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中国电子商务史话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当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4:35
“电子商务经济体”兴起
自1995年萌芽至今,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工具”(点)、“渠道”(线)到“基础设施”(面)这三个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发展过程。2013年,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上进一步催生出新的商业生态和新的商业景观,进一步影响和加速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化”,进一步扩展其经济和社会影响,“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
中美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体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标普资本数据显示,当今全球互联网10强企业中,美国占6家,中国占4家。在全球25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和中国互联网公司所占席位比例是14∶6(数据来自KPCB)。美国互联网公司仍然是领导者,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唯品会等势头颇猛,正在迎头赶上,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成为重要力量。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的演进,并不是简单的新旧替代的过程,而是不断进化、扩展和丰富的生态演进过程。
发轫:工具阶段(1995-2003年)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领域经历了创业潮、投资潮和泡沫幻灭后的低迷期。
在电子商务业态方面,前期以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2B)探索和发展为主,如中国化工网、慧聪网等。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主要把电子商务作为优化业务活动或商业流程的工具,如信息发布、信息搜寻和邮件沟通等,其应用仅局限于某个业务“点”。随后诞生了大量直接面对消费者网络零售模式平台(B2C和C2C),B2C如当当网,C2C如易趣网等。
互联网创业概念鼓舞中国创业者将传统贸易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1995年5月9日,马云创办中国黄页,成为最早为企业提供网页创建服务的互联网公司;1997年B2B垂直网站中国化工网成立;1999年8848、携程网、易趣网、阿里巴巴、当当网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先后创立。1999年底,互联网高潮来临,国内诞生了37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200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700家。
但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挫,8848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倒闭,2001年人们还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随后电子商务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冰河时期”,尤其是部分严重依赖投资“输血”的企业。
崛起:渠道阶段(2003-2008年)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应用由企业向个人延伸,网购理念和网购习惯迅速普及。
2003年,“非典”的肆虐令许多行业在春天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但却让电子商务时来运转,不少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营收平衡”,同时成功上市的企业引发了“财富效应”,激起了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热情,也推动着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业态方面,网络零售模式(B2B、B2C)得到迅速发展,“非典”让网民网购意识觉醒,网购习惯形成,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会员数量迅速增加,众多企业涉足网络零售,如淘宝、京东等。
这一阶段,电子商务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00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淘宝网,进军C2C市场;同年10月推出“支付宝”,为网络交易用户提供基于第三方担保的在线支付服务。2003年12月,慧聪网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内地B2B电子商务首家上市公司。2004年1月京东涉足电子商务领域。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创全球互联网企业融资额第二大纪录。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多称“二号文件”)。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首次提出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战略任务。2007年,商务部先后发布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构筑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
伴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撑服务也开始兴起。随着网民和电子商务交易的迅速增长,电子商务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新的交易渠道,如传统商店的网上商店、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以及传统银行的网络银行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线下渠道之外开辟了线上渠道。2007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561亿元。网商随之崛起,并逐步将电子商务延伸至供应链环节,促进了物流快递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的兴起。
爆发:基础设施阶段(2008-2013年)
电子商务引发的经济变革使信息这一核心生产要素日益广泛运用于经济活动,加快了信息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的渗透速度,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行为、企业形态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引爆了社会创新,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深刻地影响着零售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传统行业,成为信息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基于和通过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商业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共享商业资源、创新商业服务,也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电商业态方面,2008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外贸出口,而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的需求,则推动了国内贸易B2B与B2C的高速发展,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网络环境方面,2008年7月,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政策环境方面,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也是首次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扶持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发展方面,2010年10月,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B2C电子商务概念股,同年12月,当当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团购网站迅猛发展,上演千团大战局面,中国团购用户数超4220万。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独立运营,品牌折扣网站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2012年度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双十一”当天交易规模达362亿元。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首次突破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1万亿元。2013年,阿里巴巴和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组建了“菜鸟”,计划在8-10年内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升级:经济体阶段(2013年以后)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电子商务对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强劲,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之上进一步催生出新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景观,进一步影响和加速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促进和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
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社区化电子商务模式相关创业创新爆发。其中O2O模式将线上客源和实体店消费对接,未来生活服务类的网销市场将比货物网销潜力更大,蕴含着万亿级商机。
社会经济影响方面,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85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2014年2月,中国就业促进会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全国网店直接就业总计962万人,间接就业超120万,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52.5%。
资本市场方面,2014年4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9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每股68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融资额最大规模的IPO。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联网公司里,中国占四席,其中两席为电商平台。
