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幸福感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文化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哥本哈根,设计,幸福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6 09:12
“在你的城市,骑行可能吗?安全吗?有吸引力吗?”有专家认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足以判断出一个城市发展自行车文化的潜力。遗憾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哥本哈根却是少有的对这三个问题都可以说“是”的城市。
选择自行车出行,对许多人而言是低碳环保的代名词。为此,许多国家、地区都倡议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骑行方式环保出行。然而,在这个效率为先、速度至上的时代,让人们自愿放弃开着汽车疾驰的速度与舒适,慢下来享受生活,或许还多少有些想当然的成分——事实是,即使是在号称自行车王国的丹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骑行人数的比例也已经下降了30%。
然而,这个数字,不代表哥本哈根。在这个丹麦首都,人们骄傲地宣称:哥本哈根要做全球最好的自行车城市。哥本哈根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该市的骑行总里程较1998年上升了30%;而去公司、学校时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到2015年底,骑行人数的比例将达到50%。这使得骑行成为哥本哈根最流行的通勤方式。随着城市骑行战略的深入推展,哥本哈根拥有了更开阔的城市空间,低噪音、低污染、人均预期寿命长,这些代表着高质量城市生活的指标,将这个城市推向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于是,哥本哈根成为当仁不让的宜居城市品牌,而“哥本哈根化”,则成为世界各地正在建设宜居、创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范本。
“哥本哈根化”
所谓“哥本哈根化”,是在政府的主动引导下,通过以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的核心,将机器般的城市人性化,从而建构舒适、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丹麦开始主动调整能源结构,在此基础上,哥本哈根通过积极的自行车战略,历时20余年,有效抑制了机动车的发展,在城市中重新普及自行车。早在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之前,哥本哈根就在全球率先提出了要在2025年之前成为“碳中和城市”,并在 2025年建成全球第一个“零碳城市”。
2014年,哥本哈根被欧盟委员会评选为绿色首都。这是欧盟委员会对于哥本哈根在增加自行车数量、实现2025年碳平衡目标以及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绿色空间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所给予的认同。该委员会认为,哥本哈根在提升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努力以及当地居民可享受的生活质量方面,都为欧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推崇自然、健康、环保的哥本哈根人将自行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因此令世界聚焦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化”大潮下,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纷纷舍弃了以汽车为自由和富裕标志的20世纪60年代式的陈旧观念,把自行车视为自由、前卫、健康、教养与责任的象征。
决策部门的主动引导和自行车战略的实施,是“哥本哈根化”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哥本哈根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局部的自行车路网。1997年,哥本哈根《交通与环境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不再提高城市交通机动化水平,今后交通的增长由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吸收;2002年通过了《自行车战略2002—2012》;在此基础上,2011年提出的《哥本哈根城市自行车战略》,将这个城市的自行车道路、设施建设和幸福感提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哥本哈根,要做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好的自行车城市。
骑行至上:自行车城市的速度与激情“最好的自行车城市”,这是人们关于建构宜居城市的强大自信——这里的人们相信在市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努力下,自行车城市,一样可以拥有令人羡慕的速度与激情。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是件很考验哥本哈根设计师创造力的事。骑行至上、汽车让路,貌似有些霸道的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哥本哈根市民骑行的良好感受:比如将某些道路设置为汽车单行线,没错,汽车单行,自行车不受限;比如建更多的自行车停车场,用以停放包括货运自行车在内的各种自行车;再比如,大多数交叉路口的信号灯,会提前为自行车切换成绿灯。
在哥本哈根,城市的交通设施设计和建设普遍以适应骑自行车出行为最优先目标。在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同时交叉的十字路口,自行车停靠线要比汽车停靠线向前5米,以确保自行车可以在汽车右转之前优先通过路口;在部分交通繁忙的区域,自行车道被拓宽为跟机动车道一样宽,以提高自行车优先通行的能力和速度;在右转车道上,自行车被额外地给予了提前四秒的绿灯,以保证同向自行车全部驶过后,汽车才能右转等。
