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一个80后作家的财富密码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郭敬明,小时代,最世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3 08:58
华策影视1.8亿收购郭敬明名下上海最世文化有限公司26%股权,上海最世文化有限公司由此估值大约7亿元,再加上《小时代》电影分成、图书版权等,郭敬明步入10亿身价行列。
将文学内容一步步搬上电影银幕、电视屏幕、手机游戏、音乐剧舞台,一部原本价值几百万的小说,包括多元的广告植入、衍生的周边产品等在内,可能会撬动高达数亿元的市场。
如今,郭敬明正在通过最世文化有限公司这一实体,逐渐完成覆盖小说创作、版权、图书出版、电影电视、文化经济等全产业链版图。在构建出价值10亿文化帝国的进程中,已经反映出郭敬明在资本运作、战略设计、组装与资源分配、产品创新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他也为作家开启了新的商业模式。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超凡
一个80后作家的10亿文化帝国
从文化界到娱乐圈的跨界,使郭敬明得以在出道10余年的时间里保持超高的“人气”。以“人气”为基础,他依靠个人品牌打造商业平台,缔造了一条青春文学作家的“生产线”,并不断挖掘和延伸产业链,将“青春”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从而构建出价值10亿的文化帝国。他也为作家开启了新的商业模式。
因为执导了《小时代》,郭敬明又多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头衔,这位本来就颇受争议的“年轻作家明星”进一步扩张了商业版图,更加站上了舆论讨论与瞩目的焦点。
郭敬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他和不喜欢他的人各自抱有不同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从大众的眼光来看,郭敬明是个成功的人,他拥有的名声与财富表现出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他曾表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实现,“最怕的不是变老,会死,而是怕没有体力和精神强度来支撑自己完成目标,因此不接受碌碌无为的时间。”
可以说,少年成名的郭敬明,并不缺乏知名度和财富,但是《小时代》电影的火热,将郭敬明的个人品牌和原有业务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小时代》上映后,其系列图书迎来一轮抢购热潮,而他本人,进一步完成了从作家到商人的完美蜕变。
2013年12月,华策影视1.8亿收购郭敬明名下上海最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最世文化”)26%股权,由此计算,郭敬明的公司市值大约有7亿元,再加上小时代电影分成、图书版权等合计大约10亿身价,创造了80后、90后一代凭借自身力量实现的财富神话。
《小时代》系列电影一直饱受争议,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喜欢该系列电影的人也不吝啬赞美之词,正所谓“各花入各眼”,但毋庸置疑的是,票房却在“骂声”中一路狂奔,最近还网传韩国将翻拍。《小时代》系列成为了“现象级”的影片,《人民日报》刊发三篇文章点评该电影,分别充斥着肯定、中性、否定三个论调,而各大媒体的评论、分析也“热火朝天”,郭敬明及演员团队也在各大电视节目和各种屏幕与平面媒体访谈中频繁亮相。大规模的宣传和激烈的争议成为票房的助推器。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5日,《小时代》三部系列电影总票房超13亿元人民币。据出品方乐视影业透露,《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0倍。
2013年6月26日《小时代1》正式上映,首日即创造8000万元票房,在一片争议声中最终以4.84亿元收官。同年8月,《小时代2》趁热打铁推出,在“骂声”一片中又获2.9亿元票房。2014年7月17日《小时代3》再度上映,首日便以1.1亿元票房超越第一部的纪录,随后累计获得超过5亿元的票房。
《小时代》系列无疑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成功品牌,一个粉丝经济的经典案例。在一定层面上,郭敬明不是一个导演,而是成功的产品经理,《小时代》系列是这个产品经理做出来的电影产品。
郭敬明来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圈”,而不是来自于眼球至上的娱乐圈,将娱乐圈的诸多做法跨界带到了出版界,实现了作家的明星化,尽管褒贬不一,但效果显著。2004年至2012年,郭敬明连续九届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是连续上榜的唯一一位作家,2014年郭敬明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的排名位置达到了第27名。
