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衰落是时代变迁的结局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联想,小米,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8

  通过对联想移动业务战略深度复盘,我们发现,联想最致命的死穴是其文化没有一点互联网时代的基因。

  6月1日,联想集团突然发表声明:联想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将离开现在的岗位。同时宣布陈旭东出任移动业务集团领导人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任命从即日起生效。这个变故尽管大家认为早晚会来,但还是来得太突然了点,令业界为之震动。

  刘军的起伏成为联想发展的风向标

  刘军何许人也?1993年加盟联想。这个清华大学高材生一进联想就从工程测试做起,很快崭露头角,29岁就当上了联想电脑的副总裁。赫赫有名的“联想屋顶图”理论就是柳传志提出,由刘军等干将发扬光大的,按照刘军自己的说法,他在联想的大熔炉里很快就从一个稚嫩的技术人员蜕变成为懂经营的“新商人”。刘军做事极其务实,扎实,少年老成,正是由于他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一路战功卓著,使他在联想深得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赏识。20多年里,让刘军最出名的还不是他的那些光辉业绩,而是他在联想的“两上两下”。2004年,联想遭遇了创建以来最大的挫折,三年战略规划没有完成,而且所有转型业务几乎全军覆没。当时一度盛传刘军已经被柳传志作为联想的接班人在培养了,只是由于联想并购IBM PC事件把这页闪过去了。2006年,当时的CEO阿梅里奥认为主管供应链的刘军表现不佳,而以杨元庆为首的中国人在董事会话语权不高,刘军被迫下课。对于这件事,柳传志曾回忆道:“专项战略委员会汇报的时候给刘军打的分数很低,我当时差一点流眼泪,一员大将的培养真的不知道经过多少磨难。”那次刘军出局后,笔者作为他的老部下还致电问候过。后来2009年,柳传志复出,刘军再次进入联想最高经营8人管理团队“联想执行委员会”。一直到今年,刘军一直主管着联想移动等新业务,成为事实上的“二把手”。这次的“二出局”,恐怕使刘军在联想的经历要画上句号了。这一切,很难说是刘军的错,他根植于联想,他的思路根本就是联想在PC时代思路的延续。规模、成本、供应链管理、渠道、拧毛巾……不就是联想PC成功的关键吗?

  刘军此番下课的直接原因当然是业绩没做好。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2015年第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20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050万台,同比下滑22%;联想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也由2014年第一季度的10.2%下滑至如今的 8.3%,落后于苹果、小米、华为、三星,排在第五名。这与联想手机业务在1~2年内做到中国市场第一的目标渐行渐远。联想为什么这么重视移动业务,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在全球PC市场早已饱和并呈下降趋势后,后PC时代产品(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就是新的增长点,此一仗的输赢将决定联想还有没有未来。其中智能手机是最大的一块蛋糕。笔者在《我在联想的七年》中对联想有两点评价:一是在管理方面,联想无可争议地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一面旗帜,值得无数企业去学习;二是在战略方面,联想是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企业,联想只能在PC领域耗下去。而后PC时代的业务,联想没有太多的机会。这个预测说了10年了,现在来看基本得到了验证。

  联想战略首役尸横遍野

  联想失去战略感并不是出于领导人的本意。老柳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把“战略”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即便是在杨元庆领衔新联想集团后,也始终重视战略方向。

  早在2000年,刚接过帅旗的杨元庆就雄心勃勃地开始制订三年战略规划,立志从100多亿做到600亿,业务从PC,做到包括IT集成、互联网、手机、软件等一条完整的IT产业链。为此,不惜花巨资请来麦肯锡为联想把脉。但是很可惜,三年后,联想除了PC,其他新业务几乎全军覆没,营业额也仅做到300亿,离目标相去甚远。那是联想最有计划制定的战略,也是输得最惨的一个战略。其实通过那次惨败,已经证明:联想只能做他最熟悉的PC。其他IT相关业务,一个都做不了。事后的行动也表明,联想放弃了原来宏大的战略构想,业务完全回归到PC领域,正好IBM要出售他的“鸡肋”PC业务,联想趁势拿下,一举把PC做到了全球老大。

