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斯·哈林的涂鸦传奇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涂鸦,视觉艺术,单线条
  • 发布时间:2015-06-26 08:07

  很少有艺术家能在获得大众瞩目的同时,又保持着艺术创作的完整性,但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就是其中一位。 他发迹于70年代的纽约街头,成名于80年代,死于90年代。这家伙虽然仅仅只活过三个十年,但他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事迹,却不是短短这三句话所能道尽。他把纽约当成是自己的画布,尽情涂抹,一直创作直到1990年因艾滋病而离世,哈林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视觉艺术家。此次在德国莫尼黑KUNSTHALLE画廊举办的凯斯·哈林回顾展,为的不仅是让更多喜爱他的人能够理解他的思维和他对艺术的批判与理想,也为了了解他的创作轨迹,见证艺术家从平凡到成功的变化,坦诚面对生命的爱与恨,强悍与软弱。

  快乐的过失

  凯斯·哈林出生于1958年5月4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库茨敦的一个小镇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热爱艺术的业余动画师,凯斯也受此影响,很早就培养起了对艺术的兴趣,经常到处看展,并最终进入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对哈林的喜好,源于他在纽约市地下铁的涂鸦创作。下城的人行道上和充斥在纽约各处的涂鸦艺术给他带来了新的灵感,于是凯斯·哈林经常用白色及有色粉笔,在地铁月台的旧广告已经撕下,新广告尚未贴上的时候,用粉笔在黑色的背景上画出他的招牌线条作品,这些稍纵即逝的作品,成为当时纽约地下铁的一个奇观。许多人追着他的画作欣赏,纽约地铁警察则不识相也不识货地追着他的涂鸦封杀。他不时左顾右盼,在画作完成之后,拔腿就跑,因为如果被警察现场抓到他在公共场所涂鸦,会被抓进警察局。人们注意到了这些内容大胆,颜色鲜艳生动,带有很强的生机与活力的涂鸦作品。凯斯很快就能在辛迪·劳帕(Cyndi Lauper)、麦当娜等名人都喜欢光顾的创意中心——Club 51里展出自己的作品。到了1983年,他已经在同时期的艺术家中名声渐起,并于1982到1989年期间开始旅行,在全世界各处完成了超过50件公共艺术作品。 他在格蕾丝·琼斯(Grace Jones)身体上作画,为她设计了在音乐录影带《我不完美》(I’m Not Perfect)里的装扮。凯斯还与安迪·沃霍尔成为了好朋友,后者在他的生命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段经历被哈林总结为“快乐的过失(Felix Culpa)”,他这样回忆:“我突然觉得那是一个最适合涂鸦的地方,于是我走出地铁,在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盒粉笔,然后又下到地铁里立即开始涂鸦。粉笔真的是一种非常棒的材料,让我可以去描绘不断的线。”在那段疯狂涂鸦的时光里,他经常用“流畅”和“流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画作。

  灵感来自童趣

  哈林开始画画始于4岁,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主要是受到作为业余动画师的父亲的鼓励。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幅5米宽的大画,叫“皮特逊与康培妮(Peterson & Company)”。这段童年时光从来没有褪色,哈林经常把这个经历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1984年《Flash art》杂志对他的采访中,哈林说:“对我来说,最有趣的状态是找到童年时代对绘画的那股最单纯的投入。许多次,当我在公共场合画画的时候,我都把自己放入那种状态中。”这也成为了解释哈林的作品不受主流美术馆青睐的原因。从哈林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他对艺术市场根本打从心里鄙视,他相信的艺术,是从大众水平出发的无偿创作,是跟儿童一起从事的创作,是完全为自己的喜乐而进行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当他谈到诸如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这样极其商业的画家时,他的反应会是那么的激烈与不屑。

  无论哈林画什么,他都从来不修改或者擦掉已经画出的线条,他觉得这没有问题,

  4“因为没有什么是应该被擦除的。”哈林在日记里提到。他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很享受在朝街的工作室里画画。他把地板全部用纸贴满,描绘街上经过的各色人群,用来支持他各种涂鸦中的人物形象。他最著名的艺术符号是作品“婴儿(Radiant Baby)”。这个正在爬行的婴儿,全身散发着光芒,童趣十足,让人一眼就能喜欢上。哈林的涂鸦就是有着这样的一种力量,他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挖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欢喜。在哈林日记里,他同时提到自己很多的灵感也来自美国纽约黑人聚居区曾经流行的一种舞蹈,叫做“工间舞”。这种舞蹈最经典的动作是一些舞者向后仰直到地板上,另一些舞者从他们身下穿过。哈林从这种舞蹈中提取了“跳舞小人”的形象,这也成为了他作品中代表性符号之一。

  哈林的作品大量地使用单线条,再平涂颜色,构图简洁明快,形象高度概括,充满了卡通角色的趣味感。他曾经说:“迪斯尼的动画伴随着我长大,因此我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完美的产品。因为我只有24岁,因为我生长在美国。并且我的画作与日常的基本语言和思想相联系,更为主要的是,它们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

  疾病与社会责任

  80年代于纽约冒出头的新生代艺术家,有不少人死于艾滋病,哈林正是其中之一,这是在了解他整个艺术生涯过程中,觉得最悲痛的地方。他有那么多的计划要做或者正在进行,可是死亡的阴影却一直跟着他。不过也正是因为艾滋病,让我们看到凯斯.哈林创作里头一个重要的元素——社会参与,以及经常伴之而来的对政治、宗教等的批判。

  凯斯.哈林喜欢在医院、教堂、学校以及人行道这类的公共场所画画,尤其当他成为另类文化偶像之后,他的壁画附带的意涵,更是他广受邀请的重要原因。1986年,哈林受西柏林一美术馆之邀去画一段柏林墙,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面长约350尺的画作上,哈林以人炼的概念,将众多人形的手脚串连,意味着团结的人群,必能摧毁阻断人们互通的围墙,以西德国旗红黄黑三色为主的画作,可以说是哈林这类作品里最旗帜鲜明的一件。

  值得注意的是,凯斯.哈林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拥有成熟老练的世界观。他在1978年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时年仅20岁,开始奠定对艺术和生活的想法。哈林很早便展露平民精神,最终更明白表现于各种形式。他在当时的日记里也记录下他主张“公众享有艺术权”以及“艺术为众人存在”的想法,后来的生涯也始终维持一贯的态度。

  哈林坚信个体性,他不希望被归类为某个艺术团体或运动的一分子,但也相信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强烈且始终如一的人性关怀贯穿其生涯。他说:“我不认为艺术是宣传;它应该是解放灵魂、激发想象力、鼓励人向前迈进的事物;赞颂而非操纵人性。”哈林选择在艺术中解决社会问题并不令人讶异,儿童的健康、反吸毒、对抗艾滋病、终结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都是他所支持的理念。谈及功成名就对自己的影响时,哈林曾说:“成功改变了人们对我的反应和行为,这样的转变影响了我,但并未真的改变我。我的内在仍和十年前一模一样。”

  文 Article>常锦超 Chang Jinchao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