明星将“人气”换算成“财气”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奥普拉、李静、徐静蕾等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个人品牌商业化,每个人都有一套“星模式”。作家出身的郭敬明,出书、开公司、办杂志、拍广告、作词、搞写作比赛、发掘新人、编剧、指导电影,未来还可能做做游戏……将与文字沾边的分支产业,都规划到他的商业版图中,他的文学造诣和成就仁者见仁,但他无疑开启了作家新的商业模式。
作品奠定“明星化”基石
郭敬明对财富、奢侈的崇拜,一直饱受批判与热议,这种崇拜蔓延到其小说、电影的表现上。郭敬明刚出道时推出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并没有体现出他是个多么迷恋物质的人,仅是让人感到作者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恋情结,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独特的,这可能和他还处于学生阶段有关。之后他开公司、涉及影视行业,对成功的渴求和商业野心越发显现。
因“新概念作文大赛”而崭露头角,凭《幻城》而声名鹊起,携《小时代》迎来事业的一次高峰,郭敬明将其个人品牌贴上了“受欢迎”的标签。在通过文字作品收获了最初的关注之后,郭敬明对娱乐圈的生存法则了解透彻并娴熟运用,一步步地实现了作家到明星的跨界,并将高人气保持10年之久。
郭敬明来自四川自贡,是个“小镇青年”。高中时期就以“第四维”为笔名在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2001和2002年,不到20岁的郭敬明连续两届获得《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发行了个人散文集、短篇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
2002年,郭敬明被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录取,此后不久,他在《萌芽》发表了1万字的短篇玄幻小说《幻城》。2003年1月,由短篇改编为长篇的《幻城》出版,受到读者热捧,甚至出现了手抄本。春风文艺出版社觅得商机,买断了郭敬明大学期间所创作作品的首发权,合同价值达到上百万元。到2003年底,《幻城》累计销量达到84万册,版税收入150万元,郭敬明也因此声名鹊起,他和韩寒等一批80后作家为中国文学界开启了青春文学这一扇新的大门。
在之后的10年里,郭敬明涉足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但却一直笔耕不辍。从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至今,其作品达十余部。此外,郭敬明还与其创办的最世文化旗下签约作者合著了若干部作品。连续7届入围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身为作家的价值和被认可的程度。
用人气打通跨界屏障
有了作品为基础,实现商业化只是迈出了初始的步伐,要想拓展商业版图,还需要保持较高的受关注度。
郭敬明身上一直不缺少话题,网络上调侃他身高与外表的图片和段子层出不穷,花样繁多,郭敬明本人十分淡定。此外,他钟情于奢侈和财富,喜欢在网上“晒”富,这种“拜金”与“炫富”标签,也为他赚足了眼球。耗资数亿买下汪精卫四姨太的上海老宅这一举动,自然也引来无数非议。
事实上,郭敬明十分注重个人形象,毫不掩饰自己具有偶像气质和潜能,经常自称有“偶像包袱”,并且早在10年前宣传《幻城》之时便要求主办方为其进行造型,而当时的出版界基本还不具备这样的意识。
不管外界对郭敬明是褒是贬,是讽刺还是调侃,不管他本人对很多事情是主动参与还是无奈接受,受人关注才是最主要的,在其出道10年的岁月里,除了作品外,郭敬明用话题性成功保持了超高的人气。
可以说,较其他作家而言,郭敬明显得更加热衷于踏足娱乐圈。他曾推出音乐小说《迷藏》,合作者就是打造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龙丹妮。2008年,郭敬明正式加入天娱传媒,成为一名签约艺人并担任天娱的文学总监,而天娱传媒正是电影《小时代》的出品方之一。
此外,郭敬明还为多首歌曲填词,包括2007年《快乐男声》主题曲《我最闪亮》,李宇春的《蜀绣》,韩红的《听我的声音》、《海神》,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主题曲《星空物语》等,《小时代》电影的六首歌曲中更有五首由他本人作词。他还成为多个品牌的代言人,并多次登上杂志封面。2010年,郭敬明与公司其他作家合著的小说《丘比特来电》被改编成电影《我们约会吧》,由其本人担任编剧。
借电影《小时代》之势,郭敬明及其团队参加了诸多当红娱乐节目的录制,他在娱乐圈也越发如鱼得水。
郭敬明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文人,是他懂得对自己身上的商业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创造娱乐话题。从文学跨界娱乐,郭敬明深谙引人瞩目之道,依靠娱乐圈的法则收获人气。
