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完善

  在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最具活力和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58.5%,上缴的税金占全国的50.2%,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都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其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缓解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中小企业具有负担轻、灵活机动、应变能力强等明显优势,但正因为在规模、资金等方面的“中小”,导致其极易受到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延续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性,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促进其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从其管理意识、组织架构、信息体制、管理资金四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其研究意义有两点:一是为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有助于对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政府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风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现代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21世纪至今),而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在当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国外已经展开了对企业风险管理实证研究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探索。Nocco,Stulz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最大的挑战就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企业成功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是组织的每个成员了解其如何创造价值,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非将其看做公司战略的机械化执行。Abrams,Kanel,Taylor等站在战略、整合、全面的角度为IBM设计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体现了一个由阶段风险到连续风险的转换,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风险事件序列。而在2006年,COSO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发布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内容涵盖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监管等领域,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由此,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步入了新阶段。

  国内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刘红珍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发现: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具有风险意识淡薄、风险后果严重、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的特点,并提出了其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处置过程中的应对方法。王竹玲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六条对策。杨志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组织形式不匹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特征,并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

  考虑到目前国外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适用性,而我国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管理方法及单项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层面,缺乏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现状及问题,以期对其风险管理起到促进与完善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又十分匮乏,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对风险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中小企业管理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数量轻质量,在这种落后管理思想的引导下,企业往往会单纯追求销量、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上涨,更注重眼前实际利益,而容易忽视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是间歇性地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意识到时便进行监管,事后又大多忽略,因而对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风险时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组织架构不合理。完整的组织架构是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对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建设远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首先,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即使有部分中小企业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应机构,但由于人员素质、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多流于形式。其次,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重要管理人员均为家族成员,企业的管理控制权集中于最高领导和家族成员,各部门空有其形,失去了独立性,且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存在严重问题。再次,有些企业在内部机构设置方面过于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忽视了横向间的协调,使得企业内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发生问题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信息沟通体制不完善

  信息沟通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高质量资源要素获取难度大、业务管理不完善等原因,缺乏必要的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外部客观条件上就很难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迅捷。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不能确保信息的及时捕捉和正确传递,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乃至威胁企业生存。

  风险管理专项资金不足。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建立和维系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支撑力量,但中小企业却很难达到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的资金基础标准。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投资、搞建设、扩大规模,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尚处于管理模式摸索状态下的中小企业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风险管理硬件投资、风险管理人员投资、风险管理外部投资等,给原本资金周转并不灵敏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贷级别较低、外部金融监管机制不利等原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只能较大程度地依赖内源融资,这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在资金短板的情况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全员风险意识。中小企业应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企业独特的发展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加强对管理层、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增强企业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提高风险发现的及时性和风险管理的高效性。

  科学设计组织架构,明确员工岗位职责。不同规模、生命周期、行业、地区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规模、复杂性有着很大的不同,风险偏好以及风险管理资源也有很大差异,中小企业构建组织架构时,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结构》,参照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结合企业业发展战略、内外环境、业务特点和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条件,基于灵活性原则,合理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恰当配置各主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规范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绩效考评制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等,保证企业员工各司其职,不相容职务分离,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应根据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则,适当引进必要的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和应用程序等,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企业信息,在外部客观条件上减少乃至消除对企业风险管理不必要的限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改变企业信息传递单一向的现状,实现信息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一方面保证信息自上而下传递的准确性,使得员工明确履行相应职责,另一方面确保信息自下而上以及横向反馈的及时性,以便于管理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筹集的难度之大使得过于庞大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但是风险管理又需要设置相应机构负责执行、统筹、识别、监督等,所以,在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风险管理资金供应的同时精简设置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除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外,还可通过P2P网络融资等新方式拓宽资金来源,为企业经营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应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现实成本和长远效益,避免设置不必要的部门和环节,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利于其巩固市场地位。而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仍处于对风险管理最佳模式的探索阶段,本文虽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但是仍不够完善,不能完全解决理论与实践磨合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进行与此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更为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风险管理的真正价值。

  林鑫 张恒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