  联想战略次役惨胜

  在联想消化IBM PC时,应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从元庆力主要拿下IBM PC时,以柳传志为首的董事会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同意,而且预见到后面会遇到的一系列风险,特别是“文化融合”的风险。果不其然,2009年的危机几乎毁了这次并购案。最惨一个季度亏损了将近一亿美金。万般无奈之下,柳传志只好披挂上阵重新出山,带领联想背水一战。此时联想只有一招——压缩成本,这是联想在中国起家的独家“秘籍”。为此,三个出手动作一气呵成:一是大幅砍掉老外管理层,他们的高薪与“占着茅坑不拉屎”实在是让人郁闷;二是在生产、销售环节上大“拧毛巾”;三是召回联想的“老八队”(联想老班底)。刘军就是那时临危受命,回到联想的。这套组合拳一打就见效,联想很快扭亏为盈,成功地“咽”下了IBM PC这条巨鳄。

  联想战略三役露出败象

  2010年,缓过神的联想开始了新的战略布局,过完元旦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发布了“联想移动互联战略”,抛出了“乐phone”“乐Pad”等移动产品。当时业界并不看好联想的新战略,笔者也写了评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果然这些新产品卖得很不理想,业绩非常惨淡。联想只能靠拼命让代理商“压货”,甚至号召员工自购来冲抵那些难看的数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联想再次偏离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又一次进入了他的“盲区”。在基本上没搞懂苹果的iPhone为什么能风靡世界的情况下,老柳就盲目地喊出了打败苹果的口号。他少见地在大会上甩出了狠话:“联想反复研究后,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在产品技术上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努力和它保持同等水准或者是超过它。但是它的优势是在全方位的势能巨大,特别是在品牌上。而联想的优势只有一条,就是这是在中国。” 这次老柳也是少见地“食言”了,联想的乐phone以及后来刘军主导下的一系列移动产品,不但从未打败苹果,反而越打敌人越多了,除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一个个都越过了联想。

  联想战略四役失去未来

  2014年,联想并购摩托罗拉手机,是又一次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意图太明显了,联想眼看在正面战场拼不过新兴的手机巨头,再次祭起“并购”老招,试图再打一次并购IBM PC的漂亮仗,一举拿下全球智能机老大。这次是同样的路数,角色却换了人。刘军像当年的元庆一样,在董事会上力主吃下摩托罗拉手机,经过历练的元庆心里明白这里的凶险,但自己当年的辛酸经历使他不得不力挺刘军,帮助他完成了并购动作。可这次幸运之神没有站在联想一边。此时的刘军手里有三张“王牌”:一是摩托罗拉手机,将主打中高端市场;二是联想手机,主打中低端市场;三是陈旭东领衔的“神奇工厂”,据说是“纯互联网模式”新玩法。假如倒退5年,这种“斯巴达克”式的布阵,别说打仗,吓也把敌人吓跑了。殊不知,一大把好牌还没怎么打,就已经输了——游戏的玩法变了!神奇小子雷军手握一颗“小米”,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搅了个天昏地暗,一切清零,市场重新洗牌了!

  小米3年基本上走完了联想30年的路

  说到雷军,不得不追溯到本世纪初,那时的雷军作为被联想并购的金山公司总裁,经常参加联想总裁例会。当时几乎没人注意到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个消瘦的年轻人,从来一言不发,默默地在那坐着,没人搞得清他是在听别人发言?还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还是在打坐冥想?虽然他那时没吭一声,可心中在波涛汹涌,酝酿着10年后的惊涛骇浪也未可知。果然10年后这只小瘦猪,被互联网“台风”吹上了天。最值得回味的是联想对小米的反应。应该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不屑一顾,觉得雷军肯定是哪根筋搭错了,在几经洗牌的智能机领域不可能再翻起什么浪了;第二阶段,随着小米的突然崛起,元庆开始注意,但认识得比较简单,他曾经说:“有些企业试图把价值链其他环节都外包,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控产品质量、管理好供应链、改善售后服务,这样的业务模式最终是行不通的。他们要么让用户总是饥饿着,要么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频频出现问题,消费者投诉不断。”第三阶段,就是这次让刘军出局时,元庆可以用雷霆震怒来形容了!说出来的话已经完全不同:“这已经不是PC时代,只要靠运营,加上渠道和品牌的优势就能取胜。现在需要的竞争力已经完全不同。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中国,一方面是要把产品做精做好,但是市场端,如果不能拉住粉丝,不能让粉丝帮着推广,是不可能把产品推广好、销售好的。”元庆这次是说到点子上了,可惜为时已晚。

