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智隆:机器人开发之旅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高桥智隆,机器人,哆啦A梦
  • 发布时间:2015-08-14 14:36

  高桥智隆多年来一直坚持独立开发和制作仿生机器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拥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和人类共同生活的时代即将开启。

  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毗邻东京大学驹场校区和驹场公园,位于闲适清静的住宅区一隅。三号馆表面采用清水混凝土为原料,充满现代化气息,入口的电子锁也营造出高科技的氛围。

  光是“科学技术”四个字就已经体现出高冷气质了,再加上“先端”,更是普通人几乎无法知晓的领域。于是,笔者诚惶诚恐地站在门外窥探,接着感觉背后似乎有人,回头一看,竟然就是高桥智隆,这样的见面方式真是特别。时间宝贵,笔者匆忙地随同高桥一起走入他的世界。

  宽阔的研究室入口是一片整洁有序的接待区,笔者好奇地想瞥视制作机器人的研究区,高桥却委婉地说:“啊,里面乱得很(就别看了)。”接过他的名片,上面写着“机器人发明家”(Robot creator)和“株式会社ROBO GARAGE董事长、东大先端研究中心特任副教授”的头衔。

  研究室内毫无平日还有其他人在此工作和进出的迹象,看来高桥在东京的“根据地”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当初他就读于京都大学期间一个人制作机器人的作派。“研究室里没有助手和研究生,公司里也没有一个职员,所以这是一个人的事业。”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更多了,难道日程管理或杂务不会因此变得棘手吗?“就算有杂务,一个人做也轻松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要是交给别人做,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很焦躁,但别人绝不可能100%符合我的预期。手把手教呢,又效率太低。而且我又不像史蒂夫·乔布斯是攻击型性格,能把下属痛批得体无完肤。最重要的是,如果凡事都要商量,民主地搞研发,就只能做出保守而平凡的东西。”

  原来与人合作会产生这么多的烦恼,难怪他会坚持一个人工作的理念。然而,这不代表高桥不擅交际。他不是在闷头制作用于学术研究的机器人,而是以实现“和机器人共同生活的未来”为目标,制作能走入人们生活的机器人。这与各界人士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工作过程中,我会密切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从大企业到海外的风投公司,从学者教授到艺术家都有联系。只不过,我们不是雇用关系,而是充分保持着距离感和紧张感。而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则希望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机器人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迄今为止机器人发明家高桥智隆已经出品机器人30多个,就算是不熟悉机器人的人,也不会不知道他制作的Evolta和Kirobo。

  在宣传干电池超强持久功能的广告中,仅17厘米高的机器人背着干电池,攥紧搭在美国大峡谷悬崖峭壁上的绳子,手脚并用一个劲地往上爬,这一幕让人记忆犹新。看到广告中这可爱又勇敢的小机器人,观众不由得想要给它加油鼓劲,大喊:“Evolta,加油!”

  而身高34厘米、体重1公斤的Kirobo,更是于2013年12月,从种子岛宇宙中心乘坐火箭抵达了ISS国际空间站,与在此执行任务的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会合后,在失重环境下漂浮着进行通话试验,整个过程还进行了卫星转播,引起了巨大反响。

  若田:感谢你对实验的关注。

  Kirobo:我们是好朋友嘛,应该的。

  若田:对不起,不能一起返回地球。

  Kirobo:没关系,我要是乘上去就超载了。

  听到这段对话,网上满是“Kirobo太可爱了”“萌哭了”的留言,它就像人一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工智能的研究一直没有停过,部分人工智能产品比人优秀得多。然而即便它们在国际象棋或将棋等竞技方面赢了人类,却理解不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人工智能毕竟和人脑在结构上大不相同,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它通过处理大量信息来作出最恰当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基于经验或直觉判断是否有利来给出结论,但现在电脑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了,或许还能想出新的棋步呢。”

