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酒鬼酒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酒鬼酒,白酒,中粮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3 09:06
在上世纪90年代,曾和茅台、五粮液分庭抗礼的湘西名酒酒鬼酒,自2012年底爆出塑化剂事件以后,一直处在低迷的困境中。其2014年度业绩预告中,更是宣布可能出现9000万元至1.2亿元的亏损,成为白酒行业中第二大亏损上市公司。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酒鬼酒陷入今天困境,实质和其隐藏在背后的“经营黑洞”有关。
10年黄金路,3年寻底期。白酒行业持续10年一路狂奔,在2012年以一场食品安全事件戛然而止,这场食品安全事件由白酒塑化剂开启,而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主角正是酒鬼酒。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可影响发育和导致肝癌。酒鬼酒因媒体报道当日股票临时停牌。由此开启了酒鬼酒“跌跌不休”的漫长时光。2013年净利润亏损3700万,2014年度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1.2亿(截止2015年3月1日前预告披露);虽然塑化剂风潮已过去,但酒鬼酒一直没有走出塑化剂的阴影。
翻看酒鬼酒的历史,可谓星光斑斓,由艺术大师黄永玉赋名,酿酒大师吴晓萍定型酒体,更不乏企业家王锡炳、资本玩家刘洪、五粮液总经销体系缔造者徐克强等等知名人物在其发展中留下足迹。它的产品售价在上世纪80~90年代长期高过茅台、五粮液,并曾经一骑绝尘,笑傲股市,却又迅速沉寂,几经沉浮。
酒鬼酒是否还能再创辉煌?面临行业糟糕的下行环境,曾经无限风光又何以至此困境?究竟酒鬼酒在经营与管理上犯了哪些错误?
曾和茅台分庭抗礼
白酒在国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烙印,就如春节一样,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仍然顽强地延续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亲情、山水意识、田园文化和农耕文明在酒中得以延续。所以,中国人离不开白酒。
自古深山出好酒,英雄向来不寻常。中国最有名的酿酒产区都处在风景秀丽的山区,酒鬼酒也不例外,提起酒厂所处的湘西,就会想起沈从文,就会想起文化、诗意和乡土边城。距离酒厂 50公里就是凤凰古城,是新时代年轻群体向往的旅游好去处。正是这样的灵山秀水和民族风情,赋予了酒鬼酒独特的韵味风骨。
从整个白酒行业来看,酒鬼酒从骨子里透出一种“独特”,甚至可以说,酒鬼酒的快速崛起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常理。大部分高端品牌的崛起,是由于历史悠久或与名人背书有关,艺术更多是后期的宣传手段,而酒鬼酒从一开始就与艺术和文化界有不解之缘。
艺术大师黄永玉的家乡就在湘西,他出身孤儿,少时游历南中国,后遇弘一法师,在绘画方面无师自通,自成一派。100个艺术家99个喝酒,还有一个不喝酒的就是黄永玉,但这不妨碍黄永玉成为酒鬼酒的缔造者。从湘泉到酒鬼酒到内参,黄永玉一直是酒鬼酒产品形象的唯一设计者,这在中外艺术史上也是一段奇葩佳话,甚至酒鬼酒的名字都是黄永玉赋予的。
独特的包装与艺术家背书,为酒鬼酒赋予了超前的品牌形象定位。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酒鬼酒在该品牌创始人王锡炳领导下,价格一直高于茅台和五粮液,是当之无愧的高端白酒。
酒鬼酒一方面崛起于品牌的成功塑造,独特包装与文化定位,高品质、高价位和少量供应的产品策略,含而不露的传播风格,使其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崛起。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企无意识地进行了相对激进的价格策略,酒鬼酒的价格顺应市场水涨船高,自然而然造就了高端白酒品牌的定位,如果没有发生后来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如今酒鬼酒的品牌地位并不比茅台和五粮液低。
酒鬼酒的成功崛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渠道策略。白酒的消费特点是渠道引领性,政商引领与圈层消费是渠道策略的核心。通过对政府官员和文化界的持续投入,对领袖型消费群体的投入带来了群体性效仿进入大众市场。酒鬼酒正是抓住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政商务消费规模均呈几何级增长的背景下,通过超高端品牌定位,持续拉动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关注和体验,实现品牌与业绩的双丰收。