  联想的“工商业时代”输给了小米的“互联网时代”

  我们相信,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联想高层应该对小米是看明白了,可是看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到此为止,笔者就要亮出本文的主要观点了:即便联想弄懂了小米的全部内涵,联想也打不败小米,这个盘是翻不了了!原因何在?很简单:一是时代变迁了,以联想为代表的“工商业时代”已经翻篇了,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拉开了帷幕;二是联想的文化没有一点互联网时代的基因,这点对联想是最致命的死穴!很多人(包括各种行业)一直对互联网有个巨大的误区,认为互联网就是解决了营销问题,打掉了所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这实在是对互联网太粗浅的认识!其实互联网真正的精髓是彻底改变了经济形态!把以往产业链各环节的单向输出,变成了高度的、双向的互动过程。甚至产品链每个环节都可以跳过下一环节直接与最终用户互动,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参与到产品链的最前端(如产品研发环节)。这个变化实在是太天翻地覆了。小米真正强大的地方其实是在这里!我们看到:雷军在运作小米手机前,花了很大精力在运作MIUI(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小米自己有100个MIUI工程师,外部有1000个荣誉内测成员,还有活跃的10万个开发板用户,1000万个稳定客户。哪个公司有10万开发人员?小米的论坛日发帖量20万,总用户数1100万。在这个基础上,小米还没生产,50万用户已经在那儿等着了,这就是小米的“粉丝经济”。联想曾经嘲讽小米没有研发、没有生产线、没有售后服务。可是小米有一大群忠实的粉丝,这些人不但是用户,还是测试员,还是推销员。与此对照,联想在拼命给代理商 “压货”。这一里一外,境界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啊。联想“神奇工厂”据说是针对小米的秘密武器。可小米的精髓是“粉丝”,我们看不到联想的“粉丝”在哪儿?特别是看不到联想有什么核心的东西得以聚拢“粉丝”。

  联想未来黯淡源于没有互联网基因

  自打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爆发“柳倪事件”后,柳传志将原来的“技工贸”路线改为“贸工技”,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笔者在《我在联想的七年》中对“贸工技”有过评论:联想可以做好贸,可以做好工,可是再也做不成技了。因为联想已经失去了做“技”的文化基因,从上到下培养的所有干部都是精通屋顶图的“商人”,而对“技”无一不是敬而远之。笔者在联想时曾负责技术发展部工作,深知联想对技术的看法。联想10年的研发费用比不上华为1年的;联想拥有的专利(大发展后)仅是华为的1/10;联想研究院作为企业级研究机构10年来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稍微核心一点的项目是立不了项的,甚至达到了“谈芯色变”的程度。华为在2004年就在原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海思半导体,现在达到了5000多人的规模;而与之类似的联想板卡研发中心却被逐渐边缘化了。在这种文化基因下,怎么会有聚拢粉丝的基础?怎么会产生使客户对产品尖叫的动力?这就是联想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再续辉煌的根本原因所在。元庆把希望寄托在刘军的继任者身上,认为他具有“互联网思维”,有“创新意识”。而刘军是上一个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的牺牲品。那与刘军同时加入联想,与刘军一起在联想熔炉里浸染了20多年的同事,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的文化基因会与众不同?会带领着联想移动重新走向辉煌呢?

  李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