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成长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电子商务,中小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3:35
五大难题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融资既难且贵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作用仍很有限。同时,由于金融排斥等因素的存在,中小企业实际上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抵押担保能力差和风险较大等自身原因,尽管央行和银监会颁布多种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优惠政策措施,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实践中通过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严格评估程序和相对高价等措施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融资的门槛。
现有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机制也使得其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下称“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为46%,11.6%申请贷款被拒,42.4%的小微企业并未申请贷款。
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涉企收费”标准缺失、规避监管和一些“潜规则”、贷款审批难等因素的广泛存在,严重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一些银行采取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存贷挂钩”以及信托机构收取“过桥”中介费等都会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
成本高且上升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国际经济增长预期放缓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最低工资持续上调等因素都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微型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全国工商联研究室2014年6月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长比较明显。64.9%的受访企业认为2014年原材料成本较2013年出现“上涨”,其中,66.5%的中型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67.9%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72.0%的西部地区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较快;在职工成本方面,79.4%的受访企业认为较2013年出现同比“增长”,其中,82.5%的中型企业和82.7%的微型企业认为同比“增长”,80.9%的传统制造业企业、83.5%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和80.6%的新兴产业企业认为同比“增长”;在非税费用成本方面,58.3%的企业认为较2013年同期增长5%左右,其中,55.3%的传统服务业企业认为同比“增长”,54.4%的东部和55.1%的西部地区企业认为同比“增长”。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员工薪酬水平不断上升和社保负担不断加重等用工成本上升带来企业经营利润降幅达50%以上,尤其是出口贸易型中小企业,利润水平仅为3%-5%,受成本上涨影响较为明显。此外,土地、房租、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多项成本过快上涨挤压了小微企业利润空间。
信息化程度低
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第二和第三位依次是人才和技术。据统计,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未设置专门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中小企业占16%-36%,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未设置专人进行信息化管理。
2014年,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应用了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11%,应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占91.3%,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占15%,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占26%,应用了3D打印技术的企业占9.2%。除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外,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都很低。
与此同时,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方案却不够丰富,信息系统难以符合中小企业的个性需求;软件市场价格偏高,且对基础环境要求严格;缺乏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专业服务;产品缺乏兼容性阻碍企业应用信息化产品。很多中小企业虽接入了多个信息化系统,但是系统之间的衔接并不理想。例如,存在OA数据和财务数据不对接的问题。
管理方式落后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财务、人力资源、流程等管理方面均欠缺规范,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力非资源化问题严重。“家族式管理”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较少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上的无效化,导致人手短缺和薪酬支出较高的情况。
由于人才流失的周期较短,导致中小企业管理者无心也无力着手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致使企业的软实力始终不能得到增强。中小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再到获取利润的模式,造成企业管理者放松了对财务的控制,资金使用效率低,筹资渠道单一,在资金使用上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造成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名称不实、资本空壳、制假贩假、侵犯商标专用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拖欠货款、抽逃税收、逃废债务、假冒质量认证、不实信息充斥等问题。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保障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企业成活周期短,增长率高,要求有强大的技术创新队伍作为支撑,亟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难以支付高额薪酬,无法承诺远期高额报酬,难以留住高素质领军人才,缺乏管理、经营、销售、科研等专业人才。同时,中小企业在用人、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管理不清晰,企业文化建设缺失等问题,也使其很难留住人才。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成长战略意义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巨大。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与中小企业的结合,能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引导中小企业向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向高科技新兴产业上创业汇聚,促进我国经济深层次上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创新成长有助于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将在全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意义和精神凝聚力量。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战略意义在于最终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首先要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夯实支撑我国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形成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要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利用好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作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和大众创业创新主要载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落实好各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创新成长。
“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创新成长
工业互联网优化生产能力和内部分工结构
结合产品诊断软件与分析技术、大数据和数字分析技术,工业互联网使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乃至机器与业务运营之间建立连接,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优化网络,优化工厂与设施,优化资产、服务质量和生产力。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可以促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完善的服务产生。
比如3D打印,可以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实现融合,实现一体化模具制造,重新构建制造业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链模式,大大降低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并且具备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明显优势,同时改变了一部分企业生产的具体形式和流程:在生产中不再完全依靠车床等工具进行弯曲、剪裁、冲压等,而是经过层层喷涂就可以;原来生产中要按照生产链条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在3D技术下,往往1-2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
互联网金融降低集聚要素成本
以用户为中心,将设计产品、打造产品、为用户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的互联网金融,不仅填补了以银行为首的传统融资渠道的空白,而且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微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其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带来了转机。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特点更加贴近新兴企业和创业者的需求,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使小微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融资需求和额度的融资产品。
互联网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现代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生产制造行业各个垂直行业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互联网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包括油、气、电等,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使用率,相当于提高了GDP;二是提高工业系统与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效率,降低宕机时间,减少故障,并缩短维护时间,相当于提高了生产力;三是优化并简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相当于解放了更多人力资源。例如,石油公司过去派员工坐卡车去“监测”油井。由于大多数油井地处偏僻,也没有人员配备,修复一台停机的泵一般需要三周时间。在油井上安装传感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还带来额外的好处——来自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存储在云中,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基于网站的研发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的生产效率。
电子商务拓展市场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突破了13万亿元。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规则与法规,组织企业产品的产前、产后、出口中介的人才,完善企业产品在线物流,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融合线上线下的交易方式,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之间的品牌认同。依托现代化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优化业务流程,制定出科学、周密、可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实施计划,综合运用网络媒体功能,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开拓市场。
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在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的差异化价值创造使中小企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营销方式的现代化使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资信程度不高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融资困难,投资乏力。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应该把信息化当作企业发展内生要素,在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环节,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在互联网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竞争力。例如,建立以企业为主要对象,联接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信息互联网络,在构建企业网络化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以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各种新型制造模式推动企业向数字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储备和数字化管理方向转变;建立本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和网络通信系统;利用网络化的电子办公环境,实现企业内部无纸化办公;将企业的传统垂直化技术创新组织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化管理”矩阵模式;系统性地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不仅将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发展,也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互联网行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创业新潮流。全国4000万户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才能抓住“互联网+”这一时代机遇,创造新的产业模式,迎来创新发展,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赵卫东 责任编辑/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