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事变革性的创造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微软,逆向思维
  • 发布时间:2015-06-08 12:21

  逆向思维并非任性地胡乱作为,抑或是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故作异类。彼得·蒂尔提醒人们,“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彼得·蒂尔(Peter Thiel)写了一本人人能看懂的创业指导类书——《从0到1》,然后,它就火了。

  在美国,该书一出版便荣登《纽约时报》商业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宝座,同时,包括《经济学人》《财富》《新共和》《科克斯书评》等主流杂志给予极高评价。甚至作为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之一的有关文学、政治、艺术的杂志《大西洋月刊》,其资深编辑德里克·汤姆森更是不吝溢美之辞,声称这可能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商业书(Peter Thiel’s Zero to One Might Be the Best Business Book I’ve Read)。而更早前,美国老牌文化杂志《纽约客》还专文介绍彼得·蒂尔,称他为“信奉自由意志的未来主义者”。与此同时,除了权威媒体的一致赞誉,彼得·蒂尔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还请来了像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特斯拉之父”和素有“未来战士”之称的埃隆·马斯克、通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等人纷纷站出来为他的新书吆喝。

  在中国,分明是客场,热闹程度近乎“反客为主”。除了众多强势媒体的鼎力推荐外,还有像周鸿、雷军、徐小平、刘强东、徐新、唐彬、余晨等互联网、投资界大咖也赞口不绝。还有来自微信朋友圈的,不管是真看过还是真没看过的,不少人会把书中的观点性语句作为创业真经、投资箴言拿来分享。在2015年的前几个月,读过和在读《从0到1》是一种高逼格。

  问题是,这本书怎么就火了?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彼得·蒂尔被誉为“硅谷的创投教父”。1998年,他参与创办了世界上首款在线支付工具PayPal并出任CEO,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从而间接地将电子商务带向新纪元,而他本人也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500万美金。不仅如此,2004年夏季,他慧眼识珠,为哈佛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投资了50万美元,这是Facebook获得的首笔外部投资,这次投资为他赢得了7%的Facebook股份,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如今他的股份估值超15亿美元。同一年,蒂尔成立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专注于国防安全与全球金融领域数据服务。他还创办了创始人风险基金(Founders Fund),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几家出色的科技创新公司提供早期资金,而其中多家公司就是PayPal曾经的同事们的创业项目。这群人日后个个风生水起、独霸一方,如里德·霍夫曼(LinkedIn创始人)、陈士骏(Youtube创始人)、杰里米·斯托普尔曼(Yelp创始人)、埃隆·马斯克(SpaceX、特斯拉等创始人)他们在硅谷素有“PayPal黑帮”之称,而蒂尔则是当之无愧的“黑帮”大佬了。

  许多人认识蒂尔可能是因为他的性格,也可能是因为他独到的投资哲学,他是 HBO 热门美剧《硅谷》中彼得·格利戈里的原型。而蒂尔现在做的工作——用德里克·汤姆森的话来说,跟美国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一代宗师菲利普·迪克某部小说中的人物有些相似,在那本小说里,主人翁开办了一家抗衰老生物科技公司并致力于打造水底海洋社区,为青少年付钱让他们辍学开办新的公司。蒂尔则成立了“蒂尔奖学金”,用来鼓励年轻人在校园之外学习和创业。为此,他还招来了众多非议,人们指责这个项目鼓励学生追求商业成功而偏离学业。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默斯甚至说这是“10年来导向性最错误的慈善项目,它旨在贿赂学生抛弃学校教育”。但蒂尔不以为然。在该项目的网站首页上,蒂尔引用了美国幽默大师、文学巨匠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表明他的态度:“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I have never let my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

  无论从创业经历还是从投资历史来看,这位出身中产阶级,并拥有斯坦福大学法学学位的曾经的律师和投行交易员,堪称传奇典范。蒂尔是一个天才的演讲家和宣传家,口袋里的钱多到数不完。他阅读的书籍庞杂而深奥,涉及哲学、历史、经济学、人类学和文化,《纽约客》提到他喜欢度列奥·施特劳斯,后者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也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这令蒂尔已然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拥有了像索尔斯坦·凡勃伦(美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或者诺曼·梅勒(美国著名作家和小说家)等大家曾经拥有的地位。