文化商业化:挖掘“青春”价值
与获得人气相比,如何将人气变现是更大的难题。
显然,娱乐圈对于这个难题有符合圈内规则的解答方法。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利用节目的影响力打造媒体帝国,赵本山、郭德纲分别通过本山传媒和德云社的平台推出演员,主持人李静的“静家族”已小有所成,他们以此来延续和提升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而郭敬明再一次把娱乐圈的这种做法复制到了文化圈。
郭敬明、《幻城》、电影……这些词汇叠加在一起,营造了一幅迷乱的幻象,而那双具备神奇力量的,无形但有力的商业之手,能让这幅幻象褪去迷雾变得清晰。
2004年,郭敬明从上海大学休学,与好友成立“岛”工作室,以主编的身份推出《岛》系列杂志,到2006年11月停发,《岛》系列杂志一共出版了10期。随后,郭敬明以原班人马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出版杂志《最小说》。这本杂志由柯艾文化提供内容,长江文艺负责出版。2009年,郭敬明出任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2010年7月,郭敬明创立了最世文化,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柯艾文化成为其附属公司。
21世纪初,一群80后作家开启了青春文学的大门,郭敬明则进一步探索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商业化之路,挖掘年轻人的文化消费潜力。郭敬明凭借其个人品牌,以《最小说》为核心平台,缔造了一条青春文学作家“生产线”,并不断深入挖掘“青春”的商业价值。他不仅自己能创作文学,还能带出其他新人,共同支撑80后、90后的文学市场。
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艺人经纪公司。他与近百个文字、绘画作者签了约,为每位签约作家配备专职编辑。最世文化旗下的《最小说》、《最漫画》等平台是他们开设专栏、接受采访、发表连载的平台;同时,还安排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漫画家等进行组合,合作出书;至于公司外部的商业合作、采访自然也会被安排妥当。一旦最世文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丝也会帮着摇旗呐喊。
为了充分利用最世文化的资源,郭敬明和旗下作家一般先在杂志上连载作品,之后再发行单行本。他还组织旗下的作家、漫画家一起旅游,出版了《下一站》系列游记。2008年,郭敬明更是把“超女”的选秀模式搬到了文学界,每年举办“THE NEXT·文学之新”选拔赛,全国海选,与优秀人才签约。签约后,最世文化会对作者进行长期规划,图书出版、包装、营销等都由公司统一安排,既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公司选拔了人才。
针对读者市场,郭敬明对旗下刊物进行了细分。2009年,《最小说》改为半月刊,推出新的下半月刊物《最小说·映刻》,上市两个月的销量便达到50万册。2010年10月,作为《最小说》副刊的《最漫画》开始独立发售。12月,落落主编的《文艺风象》和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捆绑上市,《文艺风象》用文艺的方式包装解读生活,《文艺风赏》则是一本高端纯文学杂志。2012年1月,杂志《放课后》问世,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将读者群拓展到更为年轻的群体,《放课后》问世第三个月的销量即达到18万册。
在《最小说》这个平台,诞生了一大批像郭敬明一样的青春文学作家,每位作者都是他营销的对象。很多畅销作家和作品在郭敬明这里完成华丽转身。最世文化好像一个“梦工厂”,落落、七堇年、安东尼,都是这个梦工厂所“捧红”的。据说,《最小说》旗下的作者,如果没有郭敬明,新书只能卖3000本,但是封面一旦打上“郭敬明推荐”,销量能达到10倍以上。2012年,由最世文化培养出的落落、安东尼、笛安跟郭敬明一起登上了当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
最世文化的图谋:深耕产业链
《最小说》占据青春文学市场60%的份额,而随着《最小说》的日渐成熟,最世文化不断拓展其产品线,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创造更多元的收入来源。目前,最世文化拥有杂志、漫画、艺人、影视在内多个业务,通过深挖“青春”的商业价值,年产值突破15亿元。
郭敬明具有关注度和聚光灯效应,在最世文化这个平台上的年轻人,自然很容易受到关注,这是当初他建立《最小说》这个平台的原因。这个平台一开始是没有产生商业价值的,在它诞生初期,“郭敬明”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注入到平台上,就像打造一个新的子品牌。郭敬明表示,有段时间他自己一本书都没有出,也不做什么事,所有的宣传通告都是宣传《最小说》这个新平台,渐渐把这个品牌培养壮大。但那个阶段,这个平台一直没有产生价值。