  听完高桥的一席话,笔者搜肠刮肚地寻找感叹词,最后却只说出普通至极的“真厉害”。世博会上的展览和机器人操作工的导入虽然在当时就引发了热议,但直到现在人们才能真切感受到,机器人的发展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机器人成为一大产业,这是最明显的变化。如今,大型IT企业下一步都在考虑进军机器人领域,硅谷的人力、资金和创意都逐渐流向机器人。现在真正迎来了全世界拼机器人实力的时刻。”也就是说,高桥不断挑战至今的机器人制作具有引领时代的意义,笔者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IT、人工智能、与人沟通、日常生活中的机器人等一系列词语,汇成一股跟随在高桥推出的机器人身后。

  “要实现机器人和人对话,最后需要设计与人交流的接口。譬如,人要是说‘好饿啊’,不是要机器人通过计算人一周内摄取的卡路里来推荐菜单,机器人只要回答‘哦,我也饿了’就可以了。单纯追求技术革新是无法融入人类生活的。再者,人工智能有身体了,它与婴儿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会慢慢显现。”高桥解释说。

  人形机器人改变生活

  给人工智能配上身体,能催生出新的研究。“总之呢,智能手机之后就该轮到机器人了。智能手机已经定格了,性能的提升、功能的增加、老式手机的淘汰都进行到了极限。智能手机仍然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语音识别功能并不常用。人们会和小猫小狗,甚至乌龟金鱼说话,却不会和高级的智能手机说话,因为人们从没想过要和这个四边形的盒子说话。所以我认为,增加拟人因素应该会带来一些变化。”

  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人的样子?对此高桥回答道:“你看人形的体积又大,制作效率又低,成本又高,还容易坏,缺点是一抓一大把。但它有个唯一的优点:人会对它倾注感情。做成人形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就想要和它说话。”

  现在是能和机器人形象的智能手机沟通,并在生活各个领域享受其服务的时代。高桥表示人手一台人形智能手机的时代正在来临,为此需要把机器人缩小至口袋大小。还在使用塞班手机的我,能否用上机器人手机呢?笔者开始关心起人手一台的时代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高桥答道:“应该不超过10年。我一制作成功就会发布出来,并推广开来。我觉得人们一直以来需要的其实是古今东西的童话作品中帮助主人公的那些小万事通,比如《鬼太郎》里的眼球老爹、《匹诺曹》里会说话的蟋蟀,或者是《彼得潘》里的仙女小叮当、《魔女宅急便》里的黑猫吉吉等等。如今的人们需要能够充分理解人类情感与喜好的产品。”因此,高桥才会在机器人的设计和配色上如此一丝不苟。

  高桥还说,必须设计好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方法,普通人不会突然从本不充裕的家庭收入中挤出购买机器人的钱,去机器人专卖店买上一台供日常生活使用。所以,人们应在手机卖场购买机器人,和使用手机一样,使用机器人的电话、短信、上网等功能。这样的机器人会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进而拥有独自的定位。

  正如高桥预见的那样,人们现在对小型机器人的确兴致勃勃,摆放在桌上的身高34厘米的Robi就是证明。Robi能像人一样流畅地步行,人类感应器帮助它面朝人脸方向前进。它能操控电视遥控器,唱歌跳舞,还搭载了语音识别功能,能够与人对话。高桥还发行了月刊《Robi》,人们只要收集杂志附送的零件就可陆续组装好Robi,该月刊累计销量达20万本。

  高桥绘制的机器人设计图,既像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图,又像动画片的原画。当Kirobo在ISS进行的通话实验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时,美国的技术信息网站指出日本机器人动画的传统与科学家、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桥最初对机器人抱有兴趣则是因为手冢治虫的漫画《铁臂阿童木》。虽然他是看高达长大的一代,但他看到父母珍藏的阿童木漫画后,萌生了制作机器人的想法,这就是他成为机器人发明家的出发点。

  “初识阿童木的童年时期,我天真地憧憬着科学。阿童木是个超级英雄,既优秀又懂得变通,是个优等生型的机器人;哆啦A梦很随和,吊儿郎当的,富有人性,实际上是更高级的机器人。这种感觉最接近我的目标,不过的确是有点难。”

  原来他的目标是哆啦A梦啊!大家都有过羡慕大雄,希望自己也有哆啦A梦陪伴左右的经历吧。高桥努力实现的机器人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未来,即将看到曙光。

  吉永美智子/文 梁琼月/译

  [译自日本《一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