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28个成员国1981年至2007年的医疗行业扩张情况,以及其民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估。在这段时期,多数国家的医疗行业扩张是显著的,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Hui Zheng却发现,更多的医疗和药物并不能改善人们的主观健康感受。以美国为例,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民众比例从1982年的39%下降到了2006年的28%。
Zheng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行业扩张。第一种是医疗投资的扩张,包括人均医疗服务消耗和总体的医疗行业就业情况;第二种是医疗执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包括执业医生和专家的数量;第三种是医药行业的发展,包括人均医药销售量。在研究中,Zheng还统计了除医疗扩张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个人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状况。
将如上因素全部列入考量后,结论依然是三种形式的医疗扩张都导致民众主观健康评估的下降。Zheng表示:“似乎所有有利于提升民众健康感受的因素,比如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多,都被医疗行业的扩张给抵消了。”Zheng认为,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有几个成因。首先,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已有疾病认知度更高了,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和自闭症等。其次,越来越高效的检测手段,也导致更多的疾病被诊断出来。再次,医疗服务的普及,也让人们对健康的标准有了更高的定义,甚至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
在另一项相关的研究中,Zheng发现,在过去的30年间美国人对药物的信心下降了,这与医疗行业的扩张在时间上是吻合的。而且这种信心的下降,与民众的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均无关系。研究人员认为,这两项研究是相关联的。主观健康评估较差的情况下,民众对医药的信心往往也比较低。此外,基于1972至2008年综合社会调查的研究显示,民众对医药信心的下降也与民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信任度下降有关。(房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