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图书馆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逻辑主语,自媒体,孤独
  • 发布时间:2015-06-26 08:56

  坐落在南戴河沙滩边,距离海岸线60这座海岸线上的静默物体叫做“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原计划承载人数上限是80作为阿那亚开发的小区的社区图书馆,距离小区400米。

  浙江大学教授、园林艺术评论家陈方山:

  公共微信《一条》,某天他们发了一条视频叫《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后来得到广泛的赞转。据说这类东西叫自媒体。从字面上看,逻辑主语应该在“自”。局势的发展还是不约而同地关心起“媒体”,“自”不过是另一种叫法而已。既然是媒体,其实质和报纸电视没有什么两样:发行量+广告,其目的还是挣钱、挣钱。《一条》的老板徐沪生已经被人邀请去做讲演了,这是以《一条》超过百万的关注为前提的。浏览了一下《一条》的标题,还真是大有学问。比如《全上海最古怪的家》《全中国最美的猪圈,恨不得你全家搬进去》《一个画家,在上海盖下这么大的房子!》等等。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这种起标题的秘笈有以下特点:

  ·用全称语句。如全中国,全上海,全世界等。

  ·用最高级。

  ·矛盾并列。如“家”和“古怪”,“猪圈”和“美”,“孤独”和“图书馆”。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起很多在0·01秒内抓住人的标题。如“全中国最安静的摇滚音乐会”,“全上海最蠢的策划公司”,“全杭州最会打扮的设计师”等。在中国,何止图书馆是孤独的?那些大剧院,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哪个不孤独?这时你如果对“孤独的图书馆”认了真,那就上了当。

  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设计师董功:

  “它现在像火车站。”董功向记者展示了几张图书馆“火了”以后的照片。现在每天人流量的最高值已经超过2000人。“最高兴的可能是地产商和‘一条’。”他挤出一个无奈笑容说,“但是争议拉近了公众和建筑的距离,也是一件好事。”

  那天董功做好了到海边看日出的准备,却遇到了一个大阴天,“却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他拍了很多照片,照片上海岸线平缓,世界被简化成几何线条。“海平面开阔而且单纯,海岸线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几何的直线。”他看到的海滩上任何一个物体都非常有“存在感”。

  一只锚,一根木桩,一座临时的房屋,“都好像在海滩上存在了很久,有很强烈的时间感”。他透过临时房屋的窗户看到了“表情无限丰富”的海。感受成为了后来创作图书馆的第一条线索。“我想让它成为海滩上一个物体,跟锚、木桩和其他的临时房屋一起,是一个有存在感的东西。”“海边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人在海边会失去尺度的参照物,失去自身和环境关系的判断。”董功很希望喜欢和不喜欢这座图书馆的人都可以去看看。“空间所带来的感受与照片不同”。“孤独是没必要说出来的。”他说,“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这个事情最开始被大家说成无暇的美好,这就不一定,后面大家质疑只是个笑话,肯定也不是这样。”董功觉得,商业也没那么可怕。“多维度的解读也很有意思的事情”。董功说:“关于图书馆,我是这么理解的,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包括我自己。读书往往是一种内省的状态,通过与作者的关系,对自己做出某种反省。这其实也是一个冥想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就是中国人的教堂,因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这些文化类的建筑起到了某种类宗教的功能。比起教堂,图书馆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对于目前甚嚣尘上的状态,董功很希望很快过去,“会安静下来的”。

  《GQ智族》杂志副主编张伟:

  “一座在海边的图书馆并非不可想象的,就好像那座著名的建设在沙漠里的镂空教堂一样。商业也并不能贬损它的魅力,因为商业曾经成就过无数美妙的东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