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行生态需“参差多态”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罗素,出行选择,Uber
  • 发布时间:2015-06-11 14:29

  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在城市出行大格局中,我们更加需要多样化、多层级的出行选择。这也是现有城市出行市场上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化解之道。

  近期打车领域的“野蛮人”Uber在我国多地被监管部门以“涉嫌非法经营”为由被查,这凸显了在我国城市出行市场上,各方角力加剧、矛盾激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从国情与监管层面来说,基于我国城市出行国情和政策,出行市场监管相对于创新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国情方面,我国出行市场格局无法覆盖细分化的需求,其简单划分为三个层级:基础为公共交通的公交车和地铁,中间是出租车,高端是租赁用车,其中出租车覆盖了太宽需求档次,但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辆、时间、服务上更高级别需求。监管方面,Uber等打车软件在经营合法性上仍处于灰色地带,其车辆运营资质存在盲点,并且企业未纳入政府管理及缴纳税金。当然我国政府也在进行着小步伐的改革,包括广州发放约租车牌照、义乌率先破冰出租车改革,打破出租车市场垄断,相应政策法规也在加紧制定当中。但是现阶段二者仍存在无法言明的冲突。

  从竞争格局来说,对手布局大出行,Uber生存空间受挤压后强力反击。滴滴快的合并举动抢占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布局“一键叫车”大出行市场,同时开展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丰富的出行服务,与阿里、腾讯、百度、乐视等企业一样,野心勃勃,即将成为城市出行入口。于是Uber也加快布局,疯狂补贴司机和乘客,大力开展营销活动,意图在专车的纵深领域形成专业优势。虽然市场份额相较于滴滴仍较小,但已足以引起监管部门过问。

  从商业模式来说,Uber模式与中国市场之间存在不匹配。Uber准确看到需求,模式也很先进,如“派单”模式减少“拒载”现象,提高叫车成功率;“溢价”模式,提升高峰期司机积极性。但国外固有模式的粗暴拷贝却明显水土不服,如完全使用原有系统,地图并未针对中国单独开发,司机使用很不直观;私家车简单挂靠租赁公司,经营合法性存质疑;客服人员缺失,司机端审核和培训环节不严,带来用户体验问题。

  追究本源,各方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出行生态的单调,而市场需求却多种多样。于是互联网创新企业以“野蛮人”身份切入,试图以“共享经济”理念,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掘金城市出行领域。而现有国情和监管政策却存在不适用和某种程度的滞后,竞争又推动着企业不断试探法律监管的边界,因此才会出现Uber在中国多地集中被查现象。

  但是城市出行需求却需要释放,构筑“参差多态”的城市出行解决方案已迫在眉睫。城市出行市场就像金字塔,选择越丰富、层级越多样,意味着生态越健康、越稳固。合理的城市出行市场应包含多个层级:低端是公交出行,中间是出租车,高端是专车、商务用车等。而宜维租车正在进行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探索,介于公共交通和出租车之间,为既不想挤公交,又不能天天打车或买车,同时还想舒适出行的消费者提供了兼顾便捷、环保、高性价比的细分选择。

  总之,在“互联网+”的时代,“参差”出行,才是人民的“幸福本源”。

  文/郝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