟的101大厦,背面却只潦草写着:不多说了,在赶飞机。回来的时候我去机场接她,问到台北的感受如何,她带着一脸倦容说,人太多,行程又紧张,很多景点都只是走马观花。实在难以描述她语气中的失落,有不甘,有无奈,更多的是累。在此之前,她何尝不是抱着摆脱都市生活躲到远方旅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想法,然而这种急匆匆的经历,除了满心的疲累,又有什么收获可谈。
另一位朋友大学的专业是西班牙语,毕业后去某个国家援建铁路,在那儿工作了两年,决定回国。我问他原因,他说那里的环境过于艰苦,经常睡到一半,发现被窝里有一只巴掌大的毛茸茸蜘蛛,出门走一圈,两米长的鳄鱼满街跑,不仅如此,他还遭遇过不下两次持枪入室抢劫。
回来后,他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可他始终无法适应。在外国时,他的工作比较自由,一到假期就买张机票满世界跑,可现在就连附近的旅游城市他也只能望洋兴叹。在国外每天幻想八大菜系,但来到广州,依然每天只在一家茶餐厅用餐,不是他吃不起,而是完全没有了想要吃的欲望。就这样,他在国内工作不到3个月,就决定重新去国外工作。
他的这种情况被我笑称为“别处症候群”,在同一个环境待得越久,越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对别处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只是你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去到别处,也未必能获得理想中的生活。
在上海向往北京的烤鸭,在北京惦记广州的早茶,在广州垂涎重庆的火锅,在重庆梦到西安的肉夹馍,我们在一次次向往和踟蹰中,浪费掉的绝不只是光阴。
姬霄
(丁强摘自《广州日报》2014年12月20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