  除了作者的人气,这本书展现的一反商业(主流)常识的逆向思维,无疑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激发灵感。在书的开篇,蒂尔就说他每次面试应聘者时,通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个不绕弯子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蒂尔考察的是对方是否有反主流的思考。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勇气,而出色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这项素养。按照蒂尔的观点,理想的回答应该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项面。”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或者别人往左我偏向右的姿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蒂尔的逆向思维并非任性地胡乱作为,抑或是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故作异类。蒂尔提醒人们,“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以此为立论基础,蒂尔带领我们进入了他那充满颠覆式观念的商业世界。他说,那些经历过2000年科技泡沫而劫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们,他们由此悟出的一些经验法则,像循序渐进、保持精简和灵活性、在改进中竞争以及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它们可能是错误的。相比较而言,这些信条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然而,他又说,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争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这个观点很精彩,争议性也十足,但是又能用常识来证明它的正确性。蒂尔并不是说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好,他的意思是说,富有创意的垄断创造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例如苹果公司的iOS系统打头阵,移动计算的崛起迅速把微软从长达数十年的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推了下去。在那之前,微软的软件垄断取代了美国IBM公司20世纪60~70年代的硬件垄断。几乎整个20世纪,电话服务业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垄断,而现在每个人都能从随便一个供应商那里买来一部电话机。写到这里,蒂尔以其滔滔雄辩亮明立场:如果垄断企业的趋势是阻碍进步,那我们应该抵制这种危险企业。但是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彼得·蒂尔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同性恋者,他的言论给创业者们的启发是:避免竞争的消耗,应该尝试建立小型市场垄断。

  作为一家垄断企业,通常会综合以下四个特征,即:拥有专利技术、形成网络效应、发展规模经济和具有品牌优势。同时,要经营一家初创企业,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然后谨慎地扩大范围,慎言“破坏性创新”。瞧,在不知不觉间,蒂尔又一次动摇了人们普遍接受的商业信念的根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词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代表作是《创新者的窘境》——然而按照蒂尔的说法,“破坏”近来已经被曲解成了形容因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但倘若创业者认为自己是对抗黑暗势力(现有公司)的起义者,就很容易过分专注于道路上的阻碍。但如果你真想创造新的事物,那就去创造,创新的行为远比旧产业不喜欢你的创新来得重要

  蒂尔的说辞极具煽动性,他不仅为“垄断”正名,甚至大肆鼓励创业者去创造垄断性事业,而且他还提出打造公司“帮派文化”的重要性。帮派文化其实脱胎于公司文化,后者人们习以为常,但帮派文化有更多江湖、兄弟会的意味。蒂尔对自己一手创建“PayPal黑帮”颇为骄傲,他说,公司成员要有强烈的归属感、要众志成城,即便每个人与众不同但也要志趣相投,为此,哪怕被别人说成是黑帮或邪教,也在所不惜。蒂尔的观点其实和前eBay的CEO、“电子商务教母”梅格·惠特曼在自传《价值观的力量》中倡导的“价值观管理”不谋而合,只是相比而言,蒂尔的表述显得更注重修辞、突出效果。

  据《财富》杂志和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从0到1》一书是根据蒂尔在2012年春季斯坦福大学讲授的创业课程课堂笔记整理而来。当时25岁的斯坦福法律系学生布莱克·马斯特斯将每一节课做了笔记,然后发布到自己在Tumblr的博客上,结果使蒂尔的授课在网上引起了轰动。起初,他这么做并未征得蒂尔的许可。后来马斯特斯发现自己发布的第四部分课程连载被《纽约时报》撰稿人戴维·布鲁克斯引用在了一篇专栏文章里,于是马斯特斯当即联系蒂尔,看蒂尔是否介意。蒂尔在电子邮件中回复道:“接着发吧。”蒂尔也希望能将这些想法传播出去,出书显然能够对内容进行提炼。因缘巧合,如今有心、勤奋的马斯特斯成为这本全球级畅销书的合著者,而他本人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服务项目是用软件来做法律分析,蒂尔牵头发起了该公司在种子基金阶段的200万美元融资。马斯特斯本人的案例再一次证明:从0到1,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探索新道路的巨大价值。

  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从0到1》给读者以醍醐灌顶的感觉,也为蒂尔赢得了更显赫的声名。不仅如此,整本书通俗易懂到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行文简洁、用语精炼,每句话、每个核心观点,都可以当作一条微博格言来转发,这样的写作方式让该书很容易在大众范围内传播。

  蒂尔这本《从0到1》是在规劝人们多去从事变革性的创造,建议人们主动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不畏挑战时下流行的观点,不怕成为一位敢于独排众议的异类——美国怪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写过一本《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书中的结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成功的认知。

  毋庸置疑,《从0到1》以其新颖见地、争议言论,将毫无意外地进入年度十大商业畅销书行列。这把火估计还会烧上一阵子。

  延伸阅读

  未来的挑战

  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不绕弯子的问题听上去很容易回答,其实不然。它挑战智力,因为每个人在学校接受的知识都是已被肯定的,一定被人赞同。它也挑战心理,因为每个努力去回答的人都必须说一些他们明知道并不为众人认同的看法,这需要勇气。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对于智慧,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气。

  通常,我听到的回答都是这样的:

  “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亟待改革。”

  “美国是非凡的。”

  “世界上不存在上帝。”

  这些回答都不好。第一和第二个陈述可能是对的,但有许多人已经表示赞同了。而第三个只简单套用了常见辩论中一方的观点。好的回答应该按照下面这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 的对立面。”我之后会在本章给出自己的回答。

  那么,这个反主流的问题和未来有什么关系呢?从小处看,未来只是还没有到来的时刻的集合。

  杨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