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等同理财能力,这是当前不少理财机构或培训机构给大家造成的误区,似乎买了他们的理财产品或学会炒股票或买卖贵金属就有了高财商,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提到财商,如果大家想当然地认为,它是指赚钱或理财的能力,那在看到我的题目时,就会毫不犹豫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因为这完全是金钱至上的调调。
财商等同理财能力,这是当前不少理财机构或培训机构给大家造成的误区,似乎买了他们的理财产品或学会炒股票或买卖贵金属就有了高财商,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财商绝不是理财能力那么简单,就像考试分数不等于智商。财商的定义其实包含三个纬度,即对财富的态度,获得财富的技能、支配财富的方式。这三者是道、法、术相结合的有机体,缺一不可。
没有正确财富观,不能适度对待金钱的人是不可能有幸福感的。现代社会,钱是人类群体活动最重要的媒介,除了孤岛上的鲁滨孙,所有的人与外界的交往都离不开钱,而且文明社会的所有法律和道德习俗,都是基于保护私有产权的。这种环境下,视金钱如粪土的高洁失去了存在的根底。倘若真还有如此侠士,估计是花父母的钱时挥金如粪土,所谓崽卖爷田不心疼而已。
但如果孩子过分看着财富,无限扩大了金钱作用的边际,其日后的生活必定不幸福,如果为了钱不顾一切,其结局也许还会悲惨起来。
所以说,财富观往往决定人生观,对财富态度往往决定对生活的态度,如果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偏差,是无法体会到幸福的。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来说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区别。面对剩下的半杯牛奶,悲观者的反应是糟糕,只剩下半杯奶了;乐观者的反应是,真不错,居然还有半杯奶。医学研究发现,性格跟基因有一定关系,但要讲外部因素的话,我想这两个人对物质的态度正是悲乐的分野。过分在乎物质数量的人,有再多钱也不一定能幸福起来。
实际上,钱对我们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而如果我们与钱的关系也能像日常条件下对待空气那样,就是最完美的境界了。呼吸时自然而然有,从来不用去考虑它的数量,仅仅是为了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绝不会为了多吸几口气憋得自己涨红脸。
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财务自由。世间上,获得财务自由的方式大抵有两种,一种靠传承,一种靠年轻时奋斗。家族传承获得财务自由的很少,绝大多数还得靠自己慢慢积累。那么,获得财富的技能就变成必不可少的人生利器了。
单是获得财富的技能这一条,就涵盖了智商和情商两个范畴。要获得财富,你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这就要求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当然,这种学习不只是课堂上的考试,而是更广泛的专业领域中的方法和技巧,从厨师做一道拿手菜到股市判断大盘,这些可能都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琢磨钻研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支配财富的方式,又反过来影响和调整了财富观。比如有良好消费习惯比大手大脚开支无计划的人,能更早达到财务自由。追求和习惯高档消费者,他对财务自由的标准肯定要比对物质生活不甚讲究的人要高。
而人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他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安全感。能够按自己的规划,在奋斗一段时间后,生活不再受房子和票子的限制,有能力关注诗和远方的人,其幸福度会更高。
其实,这也是我动手给孩子们写《财富号历险记》这套童话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能正确了解财富的本质和它运行的规律,培养一些良好的花钱习惯。
有研究表明智商高低,遗传基因是决定因素,这让我们对孩子不能成为学霸或大神多了几分自我安慰。但孩子的财商高低,其实更多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抉择方式,这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学习获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财商教育让孩子获得学会幸福的能力。这应该是家长们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了。
而在财商教育时,思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某重点高中结束了这学期最后一堂经济学选修课。既然是选修课,分数对评三好和升学都毫无意义。所以,校方给了我极为宽松的政策:按你的想法随便怎么讲都行。我在教给学生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时,鼓励他们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财商。
比如漫谈未来职业的选择,孩子们起初大多都愿意选收入高的行业,他们发现父亲很多同班同学,毕业后由于入行不同,收入差别很大,似乎跟当初个人的成绩和能力关系并不是特别大。于是,大家认为学会判断经济大形势很重要,对一头猪来说,找到大风口比学飞翔更现实。这种理性而现实的判断让我惊讶他们的成熟度。
但很快又有不同声音出来,有学生提出要做自己最喜欢的行业,即使收入不高,只要衣食无忧,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许会更高。如果自己认为所做的一切是有积极意义的,受到很多人尊敬,肯定会觉得特别幸福。
这让我更加欣慰,因为孩子开始多维度地理解幸福,而且是通过自己的逻辑分析,不是照搬教材来理解的。
从这些点滴,我看到了财商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延伸阅读
先了解财商,再正确对待
难得一见的财商培育原创作品。智商、情商、财商,现代孩子缺一不可。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怎么树立孩子正确的财富观,中国家长常常在两个极端间痛苦徘徊:要么将孩子隔绝在真空中,不敢让孩子接触钱,要么让孩子过早过分看重金钱。这是一套孩子们看得懂、喜欢看的金融读本。只有了解,才能正确对待。
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