酒鬼酒困局详解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酒鬼酒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之后,进入新世纪却先后遭遇三次致命重创:第一次是2000年左右,由于体制等原因,当时管理层决策失误开始疯狂投资收购了很多不相关业务,这些业务如同黑洞一样将酒鬼酒拖入深渊;第二次是亟待输血的酒鬼,被政府民营化出售给资本玩家,经过再次被抽血之后,依然一蹶不振,直到中粮集团入主都未恢复元气;2012年底的塑化剂事件是第三次,在快速而广泛的舆论传播之后,酒鬼的品牌形象受到严重损伤,进入内外交困。
酒鬼酒所受到的三次重创事件,都绝非偶然,其本质上都和企业自己的经营责任有关。如果把这种责任再具体到管理层团队问题、战略与路径问题、品牌与产品问题、渠道模式问题等四大症结,就不难看出酒鬼酒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难堪的局面。
经营团队动荡。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团队。早前受体制束缚,酒鬼酒在1997年上市之前属于承包经营制,这种经营模式造成了企业开创者具有过高权力,也导致了后来一意孤行的扩张之路;后期经过资本运作,民营退出、国企进入,几经易手,经营团队换了一波又一波,导致企业长期得不到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而且几经沉浮之后,企业经营队伍中派系分布,内部管理效率低下,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难做到公平有效。
战略定位不清。酒鬼酒陷入的几次困境都与战略有关。第一次是在战略扩张期,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造成了决策层头脑发热,盲目地横向扩张无法实现产业有效协同,导致资金流断裂。
第二次是在战略扭转期,虽然寻找民营投资方,但与企业主业经营方向无法协同,并且选定投资方是基于地缘关系而非企业战略主线,最终导致资本方卷款潜逃事件发生,后虽追回,但是对品牌和股市信誉造成伤害。
第三次是企业在高速增长环境下,对品质控制的失误,从深层次上说,也是由于酒鬼品牌定位过于单一决定的,高端产品并且渠道模式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导致受外部环境影响迅速压缩业绩,跌落谷底。
品牌布局散乱。酒鬼酒对自身的高端品牌资产的保护不力,不断推陈出新的方式不适合奢侈品级的高端白酒品牌。从湘泉到酒鬼再到内参,酒鬼之下还有酒鬼封坛、酒鬼洞藏、酒鬼封印等系列。尤其是最顶级的酒鬼洞藏系列产品被经销商买断,导致优质品牌资产处理失当。而且,酒鬼的主要产品分布在400元以上,在400~1000元以上的价位段内酒鬼拥有酒鬼系列和内参、洞藏等多个品牌,中低端品牌仅有湘泉,产品线分布头重脚轻,并且无法聚焦足够资源于关键品牌的发展,品牌之间的定位区隔也不明显,产品线过于散乱,导致高端品牌资源被稀释。
再者,各个品牌内的主力产品不突出,产品线分布过宽,导致主力超级单品的培育周期漫长,往往是新品推出良莠不齐,靠天吃饭,不能有效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渠道模式羸弱。酒鬼酒此前的成功,应归功于其独特的产品包装。这种独特的包装,使得酒鬼酒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市场,其商业模式和品牌运营,与五粮液的总经销制和茅台的超级品牌模式基本一样,都属于“上身强壮、下盘羸弱”的类型。
塑化剂事件爆发后,酒鬼酒原有的高端形象受到极大伤害,而为了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酒鬼酒不得不重拾起深度分销策略,希望通过销售下沉,以掌控县、乡镇市场。但是,这种相对适用于快消品的渠道打法,并没有使得酒鬼酒出现业绩回升,反而连续出现年度亏损。
在白酒上市公司板块中,与酒鬼酒非常类似的企业还有水井坊,不过与之不同的是,酒鬼酒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国企主人—中粮集团。那么,未来的酒鬼酒,会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呢?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酒鬼酒不仅“秀外”而且“慧中”,储备充足的基酒资源、优质的产区背景、相对健全的省内与全国渠道网络,酒鬼酒唯一欠缺的就是一支稳定的企业管理团队。在国企改革与白酒板块日渐回暖的背景下,也许在中粮旗下的酒鬼酒,会有不一样的明天。
文/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