对于任何交通工具而言,速度永远是其核心
竞争力。在哥本哈根,自行车的平均时速为15km,而汽车平均时速也不过27km。48%的哥本哈根骑车者认为,之所以选择骑车出行,是因为在这个城市,骑行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在2012—2013年,哥本哈根就已为骑行者设计了“绿浪”——当骑自行车的人汇入被称作“绿浪”的自行车潮,变成团队骑行时,车道旁短柱上的绿灯将会闪烁并引导骑行者以时速20公里行进至路口的下一个绿灯信号。如果骑行者保持与绿浪一致的速度,那么在所有交叉口,骑行者都可以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通过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在路面置入传感器收集骑行人数、建构更完善的网络智能交通系统以及调控信号灯,到2025年,“绿浪”将会带领人们骑行得更快、更远。
决定骑行时间的并不单单是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的速度,还取决于人们能否自主的掌控自己的节奏,或是选择最短距离。为了保障此类需求,市政部门正着手改善现有的自行车导航系统(PLUSnet),以便骑行者有效地规划出行线路,缩短通行时间。如果再考虑到许多小路都对汽车通行作出了限制,而自行车可以自由地穿行于桥梁、绿地间的小径等因素,骑行无疑已经成为哥本哈根最快速、最灵活的交通方式。
设计城市:以幸福感为导向
“在你的城市,骑行可能吗?安全吗?有吸引力吗?”有专家认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足以判断出一个城市发展自行车文化的潜力。遗憾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哥本哈根却是少有的对这三个问题都可以说“是”的城市。
如果说自行车优先的策略、自行车道路的铺展和相关调流方案的推行,为哥本哈根市民提供了骑行的可能性,那么,各种基于安全、舒适、体贴的自行车道路设计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备,则是提升哥本哈根市民幸福感的重要路径。而且,在哥本哈根市政府看来,城市发展之道并不是单纯地减少碳排量、达到某些指标,而是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城市的宜居度,让市民住得舒服,行得方便?
在官方关于自行车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指导文件中,安全、体贴、舒适之类涉及幸福感的词汇不断出现,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这个城市对市民的幸福感有着怎样的关切。
安全成为市政部门关注的首要问题,自行车专用道在道路中的配置, 足以反映城市在规划上的细心。在哥本哈根,自行车道有两种:一种是独立设置的铺有蓝色塑胶的自行车道,没有机动车和红绿灯的干扰;另一种是与机动车道并行的自行车道,通过适当的高度差予以分隔,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以及人行道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在T字形路口,还会有意识地铺设卵石路面,通过地面质感的明显变化来提醒司机在拐弯时注意骑车的人……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比比皆是。正因如此,80%以上的哥本哈根市民对骑行的安全度都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不仅如此,哥本哈根交通设计的细节,也处处投射着对人的体贴和关照。自行车道沿途的基础设施完善,自行车维修点、服务站、流量计数仪、安全停车位等一应俱全;许多商场外面的自行车停放处,占地面积甚至比机动车停车位还要大;不仅如此,政府还大力倡导“组合行”的出行方式,市内不仅有大量的免费自行车可供出租使用,还允许人们将自行车带上公交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这为居住在郊区或周边城市的民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英国潮流杂志《Monocle》每年都要评选出25个“全球最宜居城市”,哥本哈根已经连续三年位列榜首。“高效的公共交通、独树一帜的自行车文化、绿色空间、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便捷的全球旅游通行”是该杂志对这座城市的极高评价。在城市设计理念上,哥本哈根显然领先了全球绝大多数城市。选择骑行,只是哥本哈根建设低碳城市的举措之一。以经济发展的代价最小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愿景,让市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处处体会到被体贴、被照顾,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友好与舒适——哥本哈根城市设计者和市民们用他们自行车轮上的美好生活,定义了属于这个城市的幸福感。
其实,哥本哈根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如此之高,或许还得益于一个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近年来医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都提示人们,一种叫脑内啡(endorphin)的物质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中,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连续性的中量至重量级的运动加深呼吸,人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比如,骑行。也就是说,当哥本哈根政府部门提出自行车优先发展战略的同时,就已经无意中将这个城市带入了不断激发、累积幸福感的轨迹当中。
文 Article>张长征 Zhang Chang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