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暴力”不再“沉默”

  家庭是爱的温床,是安顿身心的避风港。但是有一部分人就在这最温暖的地方,遭受着最不该承受的创伤。家庭暴力伤害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印证了“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

  最近,就读于汕头市龙湖区某学校小学6年级的小强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学校上课。6月5日上午,他给校长发来了一条请假的信息,希望校长把信息转发给班主任。信息内容都是一样的:老师,我没有读书的原因是我在家做手工。

  一个小学生为了在家做手工而放弃读书上课?这个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理由让校长、老师感到有点不寻常。于是,当天老师便到小强家家访,哪知道看到的却是触目惊心的一幕:小强的父母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小强和大他两岁、早已辍学的姐姐在埋头张贴泡泡胶的包装纸。而这还不算什么,最让老师愤慨又心痛的是,两个孩子身上满是新旧的伤痕,一看便知道遭受虐打。孩子们说,这些伤都是父母亲打的。

  感到事态严重的老师立即拍下两个孩子的照片并汇报学校,引起校方的重视。这时,小强又发来信息:“校长,不要把相片发给警察,不然我们会死得很惨的。”这更让校方感到解救两个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又见到家庭暴力新闻,让人心疼的同时,不禁反思,在这个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暴力竟然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沉默”下的伤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薛宁兰介绍,妇女、儿童、老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人。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1%。

  很多年前,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展现了现代家庭暴力中令人震惊的极端扭曲变态的情状,深刻剖析并抨击了家庭暴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在文明社会,家庭暴力不再只是个人私事,但由于其发生在家庭私域,特别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家丑不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暴力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传统观念和自身条件有限的影响下,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尽管受到了亲人的无情伤害,但不得不选择沉默。这不仅不能免受将来的伤害,还有可能使施暴者变本加厉,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家暴危害甚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不仅使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遭受侵害,甚至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与社会和谐,而且家暴本身就属于违法甚至犯罪,同时家暴还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家暴影响子女健康成长,更有甚者,除了夫妻间的家暴,子女本身往往也是家暴的直接受害者,甚至比夫妻间的家暴比例更高,有调查显示高达50%以上。还有家庭中的老人遭受家暴的比例也有将近15%。

  家庭暴力是破坏家庭和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性质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遏制家暴:法律内外需双管齐下

  如今,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对于家庭暴力的问题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或政策,妇女维权热线在县一级也已经相当普及,各类针对家暴的维权服务机构也越来越多。2015年3月4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还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全面反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制止正在进行的家暴,只要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就应当依法认定为正当防卫。

  反家庭暴力入法,为家庭弱势成员撑起一片权益天空。但反对家庭暴力不能完全依靠立法。一方面,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和让受害者更有底气比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更重要。另一方面,避免家暴的产生不仅需要法律的硬性规定,还需要道德的软性约束,只有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才能将家暴扼杀在“摇篮”中。

  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一起应对。司法行政机关、居委会、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工青妇组织等因其工作性质和职责,都是预防家庭暴力的重要力量。因此,除了明确举报责任外,在反家暴法中应强调对警官院校、医科学校、师范院校学生们的反家庭暴力教育,让反家庭暴力教育走进每一所学校。

  面对家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自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暴力的实施率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逐渐走低,在某些领域,甚至伴随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更多新的形式,且呈上升趋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家暴中保护自己呢?

  制止家庭暴力 首次就要说不

  专家表示,“家庭暴力一旦发生而未被有效阻止的话,就可能频繁发生。”而制止家庭暴力的关键往往在于“第一次”。假如首次遭遇家庭暴力时,受害方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回应一下,并且息事宁人的话,那么十之八九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只要遇到家庭暴力,受害方就要以最大的反抗进行回应,特别是第一次,务必要让对方彻底从这第一次的“不小心”和“莽撞”中醒悟过来,接受严厉的惩罚,进行深刻的反省,牢记教训,最好是能“谈虎色变”,在下一次举起手之后不敢再落下去。

  女性如何在家暴中自我保护

  当女性遭遇家暴时,需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当110警察出警时,必须要求他把出警的回执单给你,这样一来110除了有出警档案记录,你手上也有出警回执单;如果没有报警,女性也可以向单位报警,或到居委会、街道或妇联反映这个情况,只要你上门,他们就会有记录,有朝一日,他们就可以为你出示证明。

  还有,家暴受伤后,要及时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记住:要县级以上医院,诊所、卫生院不能做上庭证明),并妥善保存好病历卡;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拿着病历卡到所在驻地的公安分局请求医疗鉴定,他们会给你做出受伤几级鉴定,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拿相机将受伤的部位拍下,将照片留下,妥善保存。

  同时,要记清楚家暴的时间以及次数,这有助于法官判断谁的过错多。

  如何防止针对儿童家暴

  家庭暴力绝不是家庭的私事,针对儿童的暴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对于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举报。

  如果家里有孩子,应教会孩子使用求助电话号码;暴力发生时,尽力让孩子离开暴力现场。此外,每个学校都可以让老师能够定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孩子平时在家里受教育的情况,以及了解孩子是否受到家长的不合理对待。同时,社区形成良好的宣传和普法教育,定期到小区每个家庭里,宣传杜绝家庭暴力行为,并监督某些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是否存在虐待自己孩子的现象。

  保护孩子,绝对不能单独依靠家庭,更需要依靠社会的共同努力。面对那些狼爸虎妈式的父母,我们应该站出来说不!一个孩子决定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不能让他们过早的受到错误的教育,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编辑 王娜)

  ■文 金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