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的中心是一颗被不能忘记的爱煎熬着的女性心灵的搏动,在爱的追求与不可摆脱的现存道德规范的二者矛盾中痛苦呻吟。作者透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小说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否则,迟早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小说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样一个长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社会问题,由于婚姻与爱情的离异,使得世上多少人处于爱其所不爱、不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痛苦之中。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代作家张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家的母亲钟雨和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小说主人公钟雨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理想的婚恋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在物欲横流、情爱泛滥的当代,尤其显得清新纯白而脱俗高雅。

  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人的最高境界的向往。作为母亲的钟雨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对自己的女儿的担心是女儿能不能遇到合适的终身伴侣,而不是能不能嫁出去。“你要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稀里糊涂的嫁出去要好得多!”这样的话在现在看来,这位母亲是相当不通情理,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但是继续看下去便会知道母亲的这番话才是真正作为母亲切身为女儿担心着想的心情。钟雨因年轻时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体会过深刻的爱是什么,在择偶时仅注重外表的追求,与珊珊的父亲——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人结合,终因志趣迥乎而离异,带着女儿过着寡居生活,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常为自己曾追求过那种浅薄而无聊的东西感到害臊。而小说的男主人公,也就是那位领导干部,三十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为掩护他而牺牲,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女儿,他出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娶了那位姑娘为妻,过着平淡、从容的日子。历经沧桑的他们相逢后,由于她对他的崇拜和他对她的欣赏,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克制与理智的永恒,这种矢志不渝而又充满理智的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要热爱生活,有事业心,要坚持人的尊严,懂得彼此理解与尊重。

  从女儿珊珊的视角来看,“现在回想起来,他准是以他那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动了母亲的心。那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他在动荡的革命时代出生入死的经历,他的活跃的思维,工作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素养……而且说来也奇怪,他和母亲一样喜欢双簧管。对了,她准是崇拜他。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他,那爱情连一天也维持不了。”显然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了别人的幸福割舍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然而他们苦苦地相思着,深深的爱恋着,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爱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主人公钟雨的情缘向我们讲述了爱的真谛:爱情只要得到了呼应,就是“最完美”的。与钟雨高尚的精神境界相比,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只为婚姻而厮守的家庭生活是多么地暗淡无光,那种只为了填补心灵空虚而俯首可拾的爱情又是多么地肤浅!小说中,主人公钟雨对爱情的追求与克制、希望与痛苦的感情冲突,又似乎说明了“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作者用了委婉细腻的文笔,富有诗意般的感情描写,使读者也能在小说中得到共鸣而为之感动不已。

  有人说,世间的一切,时机不到时,你是不会体会得到的,而到了能够让你领悟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有缘分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时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但是这种有缘有分的事太少,无缘的人,总是要彼此错过了。遗憾的是,在沧桑过后才会明白,人生竟是一场有规则的阴差阳错,一切的落魄惆怅只能在流逝的时光里品味创伤,就像《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打动了多少有情人的心一样。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心有灵犀二十多年,苦盼相逢相见,却始终没有走到一起。正是这种遗憾,才使那份爱更加刻骨铭心。作者在钟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们曾淡淡地微笑着,像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掩饰我们心里那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是一个没有一点诗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刮着冷峭的风。我们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你因为常年害着气管炎,微微地喘息着。我心疼你,想要走得慢一点,可不知为什么却不能。我们走得飞快,好像有什么重要事在等着我们去做,我们非得赶快走完这段路不可。我们多么珍惜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那三个字:‘我爱你’。除了我们自己,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会相信我们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更不要说到其他。”如果他们没有高尚的人格,如果他们不懂别人的痛苦,只为满足自己的幸福,如果他们想得到的是一份肤浅的浪漫,永恒便再也无从谈及。主人公钟雨在平淡宁静的生活中,在岁月的流逝中,以忧伤的美丽结成高尚的情愫,用理智的情感造就遗憾的永恒之美。他们没有携手人间,看似遗憾,却是一种精神的完美结合。

  小说中,主人公钟雨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和情操守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角落,真正达到了一种执著的境界,“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人崇尚执著,而是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执著的境界”。因为这种执著与牵挂,她的心总能被那种心灵上的充实填得很满,从未对“任何一个够意思的求婚者”动过心,对那些“说不出是善意的愿望和恶意的闲话”总是能淡淡的付之一笑。在她溘然长逝后,女儿捧着她那本题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朽木的那一天,还会爱得那样沉重。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爱过,她没有遗憾。”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后一页日记上的文字竟是:“我是一个信仰唯物主义的人,现在却希冀着天国,倘若真有天国,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着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再也不必怕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割舍我们自己刻骨铭心的爱。亲爱的,等着我,我就要来了——”这样的执著怎不使读者为她黯然泪下?作者从女儿珊珊的视角充分地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成功地让读者相信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才是对钟雨执著的最贴切的形容。

  张洁的这篇小说向我们读者细腻地讲述了关于爱情的境界、遗憾和执著。虽然我们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黯然神伤,但是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把希望留给了读者。小说以珊珊的疑问作为开头,“倒是我自己拿不准主意要不要嫁给他。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什么,而他又爱我的什么?”小说最后又用珊珊自己的结论作了结尾“别管别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稀里糊涂的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这样类似自问自答式的首尾呼应,让读者在了解到这样的伤感故事后,又不禁在珊珊身上看到了几许希望。或许珊珊正是主人公钟雨爱情希望的化身,她身为女儿一定能感知到母亲爱情的力量和对自己的关怀,母亲的故事也激励着她更好地面对日后生活。作者透过了珊珊这个人物的感慨向读者表达了对社会、对人们的美好愿望,向广大读者释放了冲破旧意识,建立新的社会生活观念的强烈呼声,这无疑是张洁这篇小说的最大亮点。

  文/清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