政策环境方面,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在中国创新发展。
生态系统方面,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还促进了宽带、云计算、IT外包、网络第三方支付、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物流快递、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4个月同比、累计增长平均增幅均超过50%。与此同时,网络信用体系、大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电商崛起的强大引擎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价值逐渐显现,并且从全球来看,已全面超越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部分领域已经比肩美国。
时代沃土: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我国庞大的人口与网民数量,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在电子商务领域显示出显著巨国效应。到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8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5.57亿人,网购人数为3.61亿人,网购使用率为55.7%。预计未来15-20年,中国网民人数将超过10亿,是美国的4倍左右。
同时,电子商务也反向释放、满足了大量没有被有效满足的消费需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网络零售革命:线上购物助推经济增长》研究报告显示,约61%的线上消费确实取代了线下零售。剩余的39%则是如果没有网络零售就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新增消费的比例在三、四线城市甚至达到了57%。
工业基础:丰富制造业资源
18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高达33%,1900年这一数字降至6%。一个多世纪后的2011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又恢复到了19.8%,美国则在一个多世纪里第一次失去了制造业全球第一的桂冠。中国各地大量存在的产业集群,相当数量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甚至一些行业存在过剩产能,很多制造企业直接网上开店打造自身品牌,或是为在线零售商供货、代加工,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2012年很多大中型服装企业库存高企、步履维艰,服装网购却快速崛起为网络零售第一大品类,其所汇聚的“小品种、多批量、快翻新”的个性化需求,开始倒逼服装业生产方式的柔性化,对于服装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直接动力:巨型互联网商业平台
当今全球互联网1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平台型企业。平台企业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并开始实质性地重塑当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工业时代以线性、垂直的供应链为主要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不同,信息时代的平台模式,是一种以“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为原型结构、网状的产业组织方式。今天已经成为现实的“云+端”、“共享平台+多元应用”或“大平台+小前端”、“基础平台+增值业务”等即是典型代表。
就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来看,阿里巴巴、支付宝等平台企业及京东、当当网等具有平台属性的企业,自身就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重要主体,它们同时还集成了IT、金融、物流、信用体系、商品体系、咨询、营销等众多服务流程、模块与服务商,已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最重要驱动力。
商业背景:传统商业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城乡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仍不均衡,传统流通业、物流业等商业体系也很不发达,这些反而为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为中国商业体系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良机。从地区来看,尽管与城镇相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依然较低,但广大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网购反而显示了巨大潜力,弥补了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实体零售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无差别消费”。
政策保障: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
在政策的基本取向和政策环境营造方面,始终尊重互联网创业者的首创精神,相信和依靠电子商务市场的自我管理与净化能力;秉持“先发展、后管理,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思路,营造了较为宽松、灵活、创新的政策环境,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行业自律去引导和规范,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鼓励性政策,如2012年广东省工商局《关于鼓励支持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自然人开办网店”,支持创业就业。
精神指引:大众创业创新精神
创业和创新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创业者们所带来的机会,可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门槛最低、最大众化、最没有歧视性的创业和经商机会。马云、李彦宏、马化腾、丁磊、陈天桥、刘强东等企业家在这轮浪潮中,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并且迅速地实现了过去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商业梦想。在他们背后,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创业者群体。这种海量化的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未来:风景这边更好
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总体规模将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3.8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达到16.3%。
全球化“买卖”
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有效途径,正引发全球经济贸易巨大变革。对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困境中的“中国制造”来说,其所构建的开放、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极大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优化了外贸产业链,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立提供了便利平台和宝贵机遇,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同时让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尽享全球优质商品。
农村经济升级版
电子商务推动农村消费都市化、当地产业在线化、就业本地化。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农民网商创业的“星星之火”,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当地土特产、优势产品,开辟了全新的发家致富路。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农民网商创业的氛围更加浓郁,由农民个体扩展到村、镇、县的大规模农民群体,如江苏沙集镇、浙江义乌青岩刘村、河北清河县,这些地方逐步形成了农民网商集群。2014年底,全国共发现212个淘宝村。先期崛起的淘宝村,其创造的巨大财富效应,对周边村庄乃至全国的农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个性化消费
未来,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信息(数据)作为柔性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促进了C2B方式的兴起,生产与消费将更加融合。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按需驱动、先消后产的大规模定制,乃至个性化定制。
大规模定制的基石“柔性化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在发达国家也已经成为普遍化的现实;互联网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营销,使得个性化定制模式在经济上成为了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所需更高成本和群体采购所要求的低价格之间的平衡。
数据化生产要素
伴随云计算能力增强,无论是处理视频、图片、日志、网页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还是常常高达上百TB的离线数据,抑或是实时处理数千万乃至数亿条记录都将成为现实。数据将与资金、技术、土地、人力等一样成为零售企业的生产要素。
移动化经济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爆发性增长。2014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56.85亿元,年增长率达234.3%。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者跨越PC互联网支付,直接进入移动支付世界。未来,随着移动搜索、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及移动支付等业务的融合使本地服务市场更丰富。用户通过LBS自动识别地理位置后,及时发现周围商店、酒店等服务设施,更加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从预订到支付各环节都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让碎片化的需求、时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总之,过去20年电子商务逐步向实体经济渗透,实体产业通过被网络化被吸纳入互联网的经济范畴,从而构成了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体。
展望未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广度、深度的不断拓展,更多消费者、商品、交易和供应链将不断数据化、在线化,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加明显。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有可能借助电子商务实现“换道超车”,成为“网上WTO”规则的制定者。中国企业在全球互联网经济版图上的话语权将会更大。
对于未来2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踏遍全球电商,风景中国更好。
文/郝建彬 责任编辑/卫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