渐渐地,最世文化具有了商业价值,平台上的人也开始“名利双收”。郭敬明旗下的作家,通过《最小说》这个平台,自己又成了一个新的品牌,但是他们还会在这个平台上继续表演,他们的崛起会让这个平台更厉害,品牌不断被复制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商业模式开始支撑着最世文化朝前运转。
虽然最世文化刚刚涉足影视圈,文化产业链也只是初具雏形,但是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电影《小时代》上映前,《小时代》系列图书已经有了2443.7万读者,提供了数量庞大的潜在观众,配合电影上映,原著《小时代》的第一部被再版,由郭敬明参与创作的记录电影诞生全过程的图书《小时代电影全记录》已经出版,《最小说》最新一期的封面更是直接选用了电影海报。
2013年12月1日,华策影视宣布以1.8亿元价格购得最世文化26%的股权,被外界推算出最世文化近7亿元估值。郭敬明承诺,自合作协议签署之日起,其个人原创开发或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的版权必须且只能转让给最世文化,上述剧目和郭敬明个人制作、导演、监制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目必须由最世文化负责运营。
最世文化负责制作的由郭敬明个人原创开发、版权改编、个人制作、导演、监制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项目,华策影视享有对上述剧目的优先投资权。据华策方面表示,除了拥有优质版权以外,最世文化旗下80多名签约作者,如落落、笛安、安东尼、恒殊等,及这些作家出版的多部热销图书,也是促成此次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推出了众多颇具知名度的作品之后,影视版权费成为最世文化一笔不菲的收入。
截至目前,《小时代》已累计创造超13亿元的价值,但这并不是它的极限。据了解,今年5月《小时代》还将推出音乐剧,而《小时代》的同名手游也于去年底曝光。《小时代》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高的商业价值,自然与其作者郭敬明有关,却也和其幕后的重要推手—最世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世文化急需新的力量支撑公司的未来发展。为将最世文化的内容价值充分展示出来,郭敬明还在近两年尝试跨界开发,除了将文学作品制作成影视剧外,还将尝试动画、游戏等,如《幻城》被改编制作成网游,同时还将拍摄成3D动画电影。而这一系列的举动被视为最世文化在寻求多元化发展,避免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的稳定业绩之举。
“现在最世文化正在进行内部业务调整”,最世文化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向《经理人》杂志记者表示,“由于华策影视于去年认股,为了让公司业务更加完善,调整后的最世文化将会把业务拓展到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预计调整将在2015年完成,当然,图书仍会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缜密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让郭敬明在青春文学领域几乎“无敌”—连续几年的图书销量排行榜,他和旗下作家创造的纪录无人能及。虽然最世文化有《小时代》这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但是一个公司的产品体系不能过于单一,只拥有一个品牌是不能支撑整个公司的。另外,最世文化也不能仅依靠郭敬明的影响力和他个人的作品。今后最世文化可以将公司旗下其他作家的作品也进行深度开发,展现这些作品的价值,让产品体系更加多元化,创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最世文化应该依靠内容上的优势多开发一些产业链,避免出现产品单一的情况,让每一条产业链都创造价值,并相互支撑。当然,尽管跨界开发是文化公司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自己的主业,要保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郭敬明一直都很清楚市场的运行规则,从商业角度看,他其实是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了解15~25岁的年轻人需要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所以不管是何种介质的产品,他都能获得成功。但和所有成功的产品经理一样,仅仅了解用户是不够的,为了做出能被用户接受的产品,郭敬明同样要经历很多压力,甚至蜕变。
文/王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