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离婚:这一代人的爱与罚
- 来源:37°女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80后,离婚,婚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7 08:43
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比2012年增长了12.8%。这个增幅远远大于结婚登记的增幅,后者只比上年增长了1.8%。80后,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
坚硬的自我
“你的手机密码、QQ密码,为什么不能告诉我?”苏州女孩儿顾良,一度被前夫如此质问。前夫觉得,婚后必须坦诚相待,双方理应互相公开。为此,他主动将这些密码告诉顾良,以证清白。顾良却不愿意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她不心虚,但感觉不被信任。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宋蕾、李晓曾对全国1201名80后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80后人生价值观中,得分最高的前5个项目分别是“隐私、责任、相互依靠、成就、归属”。
哪怕在婚姻中,顾良仍坚持着一些自己的“底线”。比如,她不愿意为丈夫洗内裤。内衣内裤这种,她觉得太过隐私。她不怎么查岗,也很少干涉丈夫的经济或财务状况。然而,在公公婆婆看来,这却是顾良最大的“罪状”——“你根本不关心他、不在意他,结了婚和没结一样。”
“大家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分享的意识比较少。”回忆自己的婚姻生活,顾良这样说。真正让她介意的是,在为了家庭付出多少的问题上,两人都有些斤斤计较。两人计划要孩子之前,曾讨论过存款计划。丈夫说,自己每月存5000元钱,顾良存3000。顾良是公务员,每月收入不过3000多点儿,表示反对。丈夫坚持,如果顾良不存,他也不存。结果,这个问题没谈拢,存款计划最终流产。
如今,离婚后的顾良偶尔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为了这些小小的、坚硬的自尊,值得吗?思考再三,她的答案还是,“不能委屈求全,要有自己的底线”。
坚持自我是一柄双刃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兄弟姐妹,集体生活经历少,更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亏、不轻易付出,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让80后的婚姻生活暗礁重重。
在婚姻中试错
不得不承认,80后是缺乏情感经验、婚姻教育的一代,年纪轻时被阻止早恋,工作后却被催促婚姻。
35岁的北京男人汪波结婚时,对方是他的初恋。妻子曾有一任男朋友,是汪波的同事兼好友。这事儿是汪波婚后才发现的,两人坚称没有再联系,但深感被背叛的汪波,始终没法说服自己。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醒来就会想到这件事,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似地。这成了两人婚姻生活的一抹灰暗底色。磕磕碰碰地过了几年后,妻子出轨,两人离婚。
“也许那个时候,我不应该那么耿耿于怀。”如今,汪波开始反思自己。可是,那时候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他的童年里,父母之间很少表现亲昵。初二时有生理卫生课,男女性器官的图片赫然印在教材之上,他们被要求自学该课程。高三上青春期教育,老师语焉不详。
离婚后,汪波认识了一位90后女生。对方告诉他,自己已经有过4任男朋友了。汪波很惊讶,但这位女生认为,恋爱也是需要经历的,“这样才慢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我们这一代,没有在恋爱中成长,结果直接在婚姻中试错。”汪波大为震动。
结婚3年离婚率最高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两位助理审判员潘庸鲁、沈燕,曾研究了2011~2012年上海某区法院200件离婚案件。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警示,对于80后的婚姻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提前。在结婚两年内申请离婚的为26%,而在3年内申请离婚的已经超过40%,至于婚姻存续7年后申请离婚的已经少之又少,仅为9%。
广西姑娘白晓,结婚前与丈夫只相处了一个月左右。她生长在城市,家庭条件优越;丈夫却来自农村,是人们口中的“凤凰男”。她起初以为没有关系,不料,这差距让两人隔阂渐深,最终以离婚收场。
两人的金钱观就很不一样。丈夫对自己很是“小气”,手被割伤了,只肯去小诊所缝几针,不愿意去大医院,说浪费钱。怀孕时,白晓没有胃口,经常买团购券出去吃饭,不过一二十块,也被节俭的丈夫埋怨乱花钱。更让白晓无法忍受的,是婆家的重男轻女。女儿出生后,丈夫来医院看她们母女俩,却只隔着病床三四米,轻轻地抬了一下下巴。婆婆则去测了八字,得出结论是,这个女儿将来“克”她爸爸,今后一定不能叫“爸爸”。
研究发现,很多80后因婚前缺乏足够了解而申请离婚的占23%。因为相处时间短,对彼此的生活习惯、婚姻态度、不良嗜好,甚至父母性格都缺乏了解,最终因婚姻与预期不符而绝望,选择放弃婚姻。闪婚闪离成为80后标榜自由和独立的标志,但正是这种草率结婚为离婚埋下了隐患,其背后反映了80后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某种长远考虑和规划。
父母成“第三者”
结婚之前,扬州女孩儿阎菲曾正式向丈夫说明,婚后不能与双方父母同住。她希望丈夫真正长大:他是独生子,从小娇惯,是洗澡连内裤都不会自己拿的那种。听到这要求,丈夫不置可否。婚后一个月,公婆突然带了行李前来,就此住下。
自此,阎菲开始了被婆婆“控制”的生活。婆婆定下了很多生活规矩,比如,衣柜里的衣服要叠得比商场还整齐。冬天的呢子大衣,不能挂在衣柜里,要放进真空收纳袋。婆婆甚至规定,如果是小便,只能用一格卫生纸。并且,结束后必须将马桶上的垫圈扶上去。
时间一长,阎菲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我认为,我和你父母是平等的。可以尊重他们,但不是一味顺从他们。”阎菲越来越压抑,于是向丈夫提出,能不能由他们出钱,在小区里再租一套房子请公婆住过去,不在一个屋檐下,但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婆婆不同意:“我哪里对不起你了,你要跟我分开住?我和我儿子不会分开住的。”
阎菲与丈夫最终闹起矛盾,还是因为婆婆。女儿出生后,婆婆坚持要按当地老方子,用明矾擦拭褶皱部位,以防止湿疹。阎菲却不愿意。她之前征求过医生意见,医生反对这么做,说明矾是一种化学物品,用松花粉或爽身粉代替就可以。婆婆却不听。当阎菲与丈夫在房内讨论用不用明矾时,婆婆破门而入,气得双手发抖,说出“你们翅膀硬了,不得了呀,我们做父母的多不容易”这类的话。
女儿一岁时,阎菲的婚姻最终结束了——就像催促着他俩结婚一样,双方父母又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并鼓励两人离婚。
事实上,在80后的婚姻中,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婚姻模式正在慢慢消解。各自经济独立、女性意识的提高,冲击着夫妻双方原有的社会角色期待,也让女性拥有了更多独立诉求、个性婚姻理念与生活选择的自由。
“离婚率高与伦理无关。现代人多少是因为纯粹的感情结婚的呢?如果结婚时感情就不纯粹,外貌、家世、财产、学历乃至虚荣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结婚的动因,那么后面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直代理离婚案子的律师刘政总结说。西方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性解放到回归传统的过程,“也许有一天,等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也趋于庞大而稳定,经历了混乱、自由、茫然无助后也会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稳定,而这时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回归,我们才会感受到家庭、责任、情感的回归,才能体会到忠贞不渝的含义。”
陈薇 马海燕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