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友情,毕业论文,圈子
  • 发布时间:2015-08-07 08:39

  前几天有个学妹给我发消息,说自己是今年的应届生。从小学开始,她就不断地努力。到了大学,也一直保持拼命的学习状态,由于成绩和能力都不错,所以早早就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论文也准备得颇有成果。可是身边的朋友却大多还在为毕业论文冲刺,甚至工作也没有一个妥当的着落。她想找人玩时发现大家都在忙碌。自己感觉异常寂寞。

  走在前面的人,总难免会有一些遗憾。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目标,你是想要孤独而优秀,还是想要合群却平庸,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去为了所谓的“合群”而刻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是该在自己的频率上,找到同样步速的人。

  认识的一个阿姨,几年前离了婚。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非常有投资的眼光和头脑。30多岁时和前夫背井离乡来到新城市打拼,阿姨总是不断在寻找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遇到机会从不会放弃。可是前夫却非常安于现状,属于到了一个地方就不愿意再挪窝的那种,拿的工资也比较低。

  阿姨总是鼓励前夫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来改善生活,可是她的前夫并不愿意,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安稳。而当阿姨拼命学英语,学各种技能和知识的时候,前夫一直维持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社交圈子,而阿姨则逐渐有了自己的人脉网络。时间久了,前夫仍然和刚到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差别,而阿姨的工作却越来越好,工资翻了好几番。

  渐渐地,阿姨和前夫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彼此越发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我们经常说,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是共同成长。其实不仅是恋人之间,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前不久,我爸去参加同学会,举办者是多年未见的一个初中同班同学。地点选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一家会所。这次聚会的菜色颇为豪华,20个人吃了近两万元,全部由举办者一力承担。席间20多个许久未见的中年人相谈甚欢,聊起年少时的故事也是眉飞色舞。

  等到快要散场的时候,有人提议说:“下次我们再聚吧,到时候大家轮流做东,不能老是XXX一人埋单。”

  许多人应声说好好好,可是,等到下一次有人再在初中的微信群里面提议聚会时,响应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了。

  后来还是聚了,只不过一开始的20多人,在第二次聚会时变成了不足10人,而这些第二次来聚会的几个人都在自己的行业里发展得不错,生活颇为优渥。此后这几个人倒是聚会不断,话题也早就跳出了初中时候的故事,而是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关系网。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

  经常会在中年人的同学会里面听到类似“xxx发达啦,怎么不提携老同学啊”或是“看不起我们老同学了”之类的话语,充满着某种莫名的意味。当初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多年以后却是天壤之别,难免有人会内心涌起一股酸意。就如我爸那个做东的同学,一顿两万元的饭完全在消费水准内,可是当初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也难免会有两千就是全家一个月饭钱的人。

  有时候人们总是在感慨,学生时代的好友,毕业之后就变了味。如果双方一直保持着差不多的工作进度,职位、工资都在差不多的水准,那么友谊大多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双方各方面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那么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彼此就自动疏远了。这并不是说友情多么不堪一击。

  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地打成一片。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学生时代,关系好的小团体中,也并不存在差距特别大的个体。好学生和好学生总是在一起,中等生和中等生玩在一块。只不过等到毕业以后,这些当初不甚被注意的细节越发放大罢了。

  学生岁月再美好,毕竟短暂,你们的人生那么长,难道就一直聊那几年发生的事情吗?如果两个人之间无法在一个发展层面上,面对面聊天也只会尴尬。较低的一方不能理解较高的一方在说些什么。勉强一方去迁就,最后只不过使彼此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圈子最后并不是圈子里的人刻意造成的,而是由某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决定的。

  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这对别人并不公平。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直到领跑。

  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渡渡

  (摘自搜狐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